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02
    / 04
    近日,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初审、审定和公示等程序,遴选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项目,现予以公布。壹地质科技重要进展(排名不分先后)1晚更新世以来中国北方沙漠环境演变过程及干旱区人地关系浙江大学杨小平等联合国内9家单位依托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从地质记录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中国北方沙漠进行了多学科、多尺度的考察与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论证了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在地质尺度上存在多个较湿润时期,主要以河流纵深沙漠腹地形成河流-静水沉积、古大湖发育形成高湖面、沙丘固定形成土壤为标志;提出我国沙漠保存了与周边山体等地球表层系统联动的环境信号,其景观动态均是对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的直接地表响应;系统梳理了我国沙漠及其毗邻地区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存在的大量人类活动遗迹,并刻画了沙区人地关系特征,论证了我国沙漠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民族融合过程中的过滤和缓冲作用。围绕项目任务,项目组通过发表系列学术论文、专著和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集,构建了我国沙漠环境演变和干旱区人地关系的全局图景,并为制定沙区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支撑。2我国三个重稀土矿物的发现与意义重稀土是极具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但重稀土成矿类型单一,主要为离子吸附型,且其开采过程(原地浸矿)中环境问题突出,因此寻找新类型重稀土矿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探索。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鹏副教授领衔的团队在重稀土矿物与成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在自然界首次发现了含钒与重稀土的硅酸盐矿物族,发现的三种重稀土新矿物,不仅实现了我国重稀土新矿物发现零的突破,还对晶体结构学具有特殊意义;同时,首次在华南地区识别出三叠纪(223Ma)重稀土矿化,确立了一种重稀土成矿新类型,并揭示了重稀土超常富集与加里东期S型花岗岩关联的新机制,提出了重稀土找矿新方向。3山东省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取得重大突破由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牵头完成的“透视山东”建设取得了山东省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重大突破。一是建立了省级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了“数据+模型+平台”为引擎的地质数字赋能模式;二是首次建立了山东省地质大数据库,实现了馆藏8.7万份地质资料、8.5万个地质钻孔及多项专题数据成果的“一张图”管理;三是率先构建了省域尺度岩性级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了中心城区、成矿带、矿产地等满足不同维度需求的三维地质模型,形成了全省“1+16+N”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库;四是基于“大平台、一体化、场景式”的建设模式,首次搭建了基于三维数据底座的省级地质信息综合利用管理平台,实现了TB级多维地质大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与在线应用服务,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分析效率提升至秒级,创立了地质信息服务新模式,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地质科技支撑。4青藏高原大型地震断裂带的变形机制聚焦青藏高原龙门山和鲜水河大型发震断裂,深入开展地震断裂带变形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认识:(1)首次发现大地震可在地壳浅部含水断层泥中发生熔融作用,补充完善了地震的传统认识;(2)确定了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晚三叠世逆冲-左行走滑的大地震活动,提出断裂岩的高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值是大地震活动的新标志;(3)首次揭示了龙门山汶川-茂县断裂新生代的变形行为、大地震活动与孕震环境,为认识强震孕育背景提供了科学数据;(4)发现强震频发的鲜水河断裂带具有长期蠕滑变形行为,提出断裂强化过程与诱发地震的新机制,改变了传统观点。上述成果完善了断裂作用理论,提高了对青藏高原大型断裂带变形作用和强震发生机制的认识,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服务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5湖南省锂铌钽等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由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牵头,黄建中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通过持续攻关研究,建立了伟晶岩矿床“大岩体成大矿” 的成矿新模式,揭示了湘东北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具Be→Be-Nb-Ta→Li-Nb-Ta分带演化规律;完善了高分异演化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式;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空-天-地-深”的物-化-遥-气综合探测技术及快速评价方法,创新了视电阻率扫面物探和去植被高光谱遥感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发了钽、铌、锂和云母、石英、长石等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成套技术,创新了无尾、无废选矿新工艺,对绿色矿山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项目预测了湖南省锂矿资源潜力超过400万吨,成功引进企业来湘投资勘查锂矿资源,实现了找矿突破,对推动稀有金属找矿具有引领示范作用。6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秦明宽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聚焦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面临的重大基础地质和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在重点地区首次厘定出青山口组的空间分布,开辟了找矿新层位;构建了“多源多阶段”成矿模式和“多要素叠合”找矿模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六位一体多因耦合”板状铀成矿理论;开发了定量岩心高光谱信息解译、可控震源浅层三维地震等新技术方法,实现了深部控矿要素和弱矿化信息的有效识别;集成构建了大型裂谷盆地砂岩型铀矿综合预测评价技术体系,定量预测全盆铀潜力为31万余吨。预测的一级远景区经钻探查证,落实万吨级大型铀矿产地1处,并在其他多个远景区发现了工业铀矿化,推动了该盆地找矿新突破。7四川盆地筇竹寺组超深层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以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雍锐为代表的专家团队,通过创新提出“槽-隆”联合控富的新模式锁定有利目标区,并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超深层页岩气开采技术,在四川德阳-安岳裂陷槽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取得重大商业突破。资201井(垂深4600米,测试日产量73.88万立方米,EUR超1.7亿立方米)是中国首次在超深层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工业气井,随后威页1H井控压排采累产气超2000万立方米,EUR1.4亿立方米。两口井的连续突破,标志着5000米以浅筇竹寺组页岩已具备商业开发的技术和装备能力,基本落实有利区地质资源量2万亿立方米,开辟了四川盆地页岩气万亿级规模增储的新阵地,有望建成全球最古老且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超深层页岩气田。8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探获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型气田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历经多年勘探实践,深水深层领域一直未能获得规模油气发现。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创新建立了“构造变形位移-深部地幔热隆”双动力控制下的“间歇式封闭环境、双源互补式”成烃机理,提出了被动陆缘盆地“低位长期活动断裂控运-高位弱活动断裂控聚-相对稳定构造转换带富集”的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研发了陡陆坡深水深层地球物理探测和深水深层产能测试流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型天然气田——宝岛21-1,提交国家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18亿立方米,落实了宝岛凹陷北坡深水深层天然气富集区,标志着南海西部深水深层勘探取得重要突破,为南海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推动我国深海深地探测取得重要进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9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首次试航获得圆满成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南沙完成主体建设,完成首次航行试验,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梦想”号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具有国际领先的大洋科学钻探能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共同梦想,承载着全球科学家“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梦想,承载着全人类开发地球深部资源的共同梦想。该船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将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提供重要装备保障,进一步提高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有力支撑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10我国黏土型锂资源高效富集和精准分离提取技术取得突破系统查明黏土锂的赋存状态,创新选冶技术联动机制,突破了黏土型锂资源从原矿到电池级碳酸锂产品的全链条工艺技术。攻克低品位黏土型锂资源无尾化选矿技术瓶颈。创新开发出“梯级机械除杂-定向浮选富集”技术,首次实现铝质岩型锂资源无尾化利用,锂富集比大于1.8,铝精矿铝硅比大于10。首创“低能耗精准活化-靶向深度分离”和“预调-缓释-终点微区控制”技术,对高铝铁复杂锂浸出液除杂率大于99.5%,同时锂回收率大于82%,制备出符合YS/T582标准的电池级碳酸锂。率先完成黏土型锂资源的全链条选冶中试,工艺成本小于10万元/吨碳酸锂,建成国内首个黏土锂盈亏平衡动态评价体系,有望支撑我国西南地区百万吨级黏土型锂资源开发利用。贰地质找矿重大成果(排名不分先后)1山东省莱州市探获国内最大单体金矿床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矿区西岭金矿勘探成果是山东黄金地勘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完成的地质找矿重大成果。2023年8月,该成果提交备案金金属量592.186吨,平均品位4.02克/吨,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体金矿床,预估潜在经济价值超2000亿元。西岭金矿是我国岩金矿深部找矿突破的典型代表,其资源量主要分布于-1000米到-2500米标高范围内,矿体走向最大长度2085米,斜深最大2057米,如按矿山生产规模330万吨/年排产,可服务矿山40余年。西岭金矿的探获,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胶东区域金成矿理论,为我国深部找矿工作及已有金矿富集区资源拓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范本。2西藏昂仁县朱诺矿集区铜矿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针对国家对铜矿资源的重大战略需求,项目团队综合利用高光谱、物探、化探等技术方法在朱诺矿集区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累计查明铜资源量349.92万吨,其中朱诺铜矿勘探新增铜资源量73.56万吨,新发现的北姆朗和次玛班硕铜矿分别探获铜资源量49.72万吨和6.34万吨,累计新增铜资源量129.62万吨,极大地保障了我国战略性矿产铜矿资源安全。朱诺矿床及外围的找矿突破将有力支撑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助推我国又一新的1000万吨级铜资源基地的形成,拉动地方财政及商业勘查资金持续投入,促使找矿成果快速转化,对于藏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Ⅰ、Ⅱ矿床再次探获大型规模优质富铁矿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矿区Ⅰ、Ⅱ矿床深部铁矿勘探项目共投入钻探工程22460.60米/20孔,18孔见矿,最大见矿厚度153米,共提交铁矿石资源量12418.2万吨,增储6667.9万吨,这是继2016年张家洼矿区探获大型优质富铁矿床之后,再获新突破。查明的资源量促进张家洼Ⅱ矿床产能扩大20倍,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17.5年,预计上缴增值税46.7亿元,企业税后利润138.2亿元。张家洼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超过3.7亿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优质富铁矿床,有效缓解我国铁矿对外依存度,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增储上产的生动实践。4川西木绒超大型锂矿床找矿技术方法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于2018年-2023年实施,主要实物工作量:1∶2000地质测量0.56平方千米;1∶5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绘各4平方千米;槽探98.9立方米/23条,坑道175.36米;共施工钻孔93个,总进尺42246.73米。采用“遥感、构造研究、地电化学测量和地球物理(AMT)”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技术,成功探获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提交Li2O金属量 988612吨,平均品位1.62%;伴生Nb2O5 5895吨,平均品位0.010%;Ta2O53038吨,平均品位0.005%。其中Ⅰ号矿体Li2O金属量960434吨,平均品位1.63%,为我国乃至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矿石品位为世界第二的锂矿体。为打造“川西国家级锂资源基地” 提供了资源保障。该勘探项目解决了高原深切割区隐伏巨型单脉伟晶岩型锂矿找矿关键技术难题,创立了隐伏巨型单脉锂矿找矿模型,被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誉为“为我国实现找锂突破,起到了示范作用”。5甘肃北山地区钒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突破近年来,以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为依托,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在北山地区开展了钒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工作,累计投入勘查经费达1.6亿元,总结了成矿规律,建立了钒矿区域找矿预测模型和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北山钒矿均赋存于寒武系黑色岩系中,为沉积型矿床。先后发现了敦煌市五一山钒矿等10处中小型钒矿床,累计提交钒氧化物资源量117万吨,V2O5平均品位0.821%~0.99%,潜在经济价值达2000亿元,实现了找矿突破。五一山钒矿成果转化出让,价格为18119万元,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具备开发条件。大型钒电池储能设备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给钒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北山钒矿的资源扩大将为我国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资源保障。6贵州省瓮安县营上磷矿详查贵州省瓮安县营上磷矿详查是“贵州省2022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由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选区、实施。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土地矿产资源储备局多次组织专家现场指导。项目在传统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完成。营上磷矿是贵州省瓮福地区新发现的第三座超大型磷矿床,矿区内赋存a、b两层矿,单工程平均厚度近30米,全区P2O...
  • 21
    / 03
    西北大学日前发布消息称,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两个新矿物的中文名为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3-113和IMA2023-119,英文名为nigelcookite和plumbojohntomaite。毓川碳钇矿镜下照片 Ych-Y:毓川碳钇矿毓川碳钇矿晶体结构图褐磷钒铁铅石和绿磷铁铅石均属于绿磷铝钡石族。这两种磷酸盐新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绿磷铝钡石族其他矿物相似,均为单斜晶系。     文兰钒钇矿显微镜下、BSE以及FIB取样制样照片 Jw-Y:景文矿;Wlz-Y:文兰钒钇矿文兰钒钇矿晶体结构图据悉,这两种新矿物均发现于广东玉水铜矿。该发现为绿磷铝钡石族增加了两个新的端元,与该团队此前发现的重稀土矿物景文矿、文兰钒钇矿、毓川碳钇矿产地相同。自2021年10月起,该团队已在玉水矿区发现了5种新矿物。 ...
  • 13
    / 03
    近期,各省地勘单位相继召开2023年总结大会及部署2024年的工作安排。各省/市/自治区地勘单位的总结、改革及布局陆续更新,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月29日至3月2日,省地勘局2024年工作会议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并召开。总结回顾2023年各项工作,表彰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杨勤荣副省长作出批示,对过去一年全省地勘系统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东晓指出,2023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工作大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安排,坚定扛起改革方案落实政治责任,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安全、稳定、民生和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局一集团”新体制规范有序运行,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和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文物等行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认真履行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第一主责,在铜、铝、钼、金红石、石墨等方面取得一批新成果。支撑服务防灾减灾,“一县一专班”高质量支撑服务全省11市97县区地灾防治工作,沁源学孟村“5·5”滑坡避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支撑美丽山西建设,高质量完成吕梁山西麓山水项目和临汾、灵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3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方案编制。彭东晓在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做好山西地质勘查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牢牢把握”,即第一要求是始终牢记地质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坚决做到“三个确保”;第一要务是把握好“一局一集团”新体制,坚决落实好三大主责主业,服务好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尤其是始终牢记地质找矿第一主责;第一动力是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第一资源是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第一底线是始终守住守牢大局稳定;两大中心任务是做好公益地质工作和发展好地质产业经济。彭东晓强调,要精准把握地勘工作政治性要求,持续完善“一局一集团”运行机制,坚定不移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优化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布局,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地勘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要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定位,认真履行主责主业,在新一轮矿突破战略行动、助力全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美丽山西建设、支撑防灾减灾救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和我省其他重大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要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质量管控,推动重大项目规范运行,抓好审计巡察发现问题整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要抓好民生和稳定工作,推动更多改革成果惠及民生。▼辽宁省地矿集团▼2月1日,集团公司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工作。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恩滨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陈奇夫代表集团公司向大会作题为《深化改革 提质增效 为实现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的工作报告。会议指出,2023年,集团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指导帮助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面对地勘行业发展持续低迷,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保持全年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任务。会议指出,过去一年,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紧紧抓住国家与省重大决策落实及重点项目落地的战略机遇,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辽宁省地矿集团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针对事转企过渡期遗存的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成效。按照《关于推动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锁定目标,抓住重点,不断推进国企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赋能,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取得新成效。扎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职工利益得到有效保障。2024年集团公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锚定新时代辽宁“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八大攻坚”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做强地勘主业、做优工程产业、做实矿业开发,防范化解风险,发挥矿产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履行好国有企业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不断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创建国内一流资源型国企而努力奋斗。会议强调,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集团上下应围绕以下七个方面重点任务聚力攻坚,做优做强。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二要优化调整业务板块,聚力主责主业攻坚;三要层层落实经营责任,统筹布局开拓市场;四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企业效率效益;五要培育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六要加强管理化解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七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地勘队伍发展。会议号召:征途漫漫,唯有奋斗。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攻坚之年,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指导帮助下,同心同德,坚定信心,全力打好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书写辽宁地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报告结束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恩滨作了总结讲话,对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部署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2024年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定信心,坚决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二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在实处,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抓好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用实际行动和整改成效净化集团政治生态。三要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四要提升履职能力,适应新的要求。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政治素养;要提高执行力,增强工作主动性;要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开展廉政教育,筑牢廉洁防线。最后,恩滨同志针对春节和两会期间,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走访慰问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月27日上午,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了省领导对局工作的批示精神,总结了2023年工作成效,安排了2024年重点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现代河北地矿发展纲要》。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瑞卿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戎阳主持会议。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高胜利,党组成员、副局长沙振华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要强化政治统领力,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河北地矿开花结果。二是着力提升党建质量,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是着力深化“四支队伍”建设,为打造现代河北地矿提供坚实人力人才支撑。四是着力强化制度建设,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五是着力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切实增强地矿队伍的向心力、影响力、凝聚力。会议强调,要强化专业服务力,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找矿力度,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二是开展地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三是加强水土海洋环境调查监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提升防灾救灾能力,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五是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六是加快地质信息化建设,打造现代数字地矿。七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科技引领新格局。八是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九是强化项目管理,全面提升地质项目质量水平。十是强化综合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专业服务力。▼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月28日,省地矿局召开2024年全局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吉林地矿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24年主要任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旭强调,做好2024年工作,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助力“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聚焦“四大集群”“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深化省部战略合作,努力为全省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地质技术服务。二要坚持扛起主责、抓牢主业,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牢牢把握维护“五大安全”中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进一步夯实找矿基础,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工作保障,加快实现藏富于地、藏富于技。三要坚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贯彻省委“狠抓落实年”要求,大力弘扬“严新细实”优良作风,切实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河南省地矿局▼2月26日上午,2024年河南省地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回顾总结2023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省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迎军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河南地质系统2023年取得的工作成绩,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能源资源勘查成果丰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有力,地灾防治支撑作用更加彰显,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地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外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党建保障作用坚强有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石迎军指出,要抓重点,求突破,全力推动地质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找准“主攻方向”,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二要突出项目为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三要加强地灾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要提升科研水平,以创新引领地质行业快速发展;五要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地质产业高质量发展;六要深化交流合作,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七要守牢安全底线,营造平安和谐良好氛围。为确保圆满完成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石迎军强调:一要突出政治统领,强化政治意识,深化理论武装,善于把握大局。二要锻造过硬本领,提高专业能力,锻炼成事能力,增强团结能力。三要狠抓工作落实,任务重落实,责任再压实,作风更务实。▼山东省地矿局▼2月6日上午,省地矿局2024年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海要求,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要更加突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更加突出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更加突出下好全局“─盘棋”,更加突出防控风险守住发展底线,更加突出聚民心强信心增干劲,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需求导向,全面深化地质产业转型升级。地质找矿工作要在构建现代化矿产勘查工作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地热能工作要在强化支撑、示范引领上展现新作为,海洋地质工作要在平台建设、拓展领域上强化新举措,生态地质工作要在生态修复、减污降碳上彰显新担当,农业地质工作要在服务民生、促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新成效,水文地质工作要在找水打井、保泉护泉上塑造新优势,地质钻探和勘察施工要在提升能力、打造品牌上迈出新步伐。二是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地质科技创新迈上新合阶。要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地矿建设。要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汇聚数字地矿建设合力。四是强化对外合作,在推动协议落地见效、共赢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与省直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对接,加强与央企、省管企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五是强化风险防控,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坚决守牢民生底线,统筹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四川省地质局▼全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0.78%,首次迈上70亿台阶;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9.43%,首次突破60亿大关;干部职工平均收入同比增长4.03%,连续四年实现正增长。2月22日,省地质局在成都召开2024年工作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决策部署,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
  • 29
    / 02
    编者按2023 年,我国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找矿突破主力军,全国各地勘单 位立足国情和省情,同向发力,多措并举“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为提升我国矿产资源保障 能力提交了满意答卷。山东地矿局:构建“三线联动”找矿新格局水旺庄金矿项目全景景利年 高明波2023年,山东省地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己任,按照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扎实推进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找矿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加强统筹谋划,纵深推进蹄疾步稳。该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意见》,结合实际明确找矿布局、主攻矿种和任务目标,统筹部署全局矿产勘查工作;成立找矿突破专班,定期调度,加强指导,扎实推动找矿突破任务落实落地;自筹资金8600余万元实施基础性矿产调查选区工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工程等8项工程24个项目,引领带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聚焦“三线联动”,地质找矿成果丰硕。该局立足山东、面向省外、走出国门 ,构建“三线联动”找矿新格局:省内围绕金矿、富铁矿、稀土矿等优势矿产开展攻深找盲;省外主攻西部市场,聚焦金矿、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强化地勘单位协同,实现共赢发展;境外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矿业国际合作,积极拓展多元化能源资源供给渠道,增强战略性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地矿局先后实施350余项各类矿产项目,新圈定找矿靶区48处,新增资源量金97吨、银190吨、铜1661吨、铅锌7.57万吨、铁矿1.38亿吨、稀土氧化物104万吨、晶质石墨178万吨、钾盐7.5亿吨,进一步提升了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资源保障。——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引擎更加强劲。山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聚焦地质找矿“卡脖子”难题系统部署科技攻关,支撑保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例如,滨海地区金矿勘查评价技术与增储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金属深部协同探测技术装备等2项工程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自主立项142项;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找矿技术再创新及其突出应用效果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胶西北台上—水旺庄巨型金矿床三维成矿规律研究及重大找矿突破项目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创新找矿机制,蓄势聚力增添活力。山东省地矿局探索“技术+矿业权+资金”等找矿机制,鼓励局属地勘单位合作找矿,挖掘自有探矿权找矿潜力,努力实现找矿新突破。该局还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兄弟省局、省内各市政府、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之间的交流对接;依托与山东黄金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北方矿业公司等十余个大型国企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新机制,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注入了强劲动力。新疆地质局:围绕“两环八带”快找矿找大矿新疆地质局地质工作者在西天山一带开展地质矿产调查马当福新疆作为我国矿产资源重要基地,已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战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新疆贡献。新疆地质局坚持把找矿突破作为第一使命,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紧抓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举全局之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该局成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部,汇集全局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建立协调联动、专业突出、覆盖全面、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科学制定全局找矿战略规划,统筹全局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地质找矿战略,注重“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在地质资料、成矿理论、勘查技术等方面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勘查方法寻找有利靶区,推动快速找矿突破;加强对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的分析,系统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矿体分布规律,优化项目部署,科学优化《自治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为新疆矿产资源大勘查、大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新疆地质局将积极落实自然资源部、自治区政府地质找矿的战略部署,集中全局技术力量,围绕新疆重要成矿带、优势矿种,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快速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湖北地质局:“一县一案”明确找矿重点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地质队员正在大冶市曹四房铜矿区进行钻孔岩心编录张 雷   许 铮2023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湖北省地质局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创新工作思路,成果丰硕。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彰显关键功能。勇担湖北找矿攻坚先行军、集团军、主力军,明确全局地质找矿主攻方向,成立以局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找矿突破攻坚指挥部,并以成矿区带划分3个分指挥部,构建全局体系化专业化的地质找矿队伍和工作集群。二是紧贴中心大局,着力“公转共转”。聚焦国家和湖北所需,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报送鄂西页岩气、整县推进地质工作等地质专报28份,9位省领导作出多次指示批示;会同相关单位共同推动建立鄂湘赣“三省五方”地质合作、鄂豫皖“三省六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鄂渝陕“三省七方”区域地质合作,参与共建中部六省地质系统服务国家战略联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整县推进地质工作服务强县工程的15条指导意见,10家局属单位与48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县一案”明确找矿重点。三是突出提升能力,建强找矿队伍。以科技创新赋能,与湖北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省内规模最大自然科学基金创新联合发展基金,参与共建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和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研究中心,设立23个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进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地质找矿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实施荆楚地质荟才优才计划,大力推进科技人才“个十百千”工程,近年来共引进博士110余名;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矿产地质项目经费两年平均增长超过66%,其中页岩气专项资金同比增长50%,引领带动黄石、宜昌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推动湖北大冶成立首个县域地勘基金。2023年,湖北省地质局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从点上看,以恩施页岩气,咸宁、襄阳、仙桃地热,十堰铌钽稀土,大冶铜铁金,宜昌萤石和荆州岩盐资源为代表的一批调查勘查项目取得了新突破。从线上看,清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类矿产资源成果取得较大增长。从面上看,全省锰、磷矿资源靶区首次拓展到汉江以东地区,页岩气公益性资源调查拓展至新区新层系,锂矿资源展现良好开发前景,全省14个市州实现地热资源全覆盖。全省上下正全面形成积极支持地质找矿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浓厚氛围。甘肃地矿局:金矿成果多 铜镍突破大绿色勘查“以钻代槽”采样钻工程秦锦丽 王弈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矿产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激活矿业市场,优化矿业环境,全面推动矿产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甘肃省地矿局聚焦主责主业,牢记地质找矿职责使命,精心谋划地质勘查工作。2023年初,全局工作会吹响集结号,立足国家所需、甘肃所能,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中心工作,以提供能源资源保障为根本目标,依托中央财政项目强基础、依托地方财政项目出成果、依托社会资金项目树品牌,群策群力,推动地质工作高效开展。——广泛凝聚共识,研讨交流找矿难题。2023年,甘肃省地矿局先后承办了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论坛、铜镍找矿研讨会、地热勘查开发研讨会,协办了西秦岭—陇南金大型资源基地现场交流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为甘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卡脖子”难题“把脉开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体制机制。该局成立了地质找矿领导小组,按专业、按片区成立了专家组,提升了局层面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把控能力;制定了地质项目、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制度,理顺了全局地质勘查机制,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规范有序实施。——精准谋划部署,编制勘查实施方案。甘肃省地矿局先后编制了全省14个市(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建议、甘肃西秦岭地区金锑等矿产勘查实施方案、甘肃省找矿空间分析研究,厘清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思路。——自筹创新资金,强化科技赋能。2021年以来,甘肃省地矿局筹措自有资金9100万元,开展综合研究、异常查证、靶区优选、大数据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项目库建设、靶区优选和找矿项目设立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对接,争取中央财政项目强基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指导下,该局编制了北山铜镍金矿资源基地等5个大型资源基地的可行性方案,谋划项目103个。2021年~2023年,该局共承担实施各类固体和水气矿产勘查项目639个,地质找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金矿勘查方面,该局探获了玉门市前红泉、瓜州红柳河、夏河拉古河金矿等一批较好的勘查成果;铜镍(钴)等战略性矿产找矿也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酒泉红川铜镍矿床、敦煌成宣铜镍矿等,资源潜力较大。甘肃省地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落实好部省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全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和局“1138”地质找矿工作思路,统筹谋划,聚焦战略性矿种,统一部署,努力使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高歌猛进。河南地质局:新模式新机制实现新突破河南地质工作者在哈密开展野外调查周 强  王浩源河南省地质局新成立一年多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足职能定位,围绕“找什么”“在哪找”“怎么找”等问题,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着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找矿新格局,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展现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使命担当。——加强与国内同行合作。主动对接联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大区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单位,争取工作支持;向各省份地勘单位学习经验,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联合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地质系统,成立“中部六省地质系统服务国家战略联盟”。联盟各方积极行动,正谋划多项活动,将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地质力量。——打造“地质援疆”新模式。响应中央援疆号召,成立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选派30余名干部人才开展柔性援疆,到哈密市直、县区的矿产相关部门辅助工作。双方初步达成意向,将共同建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基金,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重点围绕铁、铜、镍、钼等矿产,推出一批找矿新靶区。联合北京大学专家团队,正在东天山地区谋划一批“区块优选”项目,推动哈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各项新模式、新机制的同向发力下,河南省地质局新一轮找矿突破步履稳健——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河南地质系统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围绕省内、国内矿产资源双重需求,聚焦重点矿种、重点地区、重点方向,部署了5个找矿工程、11个基础地质调查和科技攻关专项,为河南省科学谋划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科技赋能,制定《河南省地质系统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强找矿专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发挥自然资源部贵金属分析和勘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建设地质大数据系统。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河南路径研究”和“河南省1∶20万区域化探32项元素补测”工作,对“三稀”及铂族元素的含量进行补充测试。三是突出项目为王。“十四五”以来,河南地质系统开展各类地质勘查项目480多个;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3个省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另外,清洁能源项目勘查开发迈出重要步伐,页岩气首次实现管网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累计产气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河南省地质局局长石迎军表示,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该局将立足自身优势,在快速找矿突破中发挥更大作用。...
  • 04
    / 02
    本文系作者在《孔见地质工作规律》《勘查阶段属性渐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深化规律认识促进地质工作市场化进程》等文稿基础上综合而成。其中, 《孔见地质工作规律》文稿曾获2012 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公文一等奖。把握和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是做好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乃至矿产资源管理各方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早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那么,地质工作规律究竟有哪些内涵?核心又是什么?尽管此前已有众多的文章曾给出过不少的说法,但我以为还远没有从根本上全面地揭示地质工作规律的实质,尚需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一、对地质工作规律的已有认识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并且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特征。推而广之,地质工作规律则是地质工作主客体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地质工作的客体是自然界的地质体,以及地质体的存在状态、时空分布特点及其运动演化趋势。对地质体的认知水平与地质工作的主体———地质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密切相关。地质工作主客体的互动就形成了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地质工作规律。地质工作的客体十分广泛,为方便讨论,本文仅限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范畴。前人对地质工作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成果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一)地质工作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从其成因来看,矿产资源的产出却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可以遵循,这就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前提。不同地质作用形成不同矿床。外生矿床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以化学沉积矿床为例,由于成矿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迁移能力、搬运和沉积方式的不同,随着离岸边剥蚀区距离的增加,在介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它们按一定顺序沉积下来,当达到相关工业指标后即形成相应的矿床。离岸边剥蚀区由近及远依次为氧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图1)。图1 化学沉积分异示意图内生矿床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有不同的矿床组合。如铬铁矿、镍矿、铂矿、铜矿、矾矿、蛇纹石矿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钨矿、锡矿、钼矿、铋矿、稀土矿等与酸性岩有关;铜矿、铅矿、锌矿等多金属矿与中酸性岩有关;锂矿、铍矿、铌矿、钽矿等稀有金属矿与伟晶岩有关。变质矿床主要与变质作用有关。含有用元素较高的原岩或矿石,经过变质作用改造,使有用元素迁移聚集成新的矿床,如石墨矿、金刚石矿、铁矿、铜矿、硼矿、磷矿、稀有金属矿、稀土金属矿、菱锰矿等。在变质成矿作用过程中,温度起主导作用。温度升高可使矿物重结晶,如沉积的氢氧化铁,经高温脱水作用和重结晶,变成赤铁矿以至磁铁矿。矿石中的蛋白石重结晶为石英,从而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由矿产资源的成因规律进一步衍生为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不同成矿期有不同的矿床组合。如前寒武纪成矿期以亲铁元素为主,加里东期至燕山期以亲铜元素为主,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以亲石元素为主。石炭纪、二叠纪为最主要的成煤期,二叠纪是最重要的成盐期,中新生代是最重要的成油期等。在空间上,富铁矿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北半球贫铁矿居多;有色金属矿在太平洋成矿带内广泛分布,其中南北美洲拥有世界铜资源量的58%;金刚石主要产在非洲;金矿主要产在南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其中南非拥有世界金储量的60%。总之,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都是在相关的地质作用下实现的,都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随着对这些自然规律的不断认识、归纳和总结,逐渐升华为地质调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矿产勘查则由面到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而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循序渐进的法则。由于这个法则源自自然,我把它称之为地质工作自然规律———循序渐进。(二)地质工作的管理规律———划分阶段矿床的赋存状态十分复杂,通常深埋地下,不能为人们所直接全面观察,很难了解其全貌。因此,矿床自然分布的复杂性、隐蔽性,决定了人们对矿床认识的曲折性和渐进性。为了增强地质工作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内外都将分阶段管理作为地质工作管理的主要模式。即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缩小矿产勘查范围,不断提高研究程度,以期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勘查工作效果。我国各时期的勘查阶段划分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采用苏联的两分法方案,将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普查和勘探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初查和详查,后者又细分为初勘和详勘。1987年颁布的《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暂行规定》采取三分法,将矿产勘查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3个阶段。1999年12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1997年《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中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详细勘探的划分方案相呼应,增加“预查阶段”,形成四分法,即预查、普查、详查、勘探。(2019 年底,出台《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 》(自然资规〔2019〕7 号), 取消预查阶段, “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为保持原稿框架结构起见, 本文仍按4个阶段叙述。)预查阶段的勘查目的在于筛选找矿远景区,确定找矿的方向;普查阶段的勘查目的在于发现矿床,在“有矿”和“无矿”之间进行抉择;详查阶段的勘查目的在于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勘探阶段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图2)。图2 矿产勘查各阶段关系示意图西方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阶段划分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按照“边探边采”的原则将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草根勘查和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草根勘查通常包括在未知有矿化的地区从踏勘开始的野外勘查及初步轮廓性钻探工作,类似于我国的预查和普查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进一步圈定矿体,直至完成矿床评价全部工作,相当于我国的详查和勘探阶段。其产业分工十分明确。草根勘查阶段属高风险勘查,主要由初级勘查公司完成;大型矿业公司不再进行高风险勘查,而是从初级勘查公司收购有一定成熟度、控制了规模资源量的项目,再投入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直至建矿生产。国外大型矿业公司20世纪90年代从风险勘查领域退出,与我国大型矿业公司于21世纪初开始进军风险勘查领域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深思。无论是我国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分法,还是国外的草根勘查、可行性研究两分法,各个阶段都是一个依次衔接、逐步深化、阶段递进的过程。主要反映了矿产勘查工作由面到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近及远和由中间到周边的一般性规律。(三)地质工作的认识规律———“阶梯式发展”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地学哲学创始人朱训先生认为,矿产勘查认识过程所反映的认识运动表现为“阶梯式发展”。他主张如果把矿产勘查各阶段作为认识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进行研究,就会凸显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各阶段连贯起来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第二,各阶段的认识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伴随着各阶段勘查工作的顺序推进,对于矿床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第三,各阶段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对于全面认识矿床地质情况和规律都是相辅相成的,野外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和积累,室内分析是认识的上升和升华;第四,各阶段勘查工作必须借助于与之相适应的物化探、钻探、取样、测试等测量方法来实施,各种测量方法既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也是经验系统与数值系统的统一和决定论与概率论的统一(图3)。总之,矿产勘查认识过程的总趋势是前进式发展上升。但并不是呈直线式前进上升的,而是随着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勘查工作的顺序推进,犹如上了一个台阶又上一个台阶似的发展上升。朱训先生认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阶梯式发展”作为认识运动普遍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其不同之处则在于“阶梯式发展”没有“波浪式前进”那种波峰与波谷之分,也没有“螺旋式上升”那种前进式上升与复归式上升之别。图3 矿产勘查认识过程“阶梯式发展”示意图P—野外观察研究;K—室内分析研究二、进一步深化对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地质科学博大精深。相对数千年的地质科学发展史和遍及全球的地质工作实践探索而言,任何对地质工作规律的解读都只能是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暂时的。除了前述已知的地质工作规律以外,还存在一个矿产勘查属性渐变的规律。从20世纪50年代“地质工作有无工程性质”的大辩论,到80年代“地质工作是强体力与强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的论断,再到今日“地质工作异同于建筑工程”的争执,整整半个多世纪对地质工作规律认识的演进,几乎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其中有对地质工作自身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有经济社会对地质工作需求变化的反衬问题。一方面,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工作技术装备和工作手段在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发明创造。地质科学水平也进入了由“定性分析”向“定量描述”发展的快车道。反映到地质工作实务上,直接的野外观察和通过人脑思辨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断提升,对矿产资源需求程度呈刚性上升趋势,矿产勘查开发的强度与日俱增,相对基础地质工作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给人们留下的表面现象是,在地质工作领域内,机器逐渐代替手工,电脑日益淘汰人脑,甚至产生“钻探进尺决定一切”的思潮。其实,上述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混淆了地质工作各阶段的区别;二是忽视了电脑是人脑的扩展、机器是人类肢体的延伸的常识。(一)不同勘查阶段的属性差异单就地质找矿而言,广义地质工作从基础地质工作到矿产开发工作,一般划分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产开发3个大的阶段。前者属研究性质,后者属工程性质,这是广泛的共识。而矿产勘查又细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4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各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预查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面上定向,研究性工作为主,辅以少量的浅表地质工程,为其研究工作提取信息和佐证,确定找矿方向;普查阶段的地质工作特征是面上求点,研究性工作与工程性工作并重,施以少量的地质勘查工程,求证有矿无矿;详查阶段地质工作特征是点上深化,为验证有矿推断,工程手段运用较多,研究性工作为辅,重点是加密勘查工程,加深对矿体的认识;勘探阶段地质工作特征是点上扩展,主要是工程性工作,查明矿体的全部数据及其开发条件。总之,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的属性呈现研究性递减、工程性递增的规律。是一个从科学研究逐步演化为工程技术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对地质工作规律认识的发展轨迹是类似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各阶段的关注度不断后移的变化。需要强调的是,地质找矿从研究起步到矿山开发阶段,工作的研究性质递减,但研究工作并未终止。伴随着矿产开发工作的发生发展直至终结,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从指导开采逐步转变为总结成矿规律、成矿类型,建立成矿模型,进而指导周边、深部及其他地区的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更深入的研究又开始了。科学研究性贯穿于地质找矿始终,循环往复。综上所述,地质找矿与建筑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就风险勘查(通常指预查、普查阶段)而言,当属于研究性质较强,工程性质较弱的阶段。其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找矿方向和解决有矿、无矿的问题;涉及的工程主要有大比例尺物化探、浅表揭露工程及少量钻探工程等。其研究与工程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在各类勘查工程布设之前,已对区域成矿规律、找矿潜力及区域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圈定出找矿靶区。二是选定并布设的勘查工程及其施工次序的安排,都是为了提取找矿信息、加深研究程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三是根据勘查工程持续获取的新信息,不断调整后续工程的设计及部署,直至取得致矿信息。一言以蔽之,矿产勘查就是对某个具有成矿潜力区块有没有矿、储量多大、产状如何、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怎样等,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其核心成果是勘查报告和同步形成的相关地质资料,勘查全过程都是在判断,并未开采和动用矿体。(二)矿产勘查的风险分布特征矿产勘查是高风险行业。影响矿产勘查实施和成败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技术、法律、市场等因素,这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地质风险则是其区别于其他行业风险的最主要风险。这些因素若集中反映在某一个勘查项目上,则表现为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少西方地质经济学家甚至把矿产勘查说成是一种赌博,且是世界上最大最刺激的赌博:赌注几百万元,赢钱数十亿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L.B.斯利科特认为“找矿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赌博事业”。他认为“赌博破产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事业的指导理论。他认为,在未来,即使最强大的公司也不会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满足按理想的规模进行矿产勘查的要求,所以他建议进行联合投资开展大规模矿产勘查活动,以保证勘查的成功。据苏联学者帕什克维统计,苏联地质部1959—1969年的10年,通过地质调查发现了12211个矿点,其中进行普查评价的为4296个,占总数的35%;认为有初勘远景的有602个,但实际进行初勘的只有367个,占矿点总数的3%;进入详勘的260个,占总数的2%。地质勘探各阶段实际比例为100∶35∶3∶2。据国际原子能机构1973年公布的数据,美国调查了10万个放射性异常,结果仅4000个是矿点,其中700个属于矿床,异常与矿床之比为143∶1,成功率为0.7%。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在1927—1969年所调查的1000个矿权地中,只有78个可执行大的勘查计划(每项计划经费在10万加元以上),最终只有7个成为可赢利开采的矿床,成功率为0.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麦克劳克林大型金矿床(金储量近100t),则是在1979—1981年,通过踏勘检查1111个矿点,详细勘查58个矿点,靶区评价14个矿点,矿体目标评价3个矿点之后才发现的。加拿大矿产经济学家麦肯齐(B.W.Mackenzie)经调查研究后认为,全球矿产勘查成功率在1%左右。发现并经勘查证实一个可赢利开采的工业矿床,是以对99个找矿目标的勘查失败为代价的。一个勘查成功的矿床的平均勘查成本,应该是被发现矿床的勘查成本与99个失败的勘查目标的勘查成本的总和。经对上述实例进行简单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矿产勘查从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各阶段,呈现风险递减、成功率递增的趋势;二是各阶段勘查风险和成功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特点相一致,各阶段风险分别为:99%、95%、67%和趋于0,各阶段成功率分别为:1%、5%、33%、和近于100%;三是各阶段的风险和成功率分布不均匀,预查、普查与详查、勘探之间的风险落差明显大于其他阶段之间的落差。这也是商业性矿产勘查往往选择在普查阶段之后介入的原因(图4)。图4 各勘查阶段风险和成功率趋势示意图曾在必和必拓公司(BHP)任职24年后又率领钮雷克斯特团队荣获1992—2005年世界金矿勘查最为成功的团队的丹伍德(DanWood)认为,勘查是高风险的工作,即使是成功发现了矿床,也不能确定所发现的矿床是否足以补偿公司为找矿而支付的资本和承担的风险。他将勘查风险划分为4级:中、高...
  • 04
    / 02
    从事地质、矿产、岩土调查勘察的人,对勘察与勘查这两个词都很熟悉,工作中又经常用到,但他们有什么区别,似乎说不太清楚。两者的英文翻译区别勘查的英文:exploration, prospecting,勘察的英文:reconnoiter,investigation 。两者适用场合的区别首先,这两个词使用的场合,或者说用来描述的活动对象是不同的。勘查是对不确定对象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说,勘查的工作成果是为了探究有没有。勘察是特定对象的察明与描述。而勘察成果一定是有用的。两者定义的区别勘查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勘查指的是:实地调查。今多指在采矿或工程施工以前,对地形、地质构造、地下资源蕴藏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是用来描述以矿产资源 ( 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 勘探为目的的调查活动。勘察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提出合理基础建议,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两者工作范围的区别勘查的工作范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勘察的范围: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测绘资质(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咨询、监理)包括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房地产、农田水利勘察等、工程勘察、凿井施工、水文勘察、水文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环境地质评价或做其中的一部分。两者形成的成果的区别勘查的成果:勘查不一定有想得到的结果,它可以满载而归,也可以是两手空空。它主要是调查有无矿产 ( 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 资源的存在,如果有,它是什么矿种,数量是多少,有无开发和利用价值等,勘查过程是 “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或转换为产品的一组过程” 勘查结果的输出产品成果一般为“勘查咨询报告”。勘察的成果勘察是要获得 “ 已客观存在 ” 的调查对象的量的大小,质的优劣或客观事实,如工程(地质)勘测就是要获取地基的承载力、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渗透系数、土的粘聚力、土的摩擦角、土的地动参数、岩溶分布等,以便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和参数,它一定是存在和有成果的如“勘察报告”等。...
  • 02
    / 01
    2016年3月2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评论版,刊登了笔者《“取消采矿地质报告编制资质要求”深意何在》的短评。笔者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加以修改后,纳入本随笔之中。听说已久,终于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国务院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1号)。这个决定的题目很长,有30多个字,却干脆利落地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将要加快矿产勘查行业简政放权步伐。无疑,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国内外矿产勘查开发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寓意很深。也给业内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出所料,过了两年,2018年4月4日,国务院宣布废止《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执行了10年的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寿终正寝。在国际矿产勘查市场上,对找矿人、初级勘查公司、大型矿业公司的勘探部,以及钻探公司、物化探公司等勘查服务性的企业,对他们从事矿产勘查活动是没有资质要求的。只有关乎社会稳定运行、人民健康安全的行业,才对从业者与从业单位存在资质要求,如会计师、律师、工程设计院、建筑公司、医院等。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开展野外作业,说得俏皮点,只不过是地质填图定个点,化探扫面抓把土,物探测量布条线,钻探施工打个眼儿,坑道施工穿条巷,一般是不会危害人身健康,不会埋下安全事故的隐患的。只需按环保要求,恢复地表环境,封好钻孔就行了。这和野外拍摄商业用途照片的摄影工作者、开设花圃制作盆景出售的园丁、美术市场绘画雕塑的美术家、装潢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相似,是没有必要设立从业资质的。为何设立地质勘查资质管理制度?文件上讲得很清楚,是为了“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制度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地勘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利益。问题在于,对地质勘查单位进行资质管理的制度,不符合市场规律,基本思路跑偏了。其一,“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只要抓住对探矿权的管理,就牵住了地质勘查活动管理的“牛鼻子”。管住探矿权范围内的最低投入,实施最低投入逐年增加,探矿权勘查面积按比例逐步缩减。特别是对探矿权人,有义务定期或在特定工作阶段后,向政府部门按时依规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违规者必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探矿权。只要严格执行,若有违规就吊销探矿权,就管住了全部地质矿产勘查活动,与地质勘查资质没有什么关系。其二,“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要用市场管理的法规来维持。对于非财政出资的、经营性的矿产勘查活动,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操心矿产勘查的投资花费是不是合理,并非要找个有资质的单位来执行才有市场秩序。如果是为出资者开展勘查,即使矿产勘查的实施者具有资质,也应当听业主的。即使拥有勘查资质,也不能保证勘查投入就合理。勘查资质与市场秩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其三,“保证地质勘查质量”,关键是将虚假的地质报告逐出矿产勘查市场。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提交虚假勘查报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以诈骗为目的的勘查造假,必须诉诸法律,而且要重罚,才能对勘查造假者起到震慑作用。用勘查资质的管理,来保证和提高矿产勘查质量,只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良好愿望而已。用行业协会的自律来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作用更是极其有限。矿产勘查,是把找矿的地质设想付诸实施的风险投资行为,同软件开发、新药研制等本质上类似。矿产勘查是矿业行业内的“研发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由成千上万的初级勘查公司来完成的,都没有什么市场准入的勘查资质和等级的要求。公司规模小,资本成长空间大,更容易得到风险勘查投资。找矿能力与公司大小不相关。我们的资质门槛,则以不同职称、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各类仪器设备的数量等,来核准勘查资质,划分级别等级。这既无必要,也缺乏依据。例如,曾经写在文件附件上的,规定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单位,至少要“拥有500万像素及以上的数码相机6台”。这种闭门造车的标准,制定出的勘查资质标准,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柄。勘查资质这项制度,成了争夺矿产勘查市场、争夺国家勘查项目的工具。为达到这个目的,引发了勘查资质数量的大膨胀,盲目追求资质升级。专业化改革也开了倒车,小而全的经营单位越来越多,加剧了地勘行业的同质恶性竞争。对勘查资质级别,烦琐的审批和核查,使管理机关和矿产勘查实施实体,不胜其烦。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和资质级别挂钩,又催生了上报资料的不实。在一次项目立项的评审会上,笔者是评审专家,但笔者的名字又赫然出现在申报项目的团队中,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借用”了。介绍项目的主讲并不认识笔者,未能及时删除这个甲级资质中笔者的名字,才闹出这起乌龙。借用地勘单位的勘查资质编制报告,成为勘查造假、实施商业欺诈、有关人员腐败的高发地带(请阅本书《从帕特森结局想到的》)。国务院国发〔2016〕11号文的下达,取消了对矿产资源开采地质报告编制的资质要求。这样一来,只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提交地质报告的权力,就将不复存在。任何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承担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这也意味着,承担矿产勘查项目必须拥有相应等级的勘查资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是改革开放在矿产勘查领域的又一成就。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一改革措施可能会削弱地质勘查活动管理,引起地质勘查市场秩序的混乱,降低地质勘查质量。其实这些担心没有必要,历史会证明这一点。融入矿产勘查全球大市场,是无须勘查资质的。国务院的清理决定,使矿产勘查资质不再是地勘单位生存的利器。矿产勘查市场这块“蛋糕”,将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分享。值此矿业寒冬,矿产勘查产能过剩,对地勘局、队可谓是雪上加霜。地勘局、队对取消地勘资质,存在微词和质疑,是非常正常的。地勘业的改革还将深入,国务院的这项改革措施出台,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从中得到改革发展的启示。...
  • 30
    / 10
    (1)张裂缝与剪裂缝:张裂缝是有张应力形成的裂缝,多分布于构造的轴部,垂直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于压缩方向,裂缝面较粗糙、不平整,裂缝两壁常张开而被矿脉充填,裂缝延伸距离较短,常成组出现,分布稀密不均。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形成的裂缝,多成对成群出现,裂缝面平整、光滑、裂缝两壁常闭合,裂缝延伸较远,分布稀密有规则。(2)裂缝宽度:即裂缝张开度,是指裂缝两壁之间的距离。据统计,多数裂缝宽度在10-200微米之间变化。(3)隔层与夹层:隔层也称阻渗层,是指在一定压差范围内阻止流体在层组之间互相渗流的非渗透岩层。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层要求具备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等条件。单砂层(单油、气层)之间或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或极低渗透的薄层叫夹层。(4)矿物碎屑与岩屑矿物碎屑是指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各种矿物颗粒。组成沉积岩的矿物碎屑约160多种,常见的约20种,最常见的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岩屑是指母岩被破碎后的碎块及颗粒。岩屑主要来自花岗岩、喷出岩、片麻岩、片岩、燧石等,是判断母岩性质的重要标志。(5)基质指充填与岩石颗粒之间的微粒物质,在碎屑岩中又称杂基。其成分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长石、石英等。杂基主要来自母岩风化产物时称原杂基;经过成岩作用发生重结晶称正杂基;塑性泥岩岩屑经压实作用变形,在粒间也呈杂基状态时称假杂基。(6)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的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主要胶结物为硅质(石英、玉髓等)、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其次是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有时可见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等)、沸石类矿物(方沸石、浊沸石等)、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等)。(7)纹层与层系由两个层理面所夹的最小单位叫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初级单位。细层岩性均一,厚度极小,一般只有几毫米。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相似的同类型细层组合叫层系。(8)浊流指一种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有大量泥砂、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9)概率累计曲线(粒度概率图)指用来表示碎屑岩中各种粒度物质所占比例及搬运方式的图件。在曲线上可表明样品中的悬浮搬运、跳跃搬运、滚动搬运三个组分。根据三个组分在图上的分布、斜率等特点,可用来解释碎屑物质沉积环境。(10)黏土矿物黏土矿物颗粒很小,一般小于2微米,多呈结晶质层状结构,加水后具有可塑性,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很强,因此对各种注入剂的注入能力、吸附、改性和驱替效果等有很大影响。黏土矿物是个庞大家族,常见的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实验发现,如在石英粗砂岩中加入2%的蒙脱石,其渗透率可降低10倍;加入5%蒙脱石,其渗透率降低30倍,可见对储层物性影响之大。...
  • 27
    / 10
    一、目的与任务的不同1、勘查地质在占有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物化探、矿物检测化验、钻/坑/槽探工程等综合地质手段和方法,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包括查明矿产储量、矿石质量、采选取冶加工条件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依据。也就是说,以找矿与扩大资源储量为目的的地质工作。2、矿山地质主要包括原始地质编录、生产取样、二次圈矿,供采矿设计;储量计算、矿石质量管理、损失和贫化监督管理、探采地质资料验证对比,以及矿山综合地质研究等。为编制矿山月、季采掘作业计划及采场单体设计等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指导合理开采。当一个中段(台阶)开采结束,要编制中段(台阶)地质总结。在矿山开采将要完毕时,要编写最终地质报告和申请闭坑文件。二、工作方法手段的不同1、勘查地质采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手段勘查,编写地质勘查报告。2、矿山地质(1)露天开采矿山常用的生产勘探手段:探槽、钻探、潜孔钻或穿孔机。(2)地下开采矿山的生产探矿手段:采用坑道或坑道配合坑内钻进行生产勘探。三、工作布置的不同1、勘查地质(1)根据找矿的方向、矿床类型、勘查阶段、勘查类型布置工程。(2)按照勘探线布置。2、矿山地质(1)根据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布置。(2)按照矿块与矿体的形态布置。(3)探矿超前,开拓矿量保证2-3年。四、取样的不同1、勘查地质单工程一般都需要无品位控制样。2、矿山地质只要肉眼可以辨别,无需取控制样。五、矿体圈定与连结的不同矿查地质与矿山地质在矿体圈定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勘查地质(1)勘查地质在矿体圈定上严格执行现在规范,以提交资源量为目的;(2)多执行一般工业指标,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变化工业指标是很难的,尤其是提高品位指标。(3)以单工程为基础,进行圈矿。(4)单工程中,当样品达到了工业品位圈为矿体,并“穿鞋戴帽”,低品位样品不能超过最低可采厚度。(5)矿体连结:可以大胆地推断,甚至非同一条矿体可以强行连结,以故意增多或减少资源储量。(6)制图:一切按规范,每个工程都有岩性花纹。2、矿山地质(1)矿山地质矿体圈定是动态的、保障生产的、符合矿山盈利需要的。(2)工业指标是可以变化的,如边界品位可根据经济变化、最低可采厚度可根据采矿方法变化。(3)以采矿的矿块为基础进行圈矿,无需太多理会单工程的圈矿,矿块的品位与年度作业计划出矿品位相符。(4)在单工程矿体圈定上,以富厚为中心,向两边尽量带入低品位样品,样品代入厚度没有严格限制,只要满足矿块品位即可。(5)矿体连结:反复验证,只有同一条矿体才可以连结,不然无法控制损失、贫化。(6)制图:以简图为主,如坑内钻,只标明样品、岩性代号,不制作花纹。六、资源储量估算的不同矿查地质与矿山地质在资源储量估算也上有差别,主要体现在:1、勘查地质(1)传统方法:地质块段法——剖面或纵投影法(2)三维软件2、矿山地质(1)完成开拓的:采矿块段法(矿块单元计算)——第一个矿块独立计算。(2)未开拓的:沿用以往地质块段。七、目前状况二者存在很大的矛盾。1、总体状况(1)按勘查地质方法圈定矿体,采矿专业无法采矿,矿山生产无法组织,甚至有矿采不出来。(2)按矿山地质方法圈定矿体,不符合现有规范,报告无法评审。因为中国的地勘规范制定者为勘查地质人员、报告评审者也是勘查地质专家为主。2、优缺点(1)勘查地质人员取样规范、圈矿规范、制图规范,但与采矿实际不能结合。(2)矿山地质人员与采矿实际结合很好,但取样、圈矿、制图与规范差。3、人才状况(1)目前优秀的矿山地质人员不多,只有老国企老矿山培养了一批人员。(2)很多勘查地质人员去搞矿山,结果不伦不类。(3)在各生产矿山中,尤其是民企,要注意这一现象。八、期望(1)地勘规范制定者与地质报告评审,要考虑矿山地质,配置一定比例的矿山地质专家。(2)不要把矿山地质的方法在评审中一棍子打死。总结:矿山地质与勘查地质,尽管都是以探明矿体为目标,但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1)矿山地质追求可采矿量,勘查地质追求地质储量。(2)矿山地质以开采单元-矿块综合品位圈矿,矿体数量少;而勘查地质则以单工程品位圈矿,矿体数量多。(3)矿山地质设计的探矿工程,要考虑为采矿工程所用,或充分利用采矿工程,即考虑经济效益与效率;而勘查地质只以探求最多矿石量为目标。(4)矿山地质确定性大,而勘查地质推断成分多。(5)矿山地质可充分利用采掘工程所揭露到的地质现象,精细地描述矿体形态和品位细微变化;而勘查地质只能粗略地描述。在此意义上说,从来没有搞过矿山地质的,难以成为顶级矿床学家。(6)矿山地质与勘查地质勘查手段不同,矿山地质以坑探为主(包括沿脉、穿脉、天井、上山和下山坑道),次为坑内小钻和坑内大钻,很少地表钻探;勘查地质以地表钻探为主,辅以平坑探矿。(7)矿山地质因发现新的地质现象,可导致新矿种新类型新矿体,特别是盲矿体的发现,从而大大地增加可采矿量。(8)矿山地质的工作粗细要得当,每个中段至少要有1个穿脉坑道要精细编录,余则可粗。中段地质平面图最好要有花纹,说明断裂、围岩、蚀变体、矿体、厚度和品位。矿山地质部,决定了矿山的经济效益、矿山的生命周期,是矿山永续的重点部门。...
  • 24
    / 10
    改革要点提示●严格控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主要是解决“暗箱操作”易滋生腐败问题,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砂石土等直接出让采矿权的实行“净矿出让”,做好用地用海用林用林等审批事项的衔接。主要是解决原来批矿与批地等脱节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效果,但对矿业用地(包括尾矿库)改革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明确部和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管理权限。目前有的省强调“生态优先”,将市级矿业权许可上收到省级,既不符合简政放权要求,也不符合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要求。●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的内外资公司,以后均有资格取得油气矿业权。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这对一些企业是个商机。●探矿权首次登记期限由此前的3年延长至5年,每次延续时间由原来的2年调整为5年。这个需要相应修改《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40号令)。●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将矿产资源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固体矿产简化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油气矿产分为资源量和地质储量两类,资源量不再分级,地质储量分为预测、控制、探明三级。这主要是为最大化降低社会认知的信息交易成本,直接体现“有没有”“有多少”“可采多少”。企业可根据技术能力确定技术可采储量,根据经营决策确实经济可采储量。●取消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事项,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内容纳入评审备案管理,不再作为矿业权登记要件,将评审备案结果作为统计的依据。这主要是通过缩减办理环节和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不再对探矿权保留、变更矿种,探矿权和采矿权延续、转让、出让,划定矿区范围,查明、占用储量登记,矿山闭坑,以及上市融资等环节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评审备案。缩减政府直接评审备案范围,主要是为了减轻矿业权人负担,也有利于推动建立储量评审市场服务体系。●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不再新设探矿权,凭项目任务书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原来的规定本就多余,反而带来很多麻烦。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须转变观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多年来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对建立和实施矿业权出让制度、优化石油天然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创新,体现了矿业权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意见》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针对目前自然资源系统对《意见》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笔者认为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才能把部党组关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为矿法修改积累实践经验。须摒弃“出让+审批”的矿业权出让模式《意见》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系统内一些人认为,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原国土资源部就印发了《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03〕197号),2006年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实践中,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是如何操作的呢?先看一个实例。2010年前后,受原国土资源部委托,北方某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招拍挂出让了一个煤矿采矿权,某国有企业以70多亿元竞得了该采矿权。招拍挂结束后,该企业按竞买结果支付了价款,申领采矿许可证时却被告知,需要先办理项目立项、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前置手续。因为前置手续办理问题,一直到2017年初该企业仍未能取得该矿的采矿许可证,该企业支付了高额采矿权价款而长期无法进行采煤生产,其间的财务成本就超过了10亿元。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实质上是多年来自然资源系统把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做成了简单的“出让+审批”。此次《意见》提出的矿业权全面竞争性出让,并不是对2003年以来实施的矿业权分类出让制度的直接复制,而是要对矿业权出让制度重新进行流程再造,切实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一是矿业权出让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启动。出让和审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审批由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当事人不申请的,行政机关不能主动启动,而出让则是行政机关主动启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出让矿业权,要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市场监测情况,结合地质调查等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制订科学可行的矿业权出让方案。为了增加出让方案的科学性,在制订过程中可以充分听取社会投资主体的意见。二是将“出让+审批”调整为“出让+登记”。不再是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业权与原有的矿业权审批登记程序物理叠加,即竞得人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业权出让合同后,仅获得了申请矿业权的资格,仍需履行审批程序后,才能确定是否能够取得矿业权。这种做法不符合基本的法理逻辑,对同一个矿业权不能既出让又审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竞得人签订出让合同,就意味着将矿业权授予竞得人,之后办理物权登记即可,无须再履行行政审批程序。三是“出让+登记”不等于放弃政府监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必须由政府进行必要监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拟定矿业权出让方案时,应当将勘查开采要求、探转采要求等相关管制性要求和条件“一揽子”写入矿业权出让公告和合同,给予社会投资主体充分的信息和预期。出让矿业权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合同约定的管制性要求,对矿业权人的勘查开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必须全面推进“净矿”出让实践中,由于矿业权出让与矿业用地用海制度不衔接,导致一些矿山企业虽然获得了矿业权,却无法实际开展勘查开采活动。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意见》把“净矿”出让确定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切实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净矿”出让,系统内一些人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难以推进。笔者认为,必须坚定“净矿”出让的改革方向,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客观实际,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净矿”要求。出让探矿权的,由于在出让时不可能确定勘查开采用地用海的具体位置,因此不应要求在出让时就同步办理好用地用海手续。但满足以下要求即可视为实现了“净矿”出让:一是权属上的“干净”,即拟出让区块没有权属争议和纠纷;二是规划上的“干净”,即拟出让区块中没有各类保护区、生态红线等禁止和限制区域,这些规划条件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管理相关规划,也要考虑环保、安全生产等可能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施的相关部门的规划限制和政策限制;三是要着眼于勘查、开采全过程,切实保障勘查开采作业用地用海,即出让探矿权不仅要保障探矿权用地用海,也要保障探矿权将来转为采矿权后同样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要提前做好规划衔接,预留好矿业用地用海指标,加快办理用地用海审批手续。直接出让采矿权的,在出让时矿区范围和用地用海位置基本能够确定,因此可以要求在出让采矿权时一并出让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或者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净矿”的程度,除了要保证权属和规划上的“干净”外,还要区分不同矿种的复杂程度,确定出让采矿权时是一并出让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还是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同步办理用地用海手续的,要尽可能缩短办理时限和简化办理条件,保障矿业权人在取得采矿权后能够尽快取得用地用海权利,顺利开展工作。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施的《自然资源部关于实施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拍挂出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5号),就是一并出让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的有益探索,实现了精简、优化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出让环节和办事流程的改革目标。此外,推进“净矿”出让,需要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进一步拓展用地用海的方式,积极探索矿业权人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使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所需的土地和海域。同一矿种出让登记实行同级管理现行的矿业权出让权限,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规模、面积、矿种等多种标准划分,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不一致,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随着储量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既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使部省两级的发证权限和责任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给处理矿业权争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意见》在调整矿业权出让管理权限的同时,实行同一矿种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今后,自然资源部负责石油、烃类天然气等14种重要战略性矿产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登记;战略性矿产中的大宗矿产,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其他矿种由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也就是说,今后凡是由部负责出让探矿权的矿种,无论储量发生多大的变化,采矿权出让也由部负责,不再根据储量的变化调整部省的出让权限。《意见》明确了部省两级出让权限的划分,把省及以下出让权限的划分交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结合本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际和行政管理能力,尽快明确省级及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出让登记权限。同时,部将对近年来发布的涉及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权限划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是与《意见》不一致的,要坚决废止,避免因文件冲突引发新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全面推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现行矿法对油气探矿权、采矿权规定了试采和滚动勘探开发的制度。从实践过程看,由于试采期限过短(一般为1年),企业难以在试采期间及时办理采矿权审批登记手续,造成了大量的以探代采、无证开采的违法行为。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意见》规定了油气探采合一制度,即油气探矿权人发现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的,在报告有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后即可进行开采。进行开采的油气探矿权人应当在5年内签订采矿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采矿权登记。这是根据油气勘查开采的技术逻辑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与固体矿产勘查、开采两个阶段截然分开不同,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阶段划分相对模糊,一般而言找到油气后马上就能开采。但这并不等于油气勘查开采就是一个阶段,甚至是一个权利。油气勘查开采活动还是能够明显区别出勘查和开采,两个阶段的管理要求也是明显不同的。在勘查向开采转换的阶段则与固体矿产有明显的区别,即找到油气后马上就能开采。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使得油气探矿权人有了更加明确的权利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赋予油气探矿权人特殊的开采权利并不是没有任何的限制。由于勘查工作和开采工作的管理要求不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油气探矿权出让时,将油气探采合一的相关管理要求,特别是如何遵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及时办理采矿权等相关要求纳入出让合同,约束油气矿业权人依法依约开展勘查开采活动。不得为财政出资勘查项目设定探矿权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了保障国家财政出资的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顺利实施,多年以来,按照社会投资主体的管理方式,国家财政出资的勘查活动也登记了探矿权,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矿法及《物权法》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是物权的规定。《意见》明确,中央或地方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不再新设置探矿权。今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都不得再为财政出资勘查项目设定探矿权。《意见》实施前已经设定的探矿权,也要在探矿权到期后尽快注销。《意见》的实施对矿法修改意义重大现行《矿产资源法》是计划经济时期出台的,虽然于1996年进行修改,但其主要制度并未作大的调整,已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意见》确立的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为核心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属于在现行矿法规定之外的增量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平衡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18年,矿法修改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矿法修改工作,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出让、“净矿”出让、油气探采合一等相关规定,与《矿产资源法》修改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意见》的实施对矿法修改意义重大。全系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真做好《意见》的贯彻实施工作,为矿法修改奠定实践基础。同时,在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注:作者系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