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5
    / 02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王焰新莅临总院调研座谈指导工作,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琚宜太出席座谈,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搭建科技平台,加强科研协作、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德高主持座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李素矿,新能源学院(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刘珩,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宋宏参加座谈。 琚宜太对王焰新院士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王院士多年来在水文地质学、深部地热、储能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示祝贺。他表示,总院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强科研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成果水平,推动总院高质量发展。王焰新认真听取了总院地质封存团队负责人关于深部地质封存技术近年来的理论突破、技术体系和产业前瞻成果汇报,对总院在煤炭地质行业的贡献及近年来科技平台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打造科研“梦之队”;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平台或工程技术中心;三是要进一步深化理论成果,加强系统谋划,推动技术迭代,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与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搭建科技创新高地。张德高对王院士长期以来给予总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强调,王院士作为地质行业领军人物,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总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王院士的沟通学习,加大深部流体地质封存等方面协同聚力攻关,共同培养领域专业带头人才,携手推动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总院地质封存团队全体成员参加座谈。...
  • 24
    / 02
    2月17日,由我队编制完成的《河北省邢台市丰盈-高望勘查区煤炭普查(2025年度续作)设计》与《河北省霸州凹陷高家堡一带钾盐及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设计》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队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上官拴通参加评审会。评审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设计的汇报,仔细审阅了设计书文本、附图等相关资料,对设计进行了充分评议,高度评价两个设计工作部署合理,依据充分,方法得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长期以来,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我队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领域不断探索进取,力求实现突破性进展。下一步,我队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技术团队,依据设计方案合理安排两个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高标准完成。...
  • 24
    / 02
    2月13至14日,省土地矿产资源储备局组织专家组对地勘院承担的贵州省钟山区坞铅煤炭普查项目野外资料进行验收。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慕熙玮、总工程师刘祥先及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监理人员参加验收。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从项目概况、“三边”工作开展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取得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听取汇报后,认真查阅了地质填图、钻探原始资料、采样及煤质化验、三级质量管理等野外工作资料。随后专家组对区内构造点填图情况和工作区绿色勘查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对部分钻孔岩心进行了复查,项目组相关人员认真接受了专家组的审查。经过认真核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野外工作验收通过,可以转入室内开展下一步工作。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野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煤层对比、构造分析、水工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要求项目组针对野外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争取提交高质量的普查报告。...
  • 24
    / 02
    2月18日,我院地质科技部组织召开了2025年度科技创新及项目管理交流会,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无限,总工程师王淑丽出席会议,相关部门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参会。会上,各部门汇报了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同时提出了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工作的新想法新思路。王淑丽对各部门上一年度的科技创新工作表示肯定,并要求将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做好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地重大专项及总局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参与科技项目;加强科技项目成果总结和提炼,推动成果转化,提升我院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王无限强调,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有“四力”,有“眼力”,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机遇;有“脑力”,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有“脚力”,深入一线,结合生产实际;有“笔力”,将科技创新的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同时要主动创新,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期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最后,地质科技部对总局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激励等相关制度进行了宣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流程,推动我院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 24
    / 02
    近日,煤航集团成功完成DeepSeek大模型在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的本地化部署,标志着“地质+AI”技术实现重大提升。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总局“AI+”专项行动部署,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地学数据价值,为能源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能化支撑。技术赋能,打造地学数据高价值应用体系煤航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与资源勘探技术创新,早在2020年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支持下就投资建设了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布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推出了“煤航数云”系统。“煤航数云”运用大模型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与逻辑推理能力,整合在遥感影像解译、地学场景应用等领域的行业模型优势,构建了智能化数据中台,实现技术能力的深度协同。接入DeepSeek,进一步加强了“煤航数云”在大模型方面的技术能力。煤航集团按照“大模型+小模型”双轮驱动战略,在多个领域形成智能化服务能力。在智慧矿山领域,大模型协助项目团队解析客户需求、协助数据分析和应用系统开发,大幅缩短项目周期。在智慧生态领域,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场景,开发智能分析工具,实现风险预判与决策支持,助力自然资源治理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探索“地质+AI”发展新路径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行业格局的趋势,煤航集团主动求变,在总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成立“地质+AI”工作专班,践行“地质勘查主力军、生态建设先行军、应急救援生力军”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质量煤炭化工地质数据底座,构建AI+找矿、AI+生态文明建设、AI+应急救援等地学大数据高价值应用体系。围绕智能化场景,涌现出了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能化感知创新团队”以及总局“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智慧矿山领域专家王晓鹏等优秀团队与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结合人工智能,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垂直应用未来,煤航将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三军”建设使命为指引,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地质领域的垂直应用,围绕构建“空天地井”立体勘探体系,打造AI找矿国家队,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发生态智能监测平台,建立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全要素感知网络;建设应急救援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灾害预警响应时间显著缩短等方面,通过技术攻坚、场景突破、生态共建,全力锻造支撑国家战略的地质AI尖兵,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智慧动能。...
  • 21
    / 02
    近日,我院承担的“河北省内丘县北良屯区稀缺煤资源普查”项目设计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为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开门红”。该项目旨在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初步查明稀缺煤资源赋存条件,评价稀缺煤炭资源经济意义,为老矿区寻找后备接续资源及资源整合提供重要依据,增加稀缺煤炭资源战略储备。下一步,我院将严格按照项目设计书,组织精干力量有序开展项目,加强后续施工过程监管,严格把控各环节技术质量,争取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21
    / 02
    2月20日,物探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段建华与来访的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海涛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携同发展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方敏参加座谈交流。段建华对刘海涛一行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物探院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主业建设、核心技术、设备能力、及装备研发等情况。刘海涛一行在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企业结构、产业布局、装备研制的基础上,双方就有关节点式地震仪的性能拓展、非震装备的性能指标、场景应用及可靠性验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座谈中,双方一致表示,要建立业务联系沟通机制,强化交流沟通,深化在地勘装备研制及推广应用方面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地质找矿、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及增储保供、矿山全生命周期地质技术保障贡献应有力量,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总部相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中国地质装备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随同参加座谈交流。...
  • 21
    / 02
    根据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布的第二批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实训基地名单,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青年志愿服务实训基地入选。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依托国家级救援队资源优势,组建成立由知名专家领衔、50余名高级工程师为成员的省级科普工作室,打造集备训、仓储、科研多功能一体青年志愿服务实训基地1处,一期建筑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单次可容纳200人开展实训活动。该基地坚持“地质报国 公益为先”理念,青年职工志愿者注册率达100%,科普范围涵盖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测量、矿山应急救援等多个专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等科普服务,2024年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团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志愿讲解30余次,科普受众达1.2万余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下一步,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青年志愿服务实训基地将积极发挥国家级救援队和省级专家科普工作室等资源优势,不断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效能和活力,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实训活动,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力量。...
  • 21
    / 02
    近日,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5年省青年科技新星评选结果,陕煤地质重点实验室刘俊博士成功入选,这是陕煤地质荣获的第4位青年科技新星。刘俊去年完成陕煤地质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学习,入选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从事地热能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工作时间只有2年多,此次入选创造了陕煤地质青年科技新星获批的最短时间。省青年科技新星是陕西省为了表彰和鼓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青年科技人才而设立的荣誉称号,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多年来,陕煤地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此次省青年科技新星的成功入选,是对陕煤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再次认可。目前,陕煤地质依托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了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组建了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基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对助力科技人才发展,提升科技人才队伍水平,推动陕煤地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 21
    / 02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统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透露,2025年,宁夏将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优势资源,聚焦清洁能源勘查开发,计划实施一批煤层气、页岩气、煤炭等勘查项目,查明增储一批资源量,全力实现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宁夏将深入开展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在气藏条件好的贺兰山煤田和宁东煤田区域,实施盐池县四股泉地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方家圈地区、石嘴山市石炭井-马莲滩地区和灵武市刘家庄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项目4个,在具备良好页岩气成矿条件的六盘山盆地实施页岩气调查项目1个,预计可查明煤层气资源量1050亿方,圈定页岩气有利区1处,为实现煤层气、页岩气“千亿方储量、百亿方产能”目标奠定基础,助力构建宁夏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宁夏还将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在原州区炭山矿区、中卫深井勘查区、盐池李新庄等区域内,实施煤炭勘查调查项目8个,预计查明煤炭资源量17亿吨,提交具备出让采矿权条件的区块4处,提升全区煤炭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同时,聚焦国家紧缺战略性资源,落实国家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求,重点围绕卫宁北山多金属矿有利成矿区带,实施战略性金属矿产调查项目,为推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原材料支持。在地质调查方面,宁夏着力提升全区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开展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重点在空白区域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1个,形成更多勘查区块,为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地质依据。聚焦贺兰山东麓、六盘山地区及沙坡头区,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项目1个,助力宁夏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宁夏自然资源部门也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攻关,积极开展找矿预测、潜力评价、攻深找盲和适用技术方法研发应用工作,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