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4
    / 10
    10月9日,河南省土地学会公布2025年度土地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我公司牵头申报的《大数据背景下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融合提取方法及应用》《“进出平衡”视角下恢复类耕地潜力测算及应用分析》双双荣获一等奖,《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路径探析》荣获二等奖。本次获奖项目由豫西南调查院、规划设计中心分别主导,团队立足一线项目实践,聚焦行业痛点,锚定国土空间监测精细化、恢复类耕地潜力调查科学化、村庄规划编制实用化的核心要求,以技术创新推动实践转化,高效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此次获奖,既是河南省土地学会对项目技术水平与应用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公司团队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充分肯定。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乡村振兴等核心领域,强化技术引领与成果转化,以更优质的技术成果赋能行业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14
    / 10
    10月12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在海拉尔市组织召开煤中锗矿勘查开发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 “全国煤中锗资源评价与勘查示范” 项目,围绕煤中锗勘查开发工作进展、现存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我国煤中锗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贡献力量。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谭永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巩智镇等业内专家受邀出席会议,为煤中锗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建言献策。相关单位参加研讨会。会议伊始,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昊,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一零九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宋颖刚分别致辞。他们表示,煤中锗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勘查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各方力量,破解开发难题,促进煤中锗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研讨环节,国家能源乌兰图嘎煤炭公司汇报了内蒙古乌兰图嘎锗矿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该矿区在锗资源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与挑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围绕内蒙古伊敏煤田五牧场锗矿勘查成果进行汇报,分析了五牧场煤中锗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开发潜力;内蒙古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享了内蒙古白音霍布尔锗矿的勘查进展,为区域内锗矿资源开发提供了实践参考。与会专家对煤中锗勘查开发的重要意义及广阔前景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当前各单位在锗矿勘查领域的探索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下一步工作,专家们围绕煤中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勘查网度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为项目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指导。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明确了煤中锗勘查开发的重点方向,将有力推动我国煤中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升,为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贡献积极力量。...
  • 14
    / 10
    为更好服务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煤层气、盐穴储气储能钻井等业务快速发展,切实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升一线职工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置能力,近日,三队特邀专家开展HSE及硫化氢防护专项培训。本次培训创新采用“线上学习 + 线下实操 + 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内容系统全面、形式灵活多样。全队有104名参训职工顺利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实践和考核检验学习成效,获得相应合格证书。通过系统学习,员工对HSE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硫化氢防护意识和实战技能得到显著增强。参训人员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切实运用到钻井作业生产实践中,坚决保障项目安全稳定运行。此次培训不仅有效提升一线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素养,也进一步提高了三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下一步,三队将继续加大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高素质队伍建设,为全队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 13
    / 10
    为狠抓“两金”压降,全力冲刺年度经营目标,10月11日下午,中煤水文局在雄安总部召开“百日攻坚”清收清欠专题工作推进会。中煤水文局主要负责人出席,对四季度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上通报了全局1-9月份清收清欠工作的总体态势、主要进展及面临的挑战。九家重点单位负责人逐一“亮家底、摆问题、拿方案”,就本单位金额大、难度高的应收账款项目进行了详细汇报。局领导班子成员现场“把脉会诊”,针对每个项目的症结所在,逐一进行了深刻点评和精准指导,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会议指出,当前全局已进入决战冲刺的最后阶段,清收清欠直接关系到年度目标的实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全局上下要认清形势,保持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重点项目、关键环节,拿出硬招实招,确保清收清欠取得实效。会议要求,经营目标是“硬任务”,必须全力冲刺,超额完成,各单位要摒弃“守成保底”的思想,树立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心思和精力高度统一到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确保各项年度经营目标全面完成。要加强作风建设,当前作风建设中的风险敞口依然存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守住安全生产、廉洁自律、合规经营三条底线,巩固拓展深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对违规饮酒、搞“小圈子”等行为严惩不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做好工作统筹,各单位“一把手”要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科学统筹好各项工作,将主要精力聚焦到清收清欠和在建项目回款两大核心任务上来,确保资金链安全。要严格干部选用,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是品行、能力和担当,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珍惜平台和机遇,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清清白白的为人,赢得组织的信任和职工的拥护。要成立清收清欠“雷霆行动”专项工作组,实行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导,确保清收清欠扎实推进,为全年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保障。会议采用“主会场+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各直属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分管“两金”工作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 13
    / 10
    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发布2024年度科技创新表彰决定,地质集团凭借在地质勘查、生态修复、工程地质等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荣获表彰,充分展现了集团在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地质集团完成的“预压多层位连续注浆注采协调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五阳煤矿采空塌陷控制工程。该技术有效减缓了充填工作面地表下沉速率,抑制了地表水平变形,使地表建筑物达到Ⅰ级保护标准。项目成功释放煤炭资源541万吨,新增经济效益约22亿余元,同时处理粉煤灰等固废235万吨,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荣获“2024年度总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白云山西2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预测”项目成果,应用于白云山金矿勘探,实现备案金金属量5.47吨,达到中型金矿规模。项目新发现7-8条总长度超过3000米的矿化蚀变带,预估新增金金属量超过2吨,荣获“2024年度总局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体现了集团在区域地质找矿领域的扎实工作和创新能力。此外,地质集团获得的发明专利“一种外循环式煤矸石破碎处理系统”在五阳煤矿注浆项目中投入使用后,煤矸石磨粉综合成本由每吨27元降至22.6元,磨粉效率由80吨/小时提升至100吨/小时,每年可节约综合成本约480万元,增加煤矸石消耗14万吨。该专利属于重大改进型专利,实现了显著降本增效,荣获“2024年度总局优秀专利奖”,展现了集团在地质勘查与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实力。此次获奖是总局对地质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集团未来发展的有力鞭策。地质集团将以此次表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获奖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激励全体职工以先进为榜样,持续攻坚地质找矿突破与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为打造行业领先的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 13
    / 10
    10月10日,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025年地质找矿及勘探技术前沿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忠斌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助理蒋少涌、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邬海峰出席开班仪式。田忠斌指出,此次培训班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积极应对国际能源资源安全形势的务实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山西地勘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巩固深化局校双方合作关系、更好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学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在履行地质找矿第一主责的政治责任感,努力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地质工作行家里手,为在地质找矿中展现“山西地勘”使命担当打下坚实基础。要紧密联系山西地质条件和找矿工作实际,努力提升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推动找矿突破的实际成果,推动地质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次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继续教育学院精心设计,紧扣智能找矿前沿领域,内容覆盖成矿模式、找矿模型、AI智能找矿、地质勘查等新技术,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针对性。参训学员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在提升政治站位、服务国家战略上作表率,在精进业务能力、推动找矿突破上求实效,为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谱写山西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 13
    / 10
    近日由院所属地环中心主持完成的重庆巫山兑窝子坪滑坡应急处置与生态修复项目成果在2025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暨地灾防治技术创新大会上获评“2025年生态修复暨地灾防治十佳典型案例”据悉,2025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暨地灾防治技术创新大会,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中国工程创面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平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大会主题为“韧筑生态・智防地灾・创新同行”,来自全国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360余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等参会。➤大会紧扣生态修复与地灾防治的核心需求,围绕政策导向、前沿技术、工程实践等关键议题设立了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及研究生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文连、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等11名专家作主题报告。重庆巫山兑窝子坪滑坡应急处置与生态修复项目2023年10月9日,巫山县铜鼓镇兑窝子坪发生特大型滑坡灾害,造成42栋房屋倒塌、农田和基础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4800万元。➤在先期处置阶段,项目组提出“搬迁避让+方案应急处置”策略,既保障群众安全,又减缓灾害变形速率、降低灾害损失,为后续综合治理赢得宝贵时间。➤在综合治理阶段,项目组实施集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方案,创新采用灾毁生态环境修复与复垦恢复农业用地、经济林地、生态林地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防灾与生态修复双重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破解灾害治理与灾毁土地生态保护协同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下一步➤省地调院将持续攻关“防治+修复+监测”一体化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成果转化,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 11
    / 10
    近日,省地调院基础所依托承担的丰城市徐山矿区(扩深)钨矿资源储量核实项目,新增钨资源量达中型规模。该项目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成果报告评审,系为基础所成立以来,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的储量核实项目。项目自2024年启动,在对全矿区资源储量进行核实的同时,重点开展了深部勘查工作。新增的钨矿资源储量,可为徐山矿区延长10至15年服务年限,有效保障矿山“增储上产”需求,支撑区域矿产资源稳定供应,对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屏障、巩固我省“世界钨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 11
    / 10
    9月29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赴总局所属江苏地研院,主持召开以当好“三个排头兵”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与江苏地研院主要负责同志、重点科研团队负责人、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交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当好“三个排头兵”作为检验总局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政治素养、忠诚品格的试金石,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总局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贾春曲对江苏地研院党委近年来在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核心主业、强化科技引领、推动转型发展中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江苏地研院党委提高政治站位,着力推动“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化、实效化,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企业产业和人才优势,深刻把握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坚决贯彻落实总局在“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质+AI专项行动”“向地球深部进军”等方面的工作部署,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江苏地研院继续加快实施总局“1158”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先锋。座谈中,贾春曲对总局“十五五”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资央企“三个排头兵”建设要求为标杆,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强地勘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更好发挥中央企业“三个作用”,更好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核心主业,干字当头、勇挑大梁,立足主责抓改革、立足主业抓创新、立足自主抓突破,强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地勘央企力量。要不断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责任担当,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健全研发投入多元筹措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布局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形成经济增长“第二曲线”,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要更加突出人才的第一资源地位,结合总局“8090”工程、“顶尖、领军、骨干”三级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地勘行业战略科学家,加大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打造政治强、方向明、能力强、作风硬的科技“排头兵”。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导向功能,营造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强化责任落实,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落实“规范、激励、倾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科学薪酬分配体系,大胆探索,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薪酬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做到党管科研基本制度、党管研发总体方向、党管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地勘企业集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总局党委办公室、科技信息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 11
    / 10
    近日,高台县住建局联合监理单位、民泰城市运营公司等单位组成验收组,对我队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承担实施的“高台县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十三标段(智慧排水管网)”进行了全面竣工验收。经验收组综合评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作为高台县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是高台县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项目聚焦城市排水管理中的痛点难点,依托实景三维城市建设成果,构建了“数据+监测+平台”三位一体的智慧管理体系。核心建设内容包括四大板块:一是以实景三维模型为载体,开展地下排水管线数据更新与补充调查,构建了精准全面的管网数据底座,实现了地下管网与地上实景的三维一体化呈现,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系统开展地下排水管线隐患排查,全面评估管道健康状况,为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规模化部署信息化监管系统硬件,共安装液位、流量、水质等在线监测设备109套,实现对关键管网运行参数的实时感知;四是建成集监测、预警、调度于一体的地下管网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该平台深度融合实景三维场景,可直观展示管网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故障点,显著提升了排水系统在智能调度、高效运维和快速应急响应方面的能力。验收工作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与项目技术设计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验收组首先对项目技术资料、监理报告、工作总结等文档资料进行了细致审查;随后现场观看平台演示,重点评估了实景三维场景下的数据可视化、智能预警、远程调度等功能的运行情况;最后深入项目现场,实地核查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情况及实际运行状态。经综合评议,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工程质量优良,资料齐全、数据准确、设备安装规范、系统功能完备、运行稳定可靠,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并对平台的智能化水平、操作便捷性及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高台县城市排水管网的智慧化管理水平,是地方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台经验”。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与顺利验收,标志着我队在智慧管网领域的技术实力、项目管理与履约能力获得了政府及行业的高度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为今后深度参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重大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