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06
    / 11
    近日,局2025年度地质资料管理与数字化目录归交技术培训班在南昌举办。培训场景培训班邀请省自然资源厅事业发展中心、湖南省地质院地质信息室等专家围绕地质资料管理政策要求、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常见问题、地质资料目录数字化归交规范和归交软件使用等方面进行授课。切实增强了地质资料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标志着全局地质资料档案目录归交和共享工作正式启动,并为后续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培训由局基础处、博物馆联合举办。局属单位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共70余人参加培训。...
  • 06
    / 11
    11月5日,应纳雍县人民政府邀请,一一三队驻纳雍县南部片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组为纳雍县开展地质灾害事故警示教育培训。县直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参加。培训会上,一一三队技术保障组人员以纳雍县“张家湾828高位崩塌”地质灾害事故为案例引入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详细解读了该地质灾害事故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让参训人员深入了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前兆、防范措施和自救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此外,通过对地质灾害警示教育案例的剖析,也让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完善防治措施,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06
    / 11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平凉市崆峒区成功探获一处大型冶镁白云岩矿床,资源总量达7亿吨,标志着该区域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次探测开创了省市县三级协同找矿的先河,为深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破解找矿难题标注了新起点、提供了新实践。据悉,该矿床位于崆峒区转马台一带。2000年以来,为加快推进崆峒区冶镁白云岩勘查开发工作,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开展了崆峒区转马台冶镁白云岩矿普查、详查工作,由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六队分阶段完成。勘查结果显示,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王全口组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共圈定5条呈层状产出的冶镁白云岩矿体,MgO平均品位20.67%,为优质的冶镁白云岩矿。同时,该矿具有规模巨大、埋藏较浅、倾角平缓、厚度稳定等特点,便于露天开采的优势。勘查项目通过地质填图、钻探工程、系统取样测试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等手段,基本查明了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经估算,露采境界内累计查明冶镁用白云岩矿石量超7亿吨,另有可综合利用的建筑用白云岩3亿余吨。该白云岩矿除作为冶炼金属镁的重要原料外,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冶金熔剂、玻璃和陶瓷等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此次详查成果将为平凉市乃至甘肃省冶镁白云岩矿资源开发利用、镁基新材料产业培育提供核心资源支撑,显著提升区域战略资源保障能力,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06
    / 11
    近日,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研发的两项页岩气开发 “安全技术”,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顺利通过验收,两项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获专家组高度评价。做好“地质体检”工作,确保开发安全页岩气是我国重要清洁能源,但开发过程中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重庆地研院研发的“页岩气开发区地质稳定性影响机制及多元分级评价技术”,就像给开发区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体检方案”,它把影响地质安全的多种因素整合起来,精准判断某个区域的地质是否“扛得住”开发。目前,它已经在永川页岩气开发区获得成功实践,还被推广到四川泸县页岩气开发区,充分证明了它的通用性和可靠性。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提前规避地质风险,既保障了开采安全,又能让页岩气资源更高效地转化为能源,为地方产业发展和能源供应筑牢根基。破解“气体逸出”难题,制定行业规范重庆的地质条件复杂,在页岩气开发或自然条件下偶发天然气逸出地表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监测和管控,可能会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安全。此次通过验收的“气体地表逸出监测评价技术规范”项目,正好解决这个痛点。研发团队扎根重庆山区,实地分析气体逸出的原因、规律,以及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最终建立了一套 “全流程监测评价体系”:从判断气体成分是否有害,到评估逸出规模有多大,再到根据周边居民点、设施等“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制定管控措施,每一步都有明确标准。在此基础上,团队还制定的《地表逸出气体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以上成果既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也让页岩气开发更“绿色”,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这两项技术的顺利验收,标志着重庆在页岩气开发的地质安全和环境监测方面迈上了更高台阶。接下来,相关技术成果未来将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开发领域,持续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 04
    / 11
    10月28日,我队成功中标国家首批某能源领域氢能试点项目地下工程钻井施工项目,成功进军氢能储存新赛道,成为我国盐穴储氢领域的开拓者。盐穴储氢作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兴前缘领域,对于地下井筒的密封性、完整性及抗氢脆能力要求极高,本次承接的氢能试点项目地下工程主要为实施盐穴储氢库井,包括钻井、测录井、固井、井筒气试压、下造腔管柱、采卤完井、注采完井等一系列地下井筒建设配套工程。该项目的承接,不仅标志着我队在盐穴储库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工程能力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也彰显了我队践行能源保障、生态文明双重使命的担当。下一步,我队将以该试点项目为契机,选强配优项目管理团队,针对储氢井筒技术难题强化现场实践攻坚,持续深化地下储氢技术迭代,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勘类储氢工程范式,为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地勘力量。...
  • 04
    / 11
    10月30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履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国之大者”,中煤地质总局与中国安能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总局党委书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第一政委贾春曲,中国安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奕辉出席仪式并讲话;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马刚主持会议并与中国安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汉明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副局长武岳彪参加会议。贾春曲代表总局对中国安能集团长期以来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指导、支持大地特勘队加入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表示衷心感谢,对中国安能集团转隶以来在发挥应急救援铁军作用上取得的成绩表示钦佩,称赞中国安能集团是总局学习和对标的央企榜样。他表示,总局新一任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履行“国之大者”,加强党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级管理大地特勘队,坚持“平战结合”运行模式,加强全国救援力量布局。在中国安能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应急救援生力军作用在加入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后更加彰显。中煤地质总局与中国安能集团在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责任相通、使命相融,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既是践行国家战略、坚持为民初心的实际行动,也是合作的新起点。希望以本次签约为契机,通过装备共享、预案联合、队伍联训,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地上+地下”救援劲旅;通过试点突破、共建共享、联合申报,进一步加强区域攻坚,织密就近响应、快速处置的救援网络;通过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联合攻关,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共同破解应急救援“卡脖子”难题;通过产业协同,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经济发展”双向赋能,推动应急救援产业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通过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合作,共同服务“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同时推动大地特勘队进一步融入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更好履行矿山应急救援生力军作用。下一步,双方将压实对接责任、落实清单推进机制,联合争取相关政策,共同打造区域示范标杆,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征程上,持续谱写“国家队”强强联合新篇章。陈奕辉代表中国安能集团对中煤地质总局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安能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对中煤地质总局履行“国之大者”,打造地质“三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成绩表示赞赏。他介绍了中国安能集团围绕“一基两翼、三新四成”战略目标,持续保持红色基因血脉,提升应急救援战斗力,着力发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安全应急教育培训、安全应急产品研发、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四大业务,打造国内最强的应急救援服务商的情况。他表示,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谋划“十五五”之际,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既是前期工作的总结,又是未来合作的紧密携手。希望双方并肩作战,持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声推广,在综合平台运行、应急响应联动上再深化、再发力,在应急产业提升、企业共同发展上再深化、再发力,在推动创新发展、赋能应急救援上再深化、再发力。希望双方加强工作对接,稳妥有序推进合作内容,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共同加强中央企业专业化战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平安中国贡献更大的央企力量。中国安能集团办公室、战略规划部、应急救援事业部、安全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总局党委办公室(办公室)、规划发展部、地勘矿业部、安全生产环保部及大地特勘队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签约。...
  • 04
    / 11
    近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主办的2025年煤炭企业“五小”创新成果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总院矿业团队研发的“一种减小静电影响的煤样磨制装置”凭借其创新性和实用性,荣获“行业推广型”创新成果。该成果聚焦煤样制备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静电干扰、样品球形度不佳及研磨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结构优化与材料创新,实现了研磨过程中静电的实时导出,有效降低了煤样因静电结块的概率,显著提升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制样环节的工作效率,为煤质分析的精确性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来,总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提升业务能力、投身创新实践,取得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矿业团队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现场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能。...
  • 04
    / 11
    为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地质援疆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我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的战略合作,10月27日至31日,受党委书记、院长蒋俊委托,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欣带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及第一、四、十、十三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新建能源矿业集团,以及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座谈交流。座谈交流中各方聚焦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紧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进行深入研讨张 欣介绍了我院扛牢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主力军”职能职责,在AI赋能地质找矿、能源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整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实景三维+地质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实力。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座谈交流与第一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座谈交流参会各方在深度合作推进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共同搭建有色金属评价、矿产勘查平台等方面,达成一致合作意向。在科学有效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发挥我院“调查+策划+规划+整治+设计+用地保障”全产业链优势,推进兵团和地方基础地理信息智能化建设、实景三维应用场景开发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与哈密市自然资源局座谈交流下一步省地调院将与新疆及建设兵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同向发力、全面合作,探索科技赋能自然资源管理新路径,合力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共同将新疆打造成为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高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相关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新建能源矿业集团、哈密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院属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 04
    / 11
    近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科技工作捷报频传,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连获各类科技奖项25项。在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中,6项成果脱颖而出,其中1个项目获评一等奖,1个项目获评二等奖,4个项目获评三等奖。在2025年度山东省能源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共获奖9项,其中3个项目获评一等奖,4个项目获评二等奖,2名技术骨干获人才奖。在2025年度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评选中,10个项目成功上榜,其中2个项目获评一等奖,2个项目获评二等奖,6个项目获评三等奖。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大力实施“科技立局、创新兴局、人才强局”三大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机制,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能动性,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 03
    / 11
    10月30日,由陕煤地质集团主办、一三九水文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地质技能大赛在渭南胜利闭幕。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来自陕煤地质集团系统的12支代表队、80名地质专业技术精英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一九四公司第一代表队荣获先进团体一等奖,一三九水文公司潘怡荣获先进个人一等奖。陕煤地质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姬永涛参加闭幕式并讲话。陕煤地质集团副总经理张永江主持闭幕式。仪式上,大赛裁判员李振林教授对大赛作了点评,陕煤地质集团总经理助理、一三九水文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文革宣读表彰奖励决定。作为地质技能大赛下届承办单位的一八五公司党委副书记、代执行董事、总经理秦川作表态发言。除了团体、个人的第一名外,一三九水文公司第二代表队,一八五公司第二代表队荣获先进团体二等奖,一三九水文公司第一代表队,一三一公司第二代表队,研究院公司第一代表队荣获先进团体三等奖,物测公司等7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樊永辉、杨好新、张晔荣获得先进个人二等奖,田增辉、贺斌、张玉贵、王鲜、张钰涵获得先进个人三等奖,贾文凯等15人获得优秀奖。姬永涛指出,本届地质技能大赛聚焦“赋能未来,争做新时代地质尖兵”主题,亮点纷呈、特色突出,达到了普及知识、切磋技能、交流互鉴、锻炼队伍的预期目标,取得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他强调,集团系统各单位要始终践行陕投集团“12333”新定位新要求和“固本开新 以实求华”的发展理念,埋头苦干,守正创新,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不断取得突破;要持续完善和落实技术人才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在学科带头人、创新型技术团队建设方面出实招见实效;要高度重视创先争优工作,持续发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要在集团“一体两翼四协同”产业新布局中展现新作为,聚焦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多层次地质需求服务为导向,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地勘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潘怡在代表获奖选手发言时表示,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陕煤地质工作者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牢记“赋能未来”的使命,以砥砺“地质尖兵”的担当,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追踪学科前沿,深耕野外实践,拥抱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