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02
    / 07
    近日,我院连续承接新疆呼图壁县东沟煤矿补充勘探物探测绘项目、哈密市铜镍矿成矿作用研究与勘查物探工程项目。本次承接的新疆呼图壁县东沟煤矿补充勘探物探测绘项目创新采用“无人机测绘+地面物探+井下测量”立体探测模式,攻克了复杂地形测绘难题,这是我院在保持传统电法勘探业务优势的同时,在综合物探和地质勘查领域的重要突破。哈密市铜镍矿成矿作用研究与勘查物探工程是在勘查区开展1:5000激电中梯测量工作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为“成矿理论模型研究、深部找矿、就矿找矿”等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下一步,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深耕新疆市场,持续推进业务拓展与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同时为后续承接更多元化的矿产勘查项目筑牢基础。...
  • 02
    / 07
    近日,安徽省地质学会公布了2025年度“世界地球日”优秀短视频获奖名单,我局三队安徽煤田地质测试中心、水文勘探队报送的科普作品分别荣获一等奖、优秀奖。此次短视频征集活动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共评选获奖作品21件。局属三队安徽煤田地质测试中心程晋、叶凌峰、周芸团队创作的《守护土壤健康 呵护绿色家园》,通过专业的视角和生动的影像,有力呈现了土壤健康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其科学性与创新性得到专家评审的高度认可,作品荣获一等奖。局属水文勘探队王灿、王新建团队创作的《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巧妙传递了绿色勘查的环保理念,作品荣获优秀奖。...
  • 01
    / 07
    近日,由我院编制的《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报告》顺利通过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项目负责人重点从井田受采掘破坏和影响的含水层情况、井田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突水量及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汇报,针对矿井面临的主要水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技术措施和建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仔细审阅了报告、图纸、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报告分析全面、划分依据充分、评价方法合理,结论符合矿井实际情况,同意通过评审。近年来,我院致力于服务矿山全生命周期工作,以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技术水平为煤矿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利用和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01
    / 07
    2025年6月30日,白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永宏,白银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胜一行到我局座谈交流。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卫雄,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德祖,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就贯彻落实战略框架协议,深入推进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围绕白银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靖远矿区接续资源保障、煤层气及地热清洁能源勘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针对一三三队平川基地和广沿沟农场等土地资产盘活利用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
  • 01
    / 07
    6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文起一行到广西煤炭地质局交流座谈,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情况、产学研合作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广西煤炭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总工程师王辉主持座谈会,党委副书记苏子正参加座谈。座谈会上,王文起首先介绍了此次到访的主要目的。他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地质领域的重点高校,始终致力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了解行业需求,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王文起特别提到当前正在推进的“地质e站”共建工作,指出该平台是集地质信息共享、远程协作、在线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期待双方能深化该平台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合作。王辉对王文起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广西煤炭地质局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和人才需求等相关情况,赞赏地大毕业生在地勘领域中表现出的卓越专业素养。他表示,广西煤炭地质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广西煤炭地质局在矿产资源勘查、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前沿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龚健、教授曾伟、辅导员罗智霖、学生就业指导处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孟国强,中国地质大学广西校友会会长陈海,广西煤炭地质局党政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 01
    / 07
    6月28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昌平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智慧,共谋能源转型之路,共绘绿色发展蓝图。地质集团两大重点项目案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践行“双碳”绿色发展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五阳煤矿控制采空塌陷工程》入围《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彰显央企绿色担当。青海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具体实施,攻克了世界级高原高寒矿区生态治理与资源保护的难题,创新煤炭生态地质勘查与矿山环境修复技术,让61.51平方公里土地重披“绿装”,获得了青海省委省政府认可,被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聚焦报道:“木里矿区整治国内尚无先例,相关技术均属首创”。五阳煤矿控制采空塌陷工程同样亮眼,凭借硬核技术实力“圈粉”行业。项目团队自主研发“浅埋地层离层界面大位移水平顺层导向钻井技术”,一举突破覆岩离层注浆技术瓶颈。该技术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效率飙升,单孔处理固废能力跃至22万吨。学习强国、中国经济网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以其消弭安全隐患、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优势,为集团收获口碑与赞誉,以科技之力筑牢矿山生态安全防线,书写央企绿色担当。从高原复绿到矿山固废治理,地质集团以科技为翼,在生态修复赛道加速奔跑,用实干诠释“双碳”使命,为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注入“地质力量”,也为更多生态修复项目树立标杆,引领行业共赴绿色未来。...
  • 30
    / 06
    面对宁夏施工区域黄土高原特有的山地丘陵、断崖沟壑纵横交错的“地质迷宫”,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迅速组建“项目攻坚突击队”,集结60多名党员和技术尖兵奔赴一线,以“党建红”引领“攻坚蓝”,用“意志剑”斩断“地质锁”,为项目攻坚注入“红色动能”。截至目前,突击队已圆满完成此次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任务,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地质攻坚”高分答卷。关键时刻冲在前工期就是命令,效率就是担当。该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也是该队自主实施野外数据采集项目的一次“攻坚之战”,队党委要求必须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决战”的姿态全速推进。突击队即刻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带领项目部挂图作战抓进度,对照总体工期要求,倒排施工计划,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明确各工序衔接节点和责任人。每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冲在前做表率,形成了“老带新、强带弱”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个班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兵”把控质量,又有敢于创新的年轻“新兵”打配合,充分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在工期攻坚中比速度、比效率、比担当,坚决打赢这场时间攻坚战。披荆斩棘闯难关项目施工区域内植有1公里多的荆棘林,密密麻麻的绿叶里夹杂着坚硬的刺,张牙舞爪地挡住了道路。这本是防御风沙的植被,却成了突击队要闯的难关,破解“既不破坏植被又不耽误施工进度”这个难题至关重要。项目部和突击队成员集思广益、深入研讨,果断决定使用“兵分两路、双向夹击”的战术。他们将人员分成两队,从荆棘林的两侧向中间“进攻”:手持镐头的突击队员在炎炎烈日下,亦步亦趋沿着用镐头赶开荆棘趟出的空隙前进,边前进边测量完成布孔任务。多名队员的衣服划出了口子,几乎每个人的腿上都扎进了刺,汗流浃背,紧咬牙关,直到冲到中间位置汇合,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掉队。该队人事科长尹鹏参加了此次突击队,他感慨地说:“作为攻坚突击队的一员,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中,既提升了物探专业知识,又磨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段经历已然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具突破性的专业实践历练。”=飞崖走壁抢进度部分勘探点处在两侧为断崖的沟壑中间,为了确保安全与效率的双赢,突击队派出了“胆大心细+行动敏捷”的年轻队员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突击队员们腰绑安全绳,肩背近40斤的检波器沿着陡峭断崖上的羊肠小路下行至湿滑泥泞的沟壑中作业,刚刚体验了“飞檐走壁”又陷入“沼泽地”。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突击队每日放置检波器2000余个,以钢铁般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勇气融入大自然,飞崖走壁抢进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该队办公室副主任石翔说出了参加突击队的感受:白天爬山路时,抬头是刀切般的悬崖,转身是层叠的峡谷,那些被自然捏塑的黄色土层像艺术品,直教人感叹“鬼斧神工”;可到了雨天,山路滑得站不稳,鞋裤灌满了泥浆;大风袭来时,卷着黄土往脖子里钻,又直咬牙“大自然脾气可真烈”——但咱搞地质的,不就是靠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跟它“掰手腕”吗?!砥砺奋战创佳绩这支英勇作战的突击队,平均年龄42岁,共产党员近半数。由兼备多年管理与施工经验的分队队长李梅栋担任负责人;尹鹏、曾爱平、张明杰等队机关党员干部担任保障组成员;还有多次担任项目负责的刘得峰、孔令军等人任班组长及施工负责人……带领着臧儒意、崔江龙、王春辉、陈振等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技术人员,在宁夏黄土高原复杂的“地质战场”中,擎党组织战无不胜的战斗堡垒旗帜,凭共产党员无所畏惧的胆魄,以地质队员不可阻挡的气势,集结智慧与力量绘就“攻坚同心圆”。他们早迎晨曦去,晚披彩霞归,脸庞暴晒成“锅底黑”,仍每天12小时坚守在野外一线,砥砺奋战17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佳绩:突击队在整个项目施工区域共布设测线88条,放置地震资料采集检波点29454个,形成孔位3634个,以安全、效率、质量、工期“四赢”优异赛绩闯出了“地质迷宫”。回顾突击队的艰辛历程,项目施工负责人孔令军说:“突击队的组建汇集了来自多个机关科室和业务部门的精英骨干,突击队的到来,使项目部有了‘主心骨’和‘定盘星’。我们始终紧密团结,精益求精,面对艰难险阻毫不退缩。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本次野外数据采集任务,为后续地质资料解释和报告的提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 30
    / 06
    6月24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印发河南省第一批数据企业名单,空间信息院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数据资源企业。省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纳入全省数据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在国家试点申请、项目资金奖补、金融对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支持。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和省有关部门将加强协调服务,探索制定数据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协调解决数据企业在数据采存算管用等环节的实际困难,支持数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空间信息院已夯实了数据处理、分析的计算、存储、安全等基础设施,构建了覆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业务能力体系,建立了数融信息云平台、数融畅联云办公平台、数融地质大数据平台、数融农业综合信息平台等数据要素价值应用挖掘平台,自主研发了数融盾备云平台和数融信安云平台,全力保障数据资源安全。目前已加入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数商生态,开展了行业数据要素价值转化的探索与实践,形成“数据采集-治理-交易-增值服务”完整生态链。...
  • 30
    / 06
    喜报表彰近日,青海中煤煤勘院张心杰在青海省总工会组织的2024 年度全省职工职业技能(能力)竞赛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省级决赛中荣获青海省单项工种“技术状元”称号,汪洪星获得“优秀选手”称号。青海中煤始终致力于“人才强企”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技术培训与青藏高原生态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等国家重大项目紧密结合;举办多形式劳动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等活动,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血脉;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等活动,为职工打通“顶尖、领军、骨干”三级科技人才成长平台。本次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青海中煤在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两位职工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素养、稳定的临场发挥的高度认可。青海中煤将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青海中煤力量。...
  • 30
    / 06
    近日,由生态环境团队承担的陕西事通恒运矿业有限公司红墩界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会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华能煤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员认真审查了项目成果报告。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普查报告数据翔实、方法科学,内容齐全、结论可靠,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的工作手段,系统查明了矿区内的地质构造、水源与通道、封闭不良钻孔等隐蔽致灾因素分布情况,是总院助力红墩界煤矿在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工作方面的新进展,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