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5
    / 05
    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榜单发布2021年5月24日,作为我国地热行业公认和权威的评选盛事——“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组委会在“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主机生产企业 ”、“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系统集成”与“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配套产品与服务”三大产业环节中各评选出了20强企业。与往届相比,多家央企国企及新兴企业参与了本届评选活动,竞争角逐激烈。本届评选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地热加APP、《中国地热》、地热能网共同承办。本届活动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媒体推荐、初审复核、网络投票、专家评定等一系列评审环节,最终评选出南京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等“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主机生产企业20强、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等“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系统集成20强、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配套产品与服务20强。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网络投票截图(网络投票时间:2021年5月6日-15日)本次评选活动本着“创品牌 树先进 立标杆”的活动宗旨,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先进和标杆地热能、地水源热泵相关企业评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行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名优品牌,以更强的竞争力拓展地热行业市场空间。同时该评选活动在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宏大战略引领下,为我国地热能行业优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平台,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原名为“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十强企业评选”,该评选活动始于2009年10月,一直秉承“公开、公正、公平”以及全程免费报名和免费参选的活动原则,深受广大地热能和地源热泵行业企业以及从业者的关注和好评。从2013年度起,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十强企业评选改为两年一评,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评选活动顺延到2021年。为了体现本届评选活动的公平和公正,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陈焰华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李宁波主任、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王贵玲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郑克棪主任、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分会方肇洪会长、沈阳地源热泵协会郭晓朝秘书长、江苏省制冷学会张建忠副理事长、山东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李向东秘书长、西藏地热产业协会王善民会长等9位地热能与地源热泵行业知名专家作为此次评选活动的评委,本次专家评审采用远程评选方式,9位专家组成了本届评审会专家团,通过远程邮件、传真件等方式对参评企业做了相关评审。在整个评选活动中,组委会及评审委员通过企业申报材料的审阅、网络检索、信息核实、客户反馈等方法,并邀请业内众多地热从业者和用户参与网络投票进行全面评估后,最终综合评定出评选结果。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政策,促进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石化、中节能等多家央企、国企纷纷进军地热领域。此次,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本届评选中的系统集成二十强企业。随着我国地热能产业掀起新的发展浪潮,地勘单位将地热资源勘查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此次,以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吉林省水文地质调查所、黑龙江省九0四环境工程勘察设计院为代表的地勘单位成功入选了配套服务二十强企业名单。另外,作为专注于地源热泵PE管材生产企业,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永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菲时特实业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不争的实力进入配套服务前二十强。由于地热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地热供暖业务。这些新兴的企业在给地热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地热行业中的老牌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评选中,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北京永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等老牌企业依然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进入主机生产前二十强。在系统集成领域,挪宝新能源集团、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际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荣益地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海利丰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资深企业再次凭借优秀的业绩、突出的表现和良好的业界口碑入选本届评选系统集成前二十强。“网络投票”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组委会于2021年5月6日-5月15日启动了网络投票,地热能和地水源热泵行业相关从业者及用户参与了投票活动。为了防止恶意刷票行为,投票期间,组委会设置了每个微信或ID仅可投1次票,每次为20个企业投票。超过26000名地热行业热心网友参与了本次评选投票。“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企业参评涵盖的范围从原来的浅层地热能扩大到涵盖浅层、中深层等地热能全领域;评选企业从原来数量上的十强增加到二十强,这给优秀地热企业参选提供了更多机会。本届评审的评分数据由企业申报业绩分、专家评审分、专业媒体投票分、微信及网络投票分四部分构成,其中企业申报业绩分占总分数的50%,专家评审分占总分数的30%,专业媒体及网络微信投票各占总分数的10%。根据企业以上四项得分并按相应所占比例相加后得出总分,并依据总分高低顺序排出最终入选的二十强企业评选结果。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主机生产二十强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主机生产企业2018年| 2020年南京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美意(上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永源热泵有限责任公司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山东创利思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铁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博纳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浙江丹特卫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宁波沃弗圣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森自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系统集成二十强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系统集成企业2018年| 2020年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挪宝新能源集团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清荣益地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际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海利丰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清安泰(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地华盛水文地质勘察有限公司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地源洁能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卓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配套服务二十强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配套服务企业2018年| 2020年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永高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市伟业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南京菲时特实业有限公司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安巢在线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水文地质调查所天津仁捷地源热泵钻探有限公司天津市浩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九0四环境工程勘察设计院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盛尚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万和过滤技术股份公司山东斯玛特管道有限公司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青岛科创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锦铄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上海艾克森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评选还获得了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制冷空调工程工作委员会、沈阳市地源热泵协会、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武汉制冷学会、西藏地热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以及《暖通空调》杂志、《制冷与空调》杂志、《节能与环保》杂志、《暖通空调标准与质检》杂志、《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暖通空调在线、艾肯空调制冷网、中国能源网等行业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据悉,本次评选结果公布后,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等主办方将为“2018-2020年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授予“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相应的入选称号,并颁发荣誉牌匾和荣誉证书。...
  • 15
    / 05
  • 13
    / 05
    导  读       文章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发展运行的宏观外部环境,认为地勘单位在支撑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虽然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投资水平不容乐观,但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刺激地勘单位在农业、旅游、文化等民生领域开展更多工作,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将倒逼地勘单位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地勘单位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需要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全力支撑地方发展;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协调推进事企改革;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行业形象;持续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培养领军人才。本文引用信息王春芳,黄贤营.我国地勘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10):66-70.       当前影响我国地勘单位发展运行的宏观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地勘单位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并结合分析结论对更好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建议。1 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主要指影响地勘单位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当国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关于行业管理的政策发生变化时,地勘单位就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1.1 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为地勘单位带来更多机遇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地质勘查工作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职能的实现和履行,需要地质勘查行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地质信息服务。当前地质勘查工作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矿产勘查和为国家提供资源储备,而且还需要积极调整拓宽服务领域,向地、海、水、林、草等多门类延伸,工作客体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多要素转变,更好地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1.2 生态文明建设对地勘单位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要部署,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法”。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对地勘单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在原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倡导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向行业发布《绿色勘查行动宣言》;2018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绿色勘查指南》,自然资源部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编制绿色勘查国家标准。绿色勘查的实施,使矿产勘查由传统的单一寻找“金山银山”变为勘查与绿色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实施绿色勘查是在找矿领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地勘单位带来新的任务       地质勘查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同样也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过程中,我国地勘单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低,大量矿产资源未开发利用,地勘单位“走出去”有地缘优势、有工作基础、有合作空间。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需要资源、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这就需要先行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城市及周边地质情况,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打好基础。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需要针对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进行多要素、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实现绿色、宜居、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清洁油气能源的需求增大,良好的勘探成效将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2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指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国家财政政策等,微观经济环境包括地勘行业投资水平等。       2.1 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层面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采取了短期的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等措施,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受短期冲击明显,经济活跃度趋弱。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贸易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会改变,2020年基础建设投资有望加速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在进一步服务于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将有所作为。        2.2 全球地质勘探投资止增转跌,矿业下行风险正在加大       标普全球财智数据显示,全球有色金属勘查投入在2012年至2016年持续下行,在2017年实现触底回弹,2018年继续攀升,同比增加19.5%。2019年勘查预算为98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3%。矿业市场低迷和并购活动上升是勘查预算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弱化,是2019年矿业市场改善的最大阻力。从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来看,2016—2017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矿业形势出现好转,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波动上扬。2018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大幅波动,年均值为89点。2019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指数先抑后扬,上半年均值为72点,下半年均值为90点,全年均值81点,较2018年减少8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地质勘查活动整体不及2018年活跃。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爆发,全球矿业同样受到波及,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和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矿业生产的下行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2.3 国内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持续走低,投入结构进一步调整       我国地勘经济自2013年进入调整下行阶段,2019年是进入萎缩期的第七个年头。2019年,国内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164.12亿元,与2012年峰值相比下降了67.8%,同比下降5.5%,降幅进一步收窄。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同比减少9.4%,占比自2012年的57.5%下降至2019年的34%。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表现为传统的大宗矿产勘查投入继续下滑,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上升,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等2012年地质勘查投入占比5%,2019年增至21%;服务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上升,如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2013年占比4%,2019年上半年增加至8%;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地质勘查投入2015年占比24%,2019年上半年增加至31%。3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的发展阶段、人们共享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地勘单位发展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1 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需要地质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根基。目前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留住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等工作。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推进环境保护进程,“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包括大江大河重金属治理、土壤污染物的处理、对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的捕获和储存等相关工作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这些工作无疑需要地质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断拓宽地质工作转型的空间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地质工作范畴也在不断拓宽和延伸。保障更健康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详细的土地、地下水资源勘查信息,不断推进农业地质调查。建设更便捷的交通路网,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障更充足的能源供给,需要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更多的能源地质储备信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质勘查工作走在前头,不断探索城市地质调查。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要求加强环境地质工作,完善生态地质调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求加强文化地质工作,开展旅游地质调查,建设地质公园等。而这些工作,无疑为地质工作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4 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进步意味着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对地勘单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4.1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地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进程逐步加快       当今时代,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泛渗透于各行各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征及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使之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各地区各行业探索、研究、应用的重要技术。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已有20多家,分布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在金融、能源、医疗等领域都已经有所建设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地勘单位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产业数字化势头强劲的情形下,需以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为主线,加强卫星遥感、北斗定位、VR、深部钻探等领域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步实现地质工作手段的升级换代,加快地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4.2 新技术矿产需求强劲,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是关键       新技术矿产是指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兴材料等产业的新兴矿产,具体包括稀土元素镨、钕、铽、镝等,稀有金属锂、铍、钛、钒、铌、钽、钨,稀散元素镓、铟、锗、铼、铷,铂族金属,轻金属镁,重金属锑、钴,非金属萤石、石墨等在内共39种矿产,并且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矿产的种类还将不断增加。目前这些矿产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能源电气等十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目前新技术矿产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美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而新技术矿产的高端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国家和日本手中,这些国家有着严密的技术垄断措施,实施严格的专利战略,限制核心技术的输出,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球特别是科技相对发达的国家对新技术矿产的需求将会呈现刚性特征。目前国内以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矿业企业正在不断加大新技术矿产领域的研发投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5 展望       一是地勘单位将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过去,地勘单位重点以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为主;未来,地勘单位将在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中开展调查、监测、规划、评估等综合工作,将开展绿色勘查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围绕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等进一步服务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政治环境体现出的发展机遇,地勘单位要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全力支撑地方发展。具体为:①尽快适应政治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跳出地矿看地矿”,及时把工作方向和重点调整到服务自然资源整个系统中来。②瞄准国家需求,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地勘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③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文化旅游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生态保护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主动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自然资源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是地勘单位受经济下行冲击较大,需要危中寻机,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贸易量急剧下降,全球经济面临危机,投资避险情绪增长,矿业市场将陷入低迷,地质勘查投入将进一步降低。地勘单位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融资困难,部分业务重点将转向国家财政项目,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更加活跃。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挑战,地勘单位要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协调推进事企改革。具体为:①切实履行公益职能,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积极投身基础地质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基础地质工作优势,为政府宏观规划、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支撑。②地勘企业要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事企分离,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加快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从“我会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转向“国家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主动进入从未涉足或不熟悉的领域并有所作为,加快转型升级,适应市场需求。③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在保障国内地勘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境外矿产勘查,积极参与全球并购与投资,不断熟悉国际矿业游戏规则,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和发展。       三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将对地勘单位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需求不断增加,地勘单位需注重调整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民生地质,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文化地质等关乎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专业的地质服务。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孕育出的发展机遇,地勘单位要坚持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行业形象。具体为:①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真诚服务,恪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加强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到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来,不断提高诚信履约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积极传播行业正能量。②切实将民生地质做实,主动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和实施绿色勘查,积极推进旅游地质、生态地质、灾害地质的研究与实践,真正将地质工作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③加大地质科普宣传力度,选择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有意义的时间节点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主题讲座、开放科普基地等形式,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人们认识地勘工作、了解地勘行业,鼓励人们支持地勘工作,投身地勘行业。       四是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倒逼地勘单位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卫星遥感、“互联网+”等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倒逼地勘单位在野外勘查工作中不断引入、增加新技术、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对锂矿、晶质石墨、稀土矿等矿产需求不断增长,地勘单位为满足市场需求将逐步调整重点勘查矿种。面对技术环境变化体现出的发展挑战,地勘单位要持续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培养领军人才。具体为:①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以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网上平台,大力推广北斗定位、远程指挥、遥控、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化装备和技术,逐步实现地质工作手段的升级换代,推动地质服务领域和水平实现新提升。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研攻关投入力度,全力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研究攻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勘工作的融合应用,研究攻关新技术矿产应用技术等。③着力培养地质前沿领域领军人才,根据地质勘查行业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前沿和战略需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重点培养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先培养优势领域和行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作者信息 王春芳(1988—),女,山西省平定县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经济形势研究。...
  • 26
    / 03
  • 18
    / 06
  • 25
    / 03
  • 17
    / 03
    创新点       本文从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内涵、研究思路、科学问题、技术问题等方面系统阐释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突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扰动下的地质条件变化,强调煤炭开采活动与地质结构和地表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研究,关注地下采掘工程引起时空效应范畴的地质条件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耦合机制。(1)厘定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内涵是从煤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出发,为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减缓和减小采掘工程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损害,提供地质理论和技术支撑。(2)形成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开采前精细勘查、开采过程中有效减损、开采后恢复利用”的总体研究思路。(3)提出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重大科学问题是采前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三维建模、采中地质条件变化探测和减损、采后地表环境监测修复和采空区遗留资源综合利用。(4)以减小环境损害为前提,以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为目标,构建了涵盖找煤、勘探、开采及采空区利用全过程的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体系。       作   者 王双明1,2,3,孙 强1,2,3,乔军伟1,2,3,王生全1,2,3       作者单位 1. 西安科技大学 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 2. 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3.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1  研究背景       我国能源资源“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保障。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指出,受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制约,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将维持在60%左右,2050年在40%左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成果,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煤炭年需求总量最低将保持在2%以上的增速。由于东部煤炭资源趋于枯竭,西部地区是今后中国煤炭工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但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已成为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       煤系及煤系矿产资源是近地表地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结构上承受着上覆岩体自重应力,维系着近地表地质体的稳定。煤系资源开采形成地下空间,导致开采区地质结构和应力场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在保障国家煤炭基础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系资源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预防和减小煤炭开采对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损害,是今后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难题。       前人在绿色煤炭、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绿色矿山等方面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和研究,内容集中在煤炭资源评价、高效开发、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笔者围绕煤炭资源勘查和开采全过程,以煤炭绿色开采为核心内容,以实现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理论,构建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服务于煤炭资源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开采后(下文分别简称采前、采中、采后)全过程,为破解国家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提供战略思考。2  摘   要       受“缺油、少气、相对富煤”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制约,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保障。煤炭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形成的层状沉积矿产,是近地表地壳的组成部分,煤炭开采会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从煤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出发,为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减缓和减小采掘工程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损害,提供地质理论和技术支撑。       从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内涵、科学问题、技术问题、研究思路4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突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扰动下的地质条件变化,强调煤炭开采活动与地质结构和地表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研究,关注地下采掘工程引起时空效应范畴的地质条件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耦合机制。       总体研究思路是开采前精细勘查、开采过程有效减损、开采后恢复利用。采前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精细勘查,查明煤系矿产资源空间赋存特征及维系地表生态系统的主要地质因素,构建涵盖煤系资源、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要素的高精度三维模型,评价煤炭资源最佳利用方向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采中进行地质条件损害探测、监测,揭示应力场、形变场、渗流场变化规律,研究煤系气、地下水运移和涌出特点,分析导致围岩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质因素,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超前预警理论及防控措施;采后进行采空区水体、有害气体、遗留资源的探测,巷道围岩、煤柱变形特征监测,研究煤-岩-水相互作用及采空区稳定性变化,开展地质条件及地表生态恢复演化过程研究,提出地下空间及遗留资源的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涵盖找煤、勘探、开采及采空区利用全过程,追求煤系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 文中图片绿色开采的主要内容 煤田地质条件及开采响应煤炭绿色开采的内涵煤炭开采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总体研究思路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来源:王双明,孙强,乔军伟,等. 论煤炭绿色开采的地质保障[J]. 煤炭学报,2020,45(1):8-15.WANG Shuangming,SUN Qiang,QIAO Junwei,et al. Geological guarantee of coal green mining[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1):8-15....
  • 17
    / 03
    创新点       本文着眼于新时期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系统研究煤及煤系资源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以实现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性的提出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的理念、理论基础、基本架构和技术方法,明确了新时期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实现我国煤盆地多种资源协同勘查开发与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1)提出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的理念,即针对煤盆地呈固、液、气、元素“四态”赋存的矿产资源赋存特征、地表及地下空间关键层位、生态环境与其他自然资源系统评价,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种勘查技术,开展多种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利用、重塑并贯穿于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到矿山闭坑全过程的地质与生态勘查工作。       (2)构建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架构,即将煤矿区划分为四个时区,根据不同时区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选定不同目标因素协同勘查模式,优选绿色勘查工程技术,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共伴生资源勘查、煤与水资源协同勘查、煤与重要关键层地质条件评价、环境与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的地质保障,实现透明地质、生态地质、数字地质有机结合的勘查目标。       (3)建立了煤与煤系气、煤与煤系共伴生固体矿产、煤与金属元素矿产以及煤与水资源的双目标、三目标、四目标乃至多目标矿产资源及特殊地质条件的协同勘查模式,并优选遥感、快速精准钻探、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等绿色勘查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协同应用。       作   者:王 佟1,2,孙 杰2,3,江 涛4,林中月1,张 博5,赵 欣3,谢志清3       作者单位: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勘查研究总院;4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浙江煤炭地质局;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1研究背景       煤盆地是沉积矿产的聚宝盆,煤系是煤盆地中一套含有煤层或煤线及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岩系。近年来,随着勘查技术的进步在煤炭、煤层气资源勘查的同时,煤盆地内发现了相对丰富的砂岩型铀矿资源、镓、锗、锂等金属元素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填补了国内找矿的空白。        国内学者对煤系共伴生资源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主要针对煤层气、页岩气、砂岩气等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砂岩型铀矿等大宗固体矿产资源,以及煤中镓、锗、锂等稀有元素矿产资源。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有机质来源、类型以及热演化程度与聚煤、煤化作用密切相关,已有学者将煤层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系页岩气等统称为“煤系气”,倡导煤与煤系气协同勘查开发。       我国煤系气资源中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约30.05万亿m3,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黔西、二连等9个盆地的煤层气资源量均大于1万亿m3;煤系砂岩气初步估算资源量30.95万亿m3,约占我国天然气总量的60%;煤系地层中,炭质泥页岩发育面积广、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气重要的勘探层位。       此外,在山西等地还发现煤系灰岩气,在青海木里地区还发现了煤系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煤系中发育多种类型固体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油页岩、石墨、高岭土、铝土矿、耐火黏土等,如油页岩层在纵向上与煤层互层。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中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煤系石墨矿多为隐晶质石墨,矿体集中、易于开发,作为战略性新兴矿产,每年支撑着我国一半以上的石墨产量。煤系高岭土探明储量16.7亿t,占全国高岭土储量的一半以上。煤系铝土矿、耐火黏土时空分布规律与高岭土一致,也主要分布于我国煤系地层中。这些矿产资源或者分布广、品位高、储量大,或者战略价值极高。       煤系中分布丰富的沉积型铀矿和锗、锂、镓等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富含的金属元素多达65种。内蒙古侏罗纪直罗组煤系地层中发现超大型铀矿,具备超大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准噶尔盆地黑岱沟煤矿发现超大型镓矿床,估算资源量6.34万t,镓平均含量44.8μg/g。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发现煤层中锗金属含量达1600t, 占我国锗储量的30%。呼伦贝尔盟伊敏煤田大磨拐河组初步估算锗资源量4000t。       以往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基本为以煤为主,主要限于对煤系中煤层的控制,对煤盆地中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勘查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演化等问题的研究不足。这样的勘查方式不但遗漏了同构造单元内的其他矿产,甚至在同一勘查区内可能发生针对不同矿种的多次进场重复勘查,加剧了对地表和地下水等环境和生态的扰动问题。同时,煤炭开采利用引发的地表塌陷、水系破坏、大气与环境污染等生态地质问题更是时有发生。一方面使地表土壤、土地资源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会使上覆岩层中含水层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固废也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2摘要       基于煤盆地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特征,以实现煤盆地多资源协同勘查开发与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和谐为目标,提出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的理念与基本构架。       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是指以煤炭地质基础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针对煤盆地呈固、液、气、元素“四态” 赋存的矿产资源、地表及地下空间关键层位、生态环境与其他自然资源,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种勘查技术,涵盖资源勘查、开发地质保障、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重构并贯穿于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到矿山闭坑全过程的相关地质与生态勘查工作。       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是今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核心理念是生态保护优先。基于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念,以煤系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地质关键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修复相关的主要地理要素、地质信息为对象,建立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架构,分析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向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地质勘查方向转变的紧迫性。       研究认为:煤炭生态地质勘查要统筹好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超前规划布局,优选遥感、快速精准钻探、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等绿色勘查技术“空天地一体化”协同应用。       根据煤盆地资源赋存特征选用煤与多种矿产资源的双目标、三目标、四目标、多目标协同勘查模式,同时在资源勘查、资源开采、采后修复全过程中注重地质关键层和生态环境信息的变化,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并通过地质大数据分析技术,集成多维数据展示勘查成果,实现对煤系多种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地质信息、开发地质条件的透明化、数字化。3文中图片煤炭地质勘查发展脉络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的基本架构4作者简介       来源:王佟,孙杰,江涛,等. 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构架与科学问题[J]. 煤炭学报,2020,45(1):276-284.WANG Tong,SUN Jie,JIANG Tao,et al. Basic configuration and scientific problems of coal eco-geological survey[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1):27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