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30
    / 10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鸡西矿业公司组织开展了年度科技成果评选工作。共评选出优秀科技成果123项,充分展现了该公司在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今年以来,该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战略定位,聚焦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实现重点突破、纵深推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了解,该公司荣华一矿《高压锚注与纳米复合注浆料协同控制改性加固机理及防控技术在深井掘进的应用》荣获特等奖;新发矿《“长探长掘”技术为中深孔爆破实现安全高效快速掘进提供保障》、城山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等19项成果荣获一等奖。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了该公司在智能开采、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此外,永益公司《ZY8000/22/48掩护式液压支架设计》、滴道盛和矿《浮选精煤脱水工艺应用研究》、东山矿《提高中煤系统处理能力的实践》等17项成果获二等奖;平岗矿《煤矿钻孔筛管钻进钻头》、建设安装工程公司《荣华一矿西主运皮带优质快速安装》等30项成果获三等奖;新发矿《新型液压多功能定型机的设计与应用》、物资供应部《研制智能轧花编织焊接网生产线》等56项成果荣获革新奖,充分反映基层单位在小改小革、实用技术创新方面的蓬勃活力。同期评选出的141篇优秀论文涵盖采矿工程、智能装备、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该公司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单位和个人为榜样,牢记“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的使命嘱托,持续弘扬创新精神,勇攀技术高峰。同时,要求各单位围绕重大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挖掘和培养具备综合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科技论坛活动,快速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使其成为技术专家、领军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 30
    / 10
    10月17日,由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济宁市人民政府协办,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在山东济宁落下帷幕。经过四天激烈角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以下简称为“开滦队”)凭借过硬的本领和稳定的发挥,在多个项目中斩获殊荣。本次竞赛以“淬炼生命之光、铸就先锋力量”为主题,是迄今为止我国矿山救援领域规模最大、科目最多的专业赛事。来自全国各省的64支代表队、700余名队员参加竞赛。竞赛中,参赛队员在近似实战的场景中奋勇拼搏,比体能、比技能,比组织指挥、比协同操作,展现出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此次竞赛,开滦队共荣获8个奖项,其中,李鑫、刘杨、刘博宇、张瑞杰、费宣铭、吉恩久荣获呼吸器操作团体一等奖,钱永久、李鑫、刘杨、刘博宇、张瑞杰、费宣铭、张炼、吉恩久荣获理论考试(矿山)团体三等奖,李鑫荣获呼吸器操作个人一等奖,刘博宇、吉恩久、刘杨荣获呼吸器操作个人三等奖,张炼荣获技术员应用题笔试个人三等奖,李鑫荣获矿山组战斗员个人全能三等奖。多年来,开滦队坚持“科技建队、人才强队”战略,推动救援技术迭代升级,不断提升矿山事故救援能力。下一步,开滦队将以此次竞赛为起点,把竞赛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融入日常训练,持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30
    / 10
    10月23日至26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第三届地质调查员(矿产地质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在云南昆明举行。我局第七大队袁启文、第十大队蒋起保、生态大队宋建平代表我省参赛并获得团体总分全国第五名,获团体三等奖。江西队荣获团体三等奖此次大赛由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主办。来自全国34支代表队共102位选手参加了决赛。选手比赛中决赛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侧重技能操作,考核细分为数字填图与路线地质调查、岩矿鉴定、岩(矿)心编录等多个项目。蒋起保(右七)、袁启文(右四)上台领奖经过激烈角逐,我省代表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实操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荣获团体三等奖,并获颁“优秀组织奖”,取得了竞赛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个人奖设置取前十五名,蒋起保、袁启文分获个人总成绩全国第十名、第十二名,宋建平获“优秀地质调查员”荣誉称号。...
  • 30
    / 10
    10月23日,省地质研究院召开对外交流合作座谈会,系统总结全院对外交流合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推动地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剑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院属各机构、院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当前全院对外合作交流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未来合作方向与模式,以及如何加强内部协同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指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是拓展业务空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会议强调,要坚持以点带面,持续拓展对外合作空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资源富集区,以重点省市区、重要部门、核心合作伙伴以及具有技术优势的业务领域为突破口,深化合作关系,打造一批示范性合作项目,带动构建稳固可靠的合作伙伴网络。会议要求,要统一思想步调,构建对外合作交流良好机制。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纪律意识,建立健全配套的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全院技术、人才、资质等资源,开展联合攻关,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优质交付,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院办公室、科研部、调查部和院属机构主要负责人,院成果部全体人员,院办公室各院区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 30
    / 10
    近日,金沙县委书记李涛一行到我局就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战略部署,提升该县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推动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等进行座谈交流。局党委书记、局长潘大福,党委委员金中国、局首席科学家周琦、省管专家刘建中出席座谈会。会上,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局表示金沙县是我省矿产资源大县,省地质局作为全省“富矿精开”排头兵,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帮助查清能源资源家底,为金沙县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将充分利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从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生态地质等方面挖掘潜力,帮助绘好“工业图、农业图、旅游图”,为“富民、强县、兴业”做足地质特色服务;并在“十五五”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地质技术服务,助力金沙县高质量发展。同时,省地质局将接续原有色地勘局对口帮扶金沙县,助力乡村振兴。 金沙县对我局表示感谢。将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落实“富矿精开”,以“综合利用、吃干榨尽、变废为宝、提升效益”为目标,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努力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为“富民、强县、兴业”再写新篇章。金沙县委办公室、经开区、能源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能投集团等单位同我局基础地质、矿业地质、地质灾害、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相关部门参加座谈交流。...
  • 30
    / 10
    近日,由我局实施的白银市平川区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省级验收组先后前往项目01地块与03地块,实地检查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数量及质量,全面审阅了项目立项、设计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核心内业文档。随后,组织召开了白银市平川区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项目省级验收会。在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项目验收组专家逐一发表验收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土地平整工程精准达标,田间道路通行顺畅,灌溉与排水质量合格,内业资料归档及时、分类清晰、保存完好,同意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白银市平川区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项目是我局继永昌县2021年河西堡镇占补平衡项目后,又一个以社会资本方式参与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是我局服务保障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大局的生动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与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局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督导检查,主动向省自然资源厅汇报项目进展,全力深化与白银市、平川区、黄桥镇三级政府的沟通协作。项目部全体人员大力弘扬地质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战风沙、斗严寒、抗疫情,以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克服了环境恶劣、工期紧张、突发疫情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昔日荒无人烟的西格拉滩,如今万亩良田生机盎然,为我局镌刻崭新篇章,以实干筑牢全省经济发展基石,以担当守护地方耕地保护红线,以热忱践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使命。...
  • 30
    / 10
    10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上海市经济学会能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ECF2025第十五届亚太页岩油气暨非常规能源大会在上海市科协科学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以“能源未来:智能驱动,低碳协同”为主题,聚焦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路径,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大型能源企业相关负责人,全国主要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及装备制造企业、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内外知名机构高校的多名代表出席,共话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大会颁发了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经专家委员会多轮严格评审,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牵头完成的“深层页岩气安全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届ECF能源技术创新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围绕深层页岩气开发面临的地质复杂、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严等难题,创新形成了“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安全开发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于川南、渝西等深层页岩气示范区,有效支撑了区域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此外,应大会组委会邀请,页岩气分院院长张烨在论坛上作题为《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环境监测及评价技术》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页岩气开发全过程地下水环境立体监测、风险预警与评价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重庆在构建地下水一体化监测网络、开发智能预警平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张烨还受邀参加了主题为“智能驱动与低碳协同”的圆桌座谈会,与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就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挑战与对策开展了深入交流。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在页岩气安全绿色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在非常规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下一步,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智能驱动与低碳协同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为推动我国非常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28
    / 10
    10月23日,由中盐盐穴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国搜空公司主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地下储库工程暨盐穴利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第一政委贾春曲,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贾春曲阐释了中煤地质总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要论述,坚持“1158”发展战略,立足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积极促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在地下储库产业创新领域,中煤地质总局聚焦主责主业,把建设地下储库工程作为发挥中央企业“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的重要抓手,锻造了全国非油气地勘单位首家进入盐穴储库井建设的技术尖兵,为推进地下盐穴储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李耀强在致辞中指出,中盐集团紧扣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目标,把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业务重点培育,创造性探索盐穴生产要素资源配置路径,在国内率先开启盐穴资源大规模综合利用,推动盐穴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功打造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地下盐穴“能源宝库”。同时,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力盐穴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推进深地储能产业协同发展,系统重塑和构建盐穴“深地空间”开发利用产业链、价值链,统筹部署盐穴储能、储氢、储氦、液流电池等新兴赛道,努力构建盐穴“多能并储”新格局。江苏煤炭地质局党委书记蔡卫明在欢迎辞中表示,作为驻苏央企,江苏局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首责,在盐穴储库井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先后施工完成大口径盐穴储气库井34口,其中“S”型丛式储气井26口,大口径盐穴储能井4口,实现了4个废弃盐穴老腔近120万方地下空间的投产利用,为全国盐穴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江苏模式”,以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达成贡献了地质人的智慧担当。开幕式上,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岩生、德国SOCON声纳盐穴测量公司总经理Dr. Reitze、常州大学副校长李亚飞分别致辞。他们回顾了盐穴储库行业发展成就,直面当下迫切需求与空前挑战,分享了储库领域前沿技术和相关案例,呼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携手打造绿色、共享的盐穴储气储能新生态,共绘储库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闭幕式上 ,江苏煤炭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占传忠指出,在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智慧启迪下,本次研讨会实现了“三个新”:战略共识达到新高度,发展方向更加明晰;技术融合实现新突破,产业路径更加清晰;开放合作构筑新生态,协同格局更加巩固。并发出了强化科技引领,勇做深地探测的“先行者”; 拓展国际合作,善做开放共赢的“践行者”;筑牢安全底线,恪守绿色发展的“守护者”的倡议。据悉,本次研讨会以“氢装上阵 盐续未来”为主题,来自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与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常州大学、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盐盐穴公司、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哈特曼阀门有限公司、斯伦贝谢生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能建、国家管网集团、中煤地质江苏局等单位的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代表聚焦储库领域前沿技术和工程实践,交流探讨了规模化地质储能技术、盐穴储库探测与安全评估、盐穴储库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电氢协同发展、造腔(测量)工程技术等关键卡点,明确了基础理论突破与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途径,对引领盐穴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间,江苏煤炭地质局副局长平立华以及勘探三队陈峰、物测队李雪梅分别作盐穴储能领域相关技术专题报告。...
  • 28
    / 10
    10月21日,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探脉”大模型发布会上,中煤水文局历时一年倾力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煤矿防治水大数据应用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煤矿防治水工作正从传统的经验依赖模式,向“数智化精准治理”的全新时代迈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护盾。作为全国首个煤矿防治水全数据集成平台,该成果凝聚了中煤水文局五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由40名技术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深度融合大数据、GIS、AI等前沿技术,成功构建起一个集数字档案馆、煤矿水害一张图、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专家决策于一体的全链条智能体系,实现了煤矿水害防控从数据整合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升级。该平台核心架构凸显“全链条、可视化、智能化”三大优势。打破“孤岛”,激活数据价值。通过水文地质数字资料馆,成功整合1000余座重点煤矿的水害数据、578个矿区的项目资料及千余组水化学数据,使其成为支撑科研与决策的“数字金矿”。三维可视,洞悉地下脉络。“全国煤矿水害一张图”覆盖超50万平方公里,精准标注129个水害事故点、95处岩溶泉域,划分六大水患大区,更能够微观呈现井下三维场景,为地下水系进行全方位“CT”扫描。智能预警,防患于未然。数智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水位、涌水量等关键参数,结合三维建模开展水淹模拟与避灾分析,构建“感知-分析-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根本性转变。该平台实现了多项行业“零的突破”:首次系统厘清全国煤矿水害“家底”;首次构建公益性水害事故警示数据库;首次引入“探脉”大模型实现报告自动生成与智能答疑。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能为煤炭企业提供“一矿一策”的定制化防治水方案,更能为政府监管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展望未来,中煤水文局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加速推进“智慧防治水”转型进程,让数智技术深度融入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为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能源安全防线,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 28
    / 10
    10月22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与淄博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淄博市举行。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宇新出席仪式并致辞;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沙向东和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常委、副局长李小彦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范宇新、马晓磊致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范宇新在致辞中向淄博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山东煤田地质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淄博市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活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创新实施“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应急救援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双方加强全方位多领域的精准合作,早日将合作蓝图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现实和惠民利民的丰硕成果,共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力量。马晓磊向省煤田地质局对淄博长期以来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淄博是一座因资源而兴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形成了“支撑扎实、衔接有力、梯次递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作为全省矿产资源工作的主力军,在领域内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几十年来一直深耕淄博、支持淄博,是我们十分珍视的城市发展合伙人。希望省煤田地质局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淄博,在资源挖潜利用、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携手为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负责同志,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局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地质矿产与安全管理处、生态环境处、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第三勘探队负责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