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2
    / 04
    近日,由一五三公司中标的三个2025年度自治区财政出资地质勘查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旗棋盘井东天然气勘查与验证》、《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宝力格煤田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及验证(续作)》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煤田葫芦斯太勘查区煤层气资源评价》总体设计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专家组评审。下一步,一五三公司将组织技术人员根据专家意见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认真修改完善总体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汇交工作,同时按照总体设计编制单井设计,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 22
    / 04
    4月17日,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金亮主持召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遴选标准(初稿)》评审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召开,邀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张进德教授及省内相关专家,共同为生态修复标准化建设把脉定向。会议指出,制定科学规范的遴选标准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更是为全国生态修复工作输出"河南经验"的重要探索。通过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标体系,将为全国生态修复工程树立标杆,让河南方案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河南省地质研究院作为标准编制牵头单位,联合厦门大学、甘肃省科学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遴选标准(初稿)》。评审会专家组从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维度对标准草案进行全面评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的制定将有效破解当前生态修复工程"重建设、轻评估"的难题,通过量化指标引导工程项目向科学化、精细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矿业协会、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等相关单位专家参加会议。...
  • 22
    / 04
    4月10日至15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对明达海洋承担的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第四批暨整体项目召开区级验收会。此次验收会以全面总结明达海洋公司该项目实施成效、科学评估生态修复成果为核心,为永定区深化生态治理、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提供坚实支撑。经对项目档案资料进行细致审查,深入矿山修复现场实地勘查,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工程治理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定项目已达成预期生态修复目标,符合验收标准,同意通过验收,并强调后续需强化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全力将该项目打造成永定区生态修复标杆工程。明达海洋将汲取本项目生产经营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在生态修复治理领域的技术本领,形成一套成熟管理模式,在今后的项目管理中提升发展质量,更加高效助力项目驻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 22
    / 04
    近日,青海中煤测绘公司成功中标“海南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项目。此次中标,青海中煤充分发挥政企协同优势,通过精准对接政府治理需求,整合专业团队资源,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强化了青海中煤在政府数字化治理领域的战略合作地位。项目主要通过系统梳理全州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建立州级清查成果数据集,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项目团队融合青海省三批次资产清查试点及多个监理项目的实践经验,形成涵盖数据整合、权属核查、价值评估的技术体系,重点攻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等核心问题,为后续规模化项目集群开发积累方法论支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该项目将为海南州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补偿核算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精准数据基底。通过建立全要素资产数据库,提升政府资源监管效能,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
  • 21
    / 04
    4月15日,我院一项成果“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重点行业碳排放与碳监测耦合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经刘彦随院士等专家委员会评估,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我院组织,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燕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共同实施完成。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建立了城市石化、建筑、电力等重点行业CO₂排放量调查评价方法体系;核算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CO₂排放量,填补了徐州CO₂排放量数据空白;建立了一套精准的城市重点行业CO₂排放量预测模型体系,不仅为政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同时,依托项目研发了一套基于红外光谱的实时监测CO₂无线通讯传输设备,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存在时效性差、空间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对完善城市重点行业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近年来,我院加大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已取得2项国际先进、1项国际领先技术,下一步将继续贯彻“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围绕主责主业,深入开展城市重点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市场业务,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研究院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要求,展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致力于双碳战略的央企新担当。...
  • 21
    / 04
    4月16日,在隆隆的钻机声中,由我队施工的河北省邢台市丰盈-高望勘查区煤炭普查(2025年度续作)项目高6孔正式开钻。本次施工的高6孔位于内丘县史村村东,施工采用绳索取心工艺,实施二开成井结构方案:一开钻穿第四系松散层后,二开直接钻至目的层成井,大幅提升钻探效率。开钻前,项目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专项钻前施工方案。同时,安全生产科对施工现场进行了专项安全检查,对高6孔钻机现场设备、隐患风险等各方面进行检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现场针对性的整改,高6孔高效达到开钻要求。丰盈-高望勘查区煤炭普查项目作为河北省能源资源保障重点工程,其高质量推进对深部找矿突破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丰盈-高望项目部全体成员将全力做好后续钻探施工工作,明确各工作时间节点,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规范,工程质量优良。...
  • 21
    / 04
    2025年以来总院生态环境团队在矿区生态修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连续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覆盖了地下水系统修复、煤矸石污染治理、智能水源识别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方向,进一步完善了涵盖污染防控、资源再生与系统修复的全矿区生态修复与资源再生技术体系。矿区一线的技术攻坚在矿区一线,总院生态环境团队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位监测井旁精心调试模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呼吉尔特矿区煤矸石堆场,他们实地验证修复效果,不断调整优化技术方案;在千米深井巷道中,他们不畏艰难,采集水样分析微生物群落,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地下水守护者:从“被动治理”到“智慧防控”在地下水系统修复方面,团队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创新研发了一套多维度监测预警体系。他们构建了“水化学指纹-微生物群落”双标识水源识别技术,通过Piper三线图分析与ASV水平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突水水源的精准判别,预警响应效率提升了60%。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动态水位预测模型,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各含水层水位变化与开采活动的时空关联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的统筹调度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废弃物终结者:让煤矸石“变废为宝”在煤矸石污染治理方面,团队突破了煤矸石酸化治理技术的瓶颈。他们以生物炭为载体,固定功能微生物,并耦合缓释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修复体系。该技术能够同步实现酸性中和、重金属固定及盐度调控,有效促进了重度污染区域生态功能的逐步恢复。这一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煤矸石污染治理的难题,还为矿区的生态修复和资源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加速成果转化:工程应用初见成效在技术转化与工程应用方面,团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陕西某矿区,他们研发的“水化学-微生物”双模水源识别技术成功预警了突水风险,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内蒙古煤矸石治理现场,他们的生物炭修复材料让原本寸草不生的污染区重现了绿意盎然;在鄂尔多斯盆地,他们的动态水位模型为多座矿井制定了个性化的取水方案,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这些从实践中走出的技术成果,正逐步转化为守护矿区生态的硬核力量,为矿区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论与实践交融:把论文写矿区生态修复一线团队的科研日常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他们始终坚守在矿区生态修复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创新理念。清晨的矿井监测站里,团队成员们正在调试新一代地下水传感器,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午后的实验室中,核磁共振实验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深夜的办公室内,鄂尔多斯盆地十年的监测数据正在被转化为预测模型,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这些科研日常不仅展现了团队成员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也持续书写着他们在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创新故事。愿这些从矿坑深处生长的思考和智慧,能够化作同行者文献中的一块砖石,为矿区生态修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无数科研微光汇聚在一起时,终将照亮绿色矿山建设的星辰大海。...
  • 21
    / 04
    4月18日,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致辞并宣布开幕,土耳其特拉布宗省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塔梅尔·埃尔多安出席并致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主持开幕式,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谢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军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志刚、李忠军受邀出席。集团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参展并推介智慧文旅创新技术成果。吴军虎陪同徐明非、高阳等领导参加巡馆活动。在煤航展台,吴军虎详细介绍了集团利用VR、XR等数字技术展示陕西省文旅资源的创新实践、应用成效及未来的数字文旅发展规划。徐明非对煤航集团利用数字技术宣传展示陕西文旅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希望煤航集团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加强数字技术同文旅行业发展的融合应用创新,在数字赋能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在煤航展台,参观人员争相体验VR沉浸式创新产品,通过沉浸式体验和虚拟交互等方式,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方式。公司基于XR打造了全国首个超时空旅行社,游客可一键进入虚拟空间,窥见数十位历史学、建筑学专家打造的1:1历史场景,突破时空局限,同历史人物隔空对话,体验千年前的魅力中国。基于AR设计的数字地质博物馆,复活恐龙等远古生物,让数字生物以第一视角讲述地质演变历史,打造集遗产活化、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文化科普教育平台。据悉,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是国内首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专业旅游展会。本届博览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国、国内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吸引了来自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瑞典、挪威等25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吉林、广东、四川等18个国内省(区、市)的187个代表团、803家企业参展。集团公司立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聚焦新发展格局,紧跟时代需求,积极以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为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企业的文旅协作,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在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彰显数字文旅新优势。摩尔多瓦投资局和驻华大使馆、土耳其驻华大使馆、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馆、乌拉圭驻重庆总领事馆、菲律宾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格鲁吉亚驻华大使馆、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土中友好协会代表,以及陕西省省级相关部门、各市区政府、文旅部门、省属重点企业相关负责同志,新闻媒体记者等百余位嘉宾出席开幕活动。...
  • 18
    / 04
    4月17日,省地勘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山西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实施细则》精神,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再强调、再部署、再推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忠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地质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胤彬主持会议,地质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工会主席杜玉河通报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会议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对下一阶段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对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监管以及林区草原作业、对外合作项目安全监管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安全职责,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用好抓实安全生产职责、年度安全生产重点任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三个清单”,紧盯局安全一号文件明确的9个领域工作重点,按照“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思路,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风险隐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仗,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会议要求,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西特勘队、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和“一县一专班”要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提升能力水平、强化技术支撑,助力全省安全大局整体平稳。会议要求,要把查摆整治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和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细”的举措压实各级各部门各环节责任,治本攻坚,真正解决一批事关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形成的思想认识成果转化为安全治理效能。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局、集团及各二级子安委会成员参加会议。...
  • 18
    / 04
    近日,由我队承担的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西台吉乃尔湖东北深层卤水钾矿详查(第一阶段)鸭ZK0501井顺利完成钻井作业及抽水试验工作。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盐湖分院特发来贺信,对我队青海项目部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贺信指出,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项目团队克服了高寒缺氧、大风沙尘等重重困难,以高效的进场速度、优质的钻孔质量、规范的施工方案,全面达到了施工技术要求,并对全体项目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技术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项目团队在后续工作中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再创佳绩。此次贺信既是对我队人员专业技能和攻坚克难精神的充分肯定,也为双方今后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海项目部项目经理张云表示,项目部全体人员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为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