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2
    / 05
    4月29日,地质集团中南分公司成功中标安徽省濉溪县刘桥镇人民政府刘桥一矿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金额超亿元。此次中标是地质集团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深耕细作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展现了集团在推动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强大潜力 。该项目直面采煤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将全面开展塌陷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重建等工程。技术团队将通过科学实施土地平整、水利工程建设及土壤培肥等举措恢复耕地面积,有效解决塌陷区土地盐渍化、积水等顽疾,大幅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潜力。项目完成后,项目区计划打造生态公园、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实现项目属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地质集团将切实发挥各所属公司专业技术优势,锚定主业发展方向,持续深耕区域市场,加速向智能化、综合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中煤地质集团“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产业布局落地见效,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地质力量。...
  • 12
    / 05
    关于我们公司是在煤航1965年成立之际应运而生,当时主要服务于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测绘领域的先行者,六十年来,一代代航测人始终以“科技引领、服务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用汗水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新时代的航测人发扬老一辈“开拓、拼搏,争第一”的精神,发挥数据采集处理核心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基础建设,服务全球合作伙伴,用创新丈量世界,用数据赋能未来。服务介绍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团队。60年来,依靠深厚的生产经验和数据整合优势,全方位服务于城建规划、资源开发、勘查设计、国土整治、房产地籍、市政管理、公路交通等行业领域。从国家二调、三调、地理国情普查到全球测绘项目,航测工程分公司以实力书写行业标杆。实施的巴西国土整治航测工程,开创了我国航测技术走出国门先河。郑州1:500房产数字图航空测绘工程,开创了采用航空测绘手段建立城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先河。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首创土地管理新模式。服务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实施香港西北铁路航测工程、东部铁路支线选线土地航测与制图工程等。与此同时,公司与美国EDI公司、英国BKS公司(局)等数十家国际优秀地理信息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并承揽“数字地球”工程230多项,煤航测绘已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品牌。公司以项目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以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攻关测绘行业重点技术,凝练新技术、打造新产品,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不断发展,并取得多项成果。作为航测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的引领者,最先研制成功的1:2000航测成图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1000、1:500成图方法,开启了我国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新时代。秦始皇兵马俑考古探测及昭陵六骏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荣获联合国发明创新奖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航测工程分公司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向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应急、智慧水务、自然资源等领域全力进军。其中,在新型基础测绘领域,实施大屯能源江苏数字地形图航测项目,首次引入无人船技术,实现了水、陆、空全空间覆盖,为数据获取提供了全新方案。服务智慧水利,实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项目,开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先河。服务智慧城市,实施甘肃省张家川县可视化平台,打造县域治理“金名片”。服务生态文明,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观测站项目,助力绿美甘肃建设。致力于农业革新,实施环县高标准农田监测平台,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的胡杨河市第七师自然资源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是公司首个自然资源信息化业务系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保障。未来发展作为煤航主要从事数据采集处理业务的单位之一,如今,公司依托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智能化。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024年2月,煤航集团成立中煤数字科技(甘肃)有限公司,从甘肃起步,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煤航航测,正以央企担当,绘制数字中国新蓝图。六十年荣耀征程,感恩每一位奋斗者的汗水与智慧;六十年创新突破,致敬每一份坚守与探索。站在新起点,煤航航测将继续勇攀高峰,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家共进、和时代同行,续写下一个辉煌甲子!以数据为笔,以技术为墨,煤航航测工程分公司——让世界更清晰,让未来更智慧!...
  • 09
    / 05
    4月25日上午,地热能开发研究中心承接的一个潜水井产能测试项目正式动工。标志着我队在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该项目将进行三个降深产能测试试验,通过分层监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结合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的多维度观测进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将用于评估含水层渗透性、影响半径等关键参数,为后续地热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目前,项目现场已完成前期设备调试与井孔参数校准工作,试验系统运行稳定。施工团队表示,将以“零事故、高质量”为目标,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 09
    / 05
    4月30日,经北京市石景山区应急管理局综合评审,地质集团顺利通过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认证。这一成果标志着地质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执行方面有效运行,安全绩效良好,以及对地质集团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认可。长期以来,地质集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对标行业内先进单位,通过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教育培训以及逐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等多项有力措施,有序而高效地推进了地质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自2024年起,集团更是多管齐下,通过发布《安全生产开工令》,建立项目安全生产微信工作群,加强地勘装备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企业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等,进一步狠抓源头管控,持续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要求落在实处,为本次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认证奠定了坚实保障。地质集团将以此次获评作为新的起点,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流程切实落实到日常实际工作中,更加扎实地做好安全工作,以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促进集团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 08
    / 05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首批地质调查实验室名单,江苏地研院成功入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实验室名单,这是江苏地研院从传统的煤炭地质检测迈向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后,再拓展到自然资源领域综合检测的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规范地质调查项目分析测试实验室管理,加强地质调查实验测试质量监控,保障实验测试数据质量,更好支撑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行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地质调查实验室筛选工作。江苏地研院组织专业骨干,优化单位资质、能力、人员、设备设施、场所环境、检测方法、质量保证等材料,积极申报地质调查管理系统。经单位推荐、网上申请、资料初审、现场复核,作为总局系统内唯一一家入围的实验室,成功进入首批入库实验室名单。江苏地研院坚守检验检测主业,近七十年来,从煤炭地质领域逐渐拓展到环境地质的水土气声检测和农业地质的第三次农业土壤普查。此次成功入围,进一步增强了江苏地研院检验检测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对加快融入自然资源系统,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设好总局检测示范院(队)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08
    / 05
    4月22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勘研总院召开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技术支撑团队工作交流会。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参会。会议旨在总结技术支撑团队阶段性成果,剖析问题短板,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为矿山安全灾害防治提供更强技术支撑。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琚宜太出席会议。总局勘研总院作为技术支撑团队,完成了《煤矿安全规程·地质保障篇》《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等规范的编制工作,为行管部门和企业开展了40余次“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宣贯工作,先后在内蒙古、河南、新疆等煤炭资源大省的诸多煤矿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技术服务,在深部煤炭资源评价和隐蔽致灾因素精细探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与会专家对技术支撑团队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要求团队“沉下去服务企业,抽出来谋划全局”,从加强连片矿区区域普查工作、加强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调研、做好“十五五”规划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目标和实施规划编制的支撑工作、做好深部煤炭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积极投入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的宣贯、服务五个方面做好今后工作。...
  • 08
    / 05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邓晶同志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代表,登上主席台接受表彰。邓晶现任中润公司甲醇分厂工艺员、化工总控工高级技师、化工正高级工程师。从业多年来,她带领创新团队完成不停车更换加氢催化剂、空分空压机汽轮机改电机等技术革新项目40余项,为企业创效5400余万元。她设计实施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煤气混合器》获得2021年度煤炭行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她带领的甲醇中控室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她培养的徒弟中,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5人获评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3人获得唐山工匠称号,9人成为中浩公司和中润公司值班长。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近年来,开滦集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特别能战斗精神”,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和文化熏陶,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发挥劳模、优秀技能人才在精神品质、传承技艺、创新攻关、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结合企业实际,广泛开展岗位建功立业劳动竞赛、职工技能大赛、“五小创新”、师带徒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全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 08
    / 05
    京能地质高质量完成门头沟区大台垃圾楼改造工程近日,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门头沟区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改造项目——大台垃圾楼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作为区域重要民生工程,该项目自2024年11月开工,克服冬季施工困难,仅用120天实现高质量交付,为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升级注入“京能力量”。2024年11月,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面对寒冬、风雪、山区等恶劣环境,京能地质进行专项部署,在科学编制专项冬季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极端天气情况下,保证安全施工和质量达标的预案,破解影响质量、进度的难题。全体建设者不惧严寒、日夜鏖战,终于在2025年3月20日实现高质量交付,为门头沟区民生保障按下“加速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京能地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项目部始终将质量管控放在首位,针对垃圾站特殊质量要求,重点加强防水、防臭施工。项目建成后,大台垃圾楼将承担起周边社区、商户的日常垃圾集中收储与转运功能,可使垃圾转运效率提升40%以上,大幅减少垃圾暴露时间与二次污染风险,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与城市面貌。大台垃圾楼的顺利落成,是京能地质践行国企使命、服务民生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匠心筑精品”的理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投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京能力量”。...
  • 07
    / 05
    近年来,按照陕煤地质集团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要求,研究院公司以安全管理标准化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功组建无人机和工程测量两个班组,并在矿山地质勘查领域交出了亮眼的安全与效率答卷,成为集团基层班组建设的标杆范例。无人机班组:云端之上的气象破局者在秦巴山区复杂的地质勘查作业中,无人机班组曾因局地微气候显著、天气预报滞后等问题,面临日均无效出勤率达37%、单架次有效作业时长不足65%的困境。班组从《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定规范通用要求》的“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要素中汲取灵感,创新建立“卫星云图+风力风向图”实时分析体系。每日班前会,班组通过研判卫星云图数据动态调整作业计划,飞行中由安全员实时监控气象变化,为无人机巡航与降落筑牢安全防线。这一革新使作业有效窗口期预测准确率从58%跃升至89%,单日无效出勤率降至9.7%,20km²作业周期从96±12小时压缩至68±4小时,突发气象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凭借安全管理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无人机班组在2023年通过集团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审,2024年获评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一级班组,并斩获陕投集团“安全环保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其“鹰眼行动”风采展示视频在陕投集团班组风采展示中荣获二等奖,成为地质勘查领域“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生动注脚。工程测量班组:地表监测的智能转型先锋传统人工测量模式曾让工程测量班组陷入“数据滞后、高风险作业、记录误差”的三重困境:零下20℃的露天作业环境导致冻伤风险很大,人工记录错误率高达15%,甚至因数据延迟险些陷入塌方险情。班组以“风险分级管控”、“设备设施管理”、“安全培训”为切入点,开启“技防+人防”协同革新。通过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自动化监测设备,加装防冻罩突破低温技术瓶颈,实现24小时实时数据传输;将人工观测频率从每月1次优化为“自动预警+季度复核”,高风险区布设无线传感器网络,电子台账覆盖率达100%;开展新设备操作专项培训与“老带新”机制,推动全员向数字化作业转型。革新成效显著:监测效率提升60%,数据采集频率从每月1次跃升至每分钟1次;成功预警3次塌方风险,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0分钟;高危区域作业人次减少80%,员工冻伤率清零,数据准确率从85%提升至99%。班组以安全管理标准化为基石,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标准化建设:从“单一标杆”到“集群升级”无人机班组与工程测量班组的创新实践,正是研究院公司深化“5831班组安全屋”模式的缩影。作为集团首个安全管理标准化一级班组,无人机班组通过“传帮带”、“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等机制,向工程测量班组等基层团队输出先进经验。工程测量班组积极对标,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规范作业流程,掀起争创一级班组的热潮。如今,研究院公司以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引擎,推动基层安全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在矿山地质勘查领域树立了“安全与效率并重、创新与传承共融”的典范。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安全,以标准夯实根基,为矿山安全生产贡献更多“陕煤地质方案”。...
  • 07
    / 05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朱兆恺)近日,记者从省地质局获悉:该局水文地质大队在吉安市吉州区樟山新区地热水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勘查到吉泰盆地地热温度最高、最具开发价值的地热水资源。地热水资源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优势。吉泰盆地是江西省第二大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综合地质结构、区域地温场等地质条件,具备找寻盆地型地热水资源的可能。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充分研究以往地质资料,组建精干力量组成勘查团队,经过野外踏勘,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在没有典型地表热显示的吉泰盆地,选定地热钻孔的施工位置,成功探获约818立方米/日、水温达57℃的中低温地热水资源。据了解,该处地热水富含偏硅酸、氟等微量元素,达到理疗热矿水浓度标准,将为当地医疗保健、温泉洗浴、景观资源和旅游度假等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