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5
    / 09
    9月5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赴北票市宝国老镇,对我公司承揽的"辽西中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阶段性质量检查工作。能源地质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卢君实及项目负责人全程陪同检查。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汇报、查阅原始地质资料及野外现场检查后,经充分讨论与交流,认为该项目设计执行到位、工作推进有序,原始资料内容完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绿色勘查措施落实到位,整体工作质量优良。同时,专家组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整改意见与建议。卢君实在检查中强调,项目组要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并行"的工作原则,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深化绿色勘查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以此次质量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地质综合研究,持续提升项目工作质量。本次阶段性质量检查既是一次严格的工作监督,更是一次重要的技术指导,有效促进了项目质量水平的提升,为项目后续顺利实施和成果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15
    / 09
    9月11日下午,广西煤炭地质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王明宏,党委副书记、局长、总工程师王辉率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开展调研座谈。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自治区地矿局局长黎四龙主持座谈会,党组成员、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莫菲城参加座谈。王明宏介绍了广西煤炭地质局的基本情况、核心业务与战略布局。他表示,广西煤炭地质局作为专业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多年来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积极拓展化工地质、灾害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测试等多领域业务;自治区地矿局在地质找矿、资源保障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希望向自治区地矿局学习改革转型与发展经验。广西煤炭地质局愿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自治区地矿局加强在项目合作、科技攻关、人才交流,特别是在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出更大贡献,助力提升广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与地质服务支撑水平,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黎四龙对王明宏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自治区地矿局的组织架构、人员规模、产业发展和改革进展。他表示,近年来,自治区地矿局聚焦地质找矿、地质科研、大地质服务、境外地质及矿业开发等业务板块,在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土壤修复、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但同样面临事企混合运行、历史包袱较重等共性挑战,改革与发展仍需探索突破。黎四龙指出,广西煤炭地质局作为中央驻桂地勘单位,近七十年来始终聚焦煤田地质与化工地质勘探,在煤炭资源勘查领域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希望双方紧扣国家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在科研攻关、“走出去”协同、矿业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王辉在座谈中重点围绕地勘单位改革趋势、矿权获取与开发等议题,以及广西在地勘投入、项目分配、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探讨意见。他指出,“矿权”是地勘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希望双方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合作机制,积极寻找项目合作切入点,携手推动广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双方还就矿产勘查开发、事业单位改革等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了务实讨论,并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将共同推动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更好服务广西经济发展大局。广西煤炭地质局相关部门及所属单位负责人,自治区地矿局相关处室及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座谈。...
  • 15
    / 09
    9月9日下午,总院与民建丰台区工委召开持续共建座谈会暨联合课题中期汇报会。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昊主持会议,民建丰台区工委主委张婕出席会议。张昊详细介绍了总院与民建丰台区工委一年来的共建工作情况,表示总院作为煤炭领域的中央企业,在煤炭资源勘探、开采技术革新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凭借技术积累和科研团队,持续赋能煤炭工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希望双方以结对共建为契机,加强总院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与民建丰台区工委参政议政相关工作联系,共同展示研究成果,进一步增进交流合作,全面推进结对共建工作的扎实落地,共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张婕围绕结对共建工作进行交流,表示在科技创新领域期待与总院专业技术人才携手共进,开展多维度合作交流;在社会调研方面,期待双方深入调研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共同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会上,民建丰台区工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黄树森对一年来的共建成果进行了汇报。总院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负责人李媛就“北京市地下水位现状分析与地下空间安全隐患”课题进行汇报。专家顾问组对北京市丰台区地下水位回升对建筑物和地下空间的风险防控做了深入交流。总院党委办公室、科技研发部、市场开发部、人力资源部、党建群工部负责人,民建丰台区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15
    / 09
    在宁夏贺兰山腹地的汝箕沟,地下煤火已燃烧了上百年,威胁着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今,一场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由煤航承担实施的汝箕沟太西煤火区安全与生态治理项目,依托自主研发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和智能化平台,稳步推进灭火与生态修复工程,为筑牢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提供科技支撑。智慧大脑:精准监测与决策走进项目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一张融合高分卫星影像、三维地质模型、实时热红外监测与历史气象数据的智能分析图动态呈现。山川沟壑、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这里的每一丝细微变化,都逃不过“宁夏贺兰山火区安全生态治理时空大数据监管平台”的“法眼”。作为项目的“智慧大脑”,该平台深度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监测体系。它如“千里眼”般24小时全方位监控人员车辆轨迹、地面塌陷、滑坡、温度异常、有害气体浓度等安全关键指标,为风险评估、精准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还能整合多期卫星与无人机影像,直观展示火区治理进展与生态变化,实时评价地质隐患、地貌景观、植被恢复等成效,为后续精准修复提供决策支撑。创新体系:“空-天-地-深-时”综合治理面对汝箕沟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空-天-地-深-时”综合治理体系,即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大范围、周期性监测,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精准获取地表信息与热异常,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与地面物联网设备实时感知,借助地质勘探与深部监测技术锁定地下火源,汇聚多源时空大数据,实现动态分析与预警。此外,针对汝箕沟火区的特殊性,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分区、分域、分类、分级”精准治理原则,并构建了“灌浆堵漏+覆盖隔氧+安全监测+生态重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科学统筹了灭火效率、工程安全、长期稳定性和生态恢复成效,其先进性与可操作性为全球类似煤火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煤航智慧”。团队攻坚:践行使命担当为打赢这场硬仗,煤航派出精锐力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能化感知创新团队。这支入选陕西省“三秦英才”计划的年轻队伍,自项目启动便扎根一线。他们深入分析海量遥感、地质、地理数据,频繁深入火区现场掌握第一手动态,与业主单位紧密协同,科学规划最优方案,充分发挥集团在煤田火区治理和时空大数据领域的核心优势,持续提升设计质量与监测预警效能。团队成员牢记“三个一”目标:总结一套适合宁夏特点的火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锻造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火区治理技术铁军;开辟一片技术领先、创新驱动、客户满意的宁夏区域市场。他们将青春与智慧挥洒在贺兰山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如今,贺兰山巅,肆虐百年的地下之火正被科技的力量步步扼制;黄河两岸,希望的绿意随着治理的深入日益盎然。煤航正全力以赴,依托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和地学大数据实验室,持续打造具有地学特色的煤火时空大数据技术产业链,将汝箕沟项目打造成为新时代央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标杆示范,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 12
    / 09
    9月3日,一场跨越空间的远程视频连线在院大平林场项目部与远程指挥中心之间顺利开展。本次活动融合项目汇报、临时党小组开展情况、安全督导与专家指导于一体,实现异地同步高效协作。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德忠,局地勘处处长陈海明,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军、詹涛,以及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大平林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加。项目汇报环节,大平林场项目负责人张生旭介绍了项目概况、进展情况及下一步计划。矿产室负责人张立东就项目组成员的实际表现、人员不足条件下的采样应对措施及项目质量提升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野外临时党小组副组长孙梓耀通过现场照片,展示了党员在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案例,体现了“项目做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项目困难在哪里,党员就冲锋在哪里”的优良传统。生产监督部主任常四海对项目安全状况作总体评估,重点汇报了安全风险点、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压实了安全生产责任。针对项目组提出的技术难题以及局院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院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实时分析与解答,为野外一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完成了一场高效的“云端会诊”。听取汇报后,孙德忠强调,一要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尤其注意工区道路湿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强化施工及人身安全保障,贯彻“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二要严控项目质量,严格执行地勘工作标准,确保项目经得起检验,契合调查院“牵头抓总、引领示范、行业龙头、技术支撑、高端智库”的定位要求;三要积极推进项目进度,提前谋划冬季施工应对措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四要继续强化党建工作,发挥临时党小组攻坚克难的先锋作用,推广“一把铁锹三道杠,严把质量寻宝藏”等一线工作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最后,他代表院党委对奋战在野外一线的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并鼓励大家早日实现找矿突破。此次远程连线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体现出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有效打破空间限制、缩短决策链条,为野外地质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12
    / 09
    近日,三队成功通过应急管理部煤炭综合中心组织的煤炭行业生态修复能力评价,取得煤炭行业生态修复能力甲级资质。近年来,三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改善修复再造工作,高质量完成多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攻坚任务,赢得属地政府高度评价。该甲级资质的取得,标志着三队已具备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煤炭行业生态修复综合服务的能力。三队将以此次获证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全力投身于煤炭行业生态修复工作,为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三队力量。...
  • 12
    / 09
    物探院坚持地质立本、技术立企,聚焦“行业所急”攻克“卡脖子”问题强化科技攻关,近日再添科技创新硕果,成功获批三维地震解释软件(简称:C-ReadV1.0)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简称:C-ModleV1.0)两项软件产品证书,持续巩固了煤炭物探原创技术策源地地位。突破逆断层解释瓶颈  提升地质成果可靠性C-Read软件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逆断层“一次性解释+一次成图”,突破了传统技术需人工多次操作、反复验证修改的行业难题。“一次性解释”技术大幅缩短逆断层处理解释周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一次成图”技术让成果图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同步增强,为地质分析、资源评估提供高可靠性的基础数据支撑,解决了“数据反复修正、成果精度不足”的行业痛点。整合多源数据  适配矿山数字化需求C-Modle软件以“多源数据深度融合”为核心创新点,不仅融合了井上、下各类地质勘探成果及井巷掘进、工作面回采的实际揭露资料,更将三维地震及电磁类勘探解释的构造信息、岩性反演各类属性数据体、地质灾害相关预测数据体等关键信息高效联动,形成“全维度、高精度”的动态数据支撑体系。该软件精准匹配矿山透明化、智能矿山建设需求,为矿山生产规划衔接、资源安全高效回收、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彰显研发实力  助力行业技术升级此次两项软件产品证书的获批,标志着物探院在构建以装备研制+煤炭特色软件开发+大地质服务的全产业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填补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探领域“逆断层高效智能解释”“多源数据协同建模”两项技术空白,为推动煤炭地质勘探从“经验型”向“数智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 12
    / 09
    项目简讯近日,“玉树市孟宗沟沟口北侧岩质崩塌应急治理”项目正式开工,旨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该崩塌点位于玉树市孟宗沟北侧低高山前缘,受差异风化、冻胀、地震、强降雨等影响,岩体破碎,多次发生危岩滚落,严重威胁坡脚28户145名居民及加吉娘路400米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害失稳潜在经济损失达 941.36 万元。项目遵循“安全、经济、技术可行”原则,将通过安装 1278㎡主动防护网、470 米长(2350㎡)被动防护网,清理12.72立方米危岩、清运322立方米孤石,遏制落石风险、稳固坡体。同时,项目采用先进监测预警技术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兼顾短期应急与长远防控,能减少灾害对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将为当地生态修复、土地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助力玉树市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 11
    / 09
    近日,在龙南宝莲山矿区铜多金属矿详查钻探项目中,第三大队利用自主购置的重载吊装无人机进行设备搬运,成功将该技术作为新型钻探勘查方法应用于项目实践。龙南宝莲山矿区地处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传统勘查方法面临诸多困难。采用重载无人机吊装设备既节省时间成本、减少高昂的人力支出,又贯彻了绿色勘查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重载吊装无人机作业现场作业现场,重载吊装无人机平稳起飞,精准穿越山林,快速抵达指定点位,整个过程高效流畅。单次吊运重量可达220公斤,将设备搬运时间从往常的数天甚至十余天缩短至几十分钟,极大提高了转移效率,为成功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勘查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 11
    / 09
    为强化全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9月9日上午,江苏地研院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专题培训。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此次培训邀请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组专家成员、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实验中心主任白向玉教授授课。白向玉教授结合丰富的安全检查实践经验,以“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争做实验室安全守护者”为主题,从安全事故警示与反思、实验室安全常见问题与剖析、如何争做实验室安全守护者三个维度展开授课,重点解读了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事故特征,深入分析了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气体管理、实验操作、用水用电、个人防护等领域的突出隐患,围绕“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讲授了风险评估、安全准入、应急处置等实操要点,为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专业指导。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松懈,各部门、单位要压实全员安全责任,对照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排查,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这是院继召开全院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之后,面向全体职工开展的又一次安全培训,全体职工要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的实践能力,按照安全生产“雷霆”行动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严实作风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