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7
    / 11
    11月26日,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各省辖市工作汇报会要求,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动员全院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各省辖市工作汇报会精神,副院长刘中杰、朱绍军、张磊通报了各自分管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安排,党委书记、院长王金亮出席会议并讲话。王金亮指出,全院各级各部门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把好时间节点,对准目标冲刺,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业绩、交出新的答卷。一要对好年终账。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盯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算清“缺口账”“潜力账”,列出时间表、任务量,按下“快进键”,在抓建设、赶进度、提质量、增效益上加力加效,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补上欠账。二要担好经济责。加大调度力度和频次,督促完成目标有困难的单位多补差距,引导能完成任务的多做贡献;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做好应收账款清收工作;自我加压、加快节奏,认准和放大新的增长点,多渠道想办法、通堵点、挖潜力,全力以赴收好官。三要谋好发展局。牢牢抓住国家和我省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研究透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和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地质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科学谋划明年重点任务,做好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对接、做深项目前期,确保把政策机遇抓实抓牢、用足用好。四要立好主业旗。将地质科技创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持续实施“地质科技研究九大计划”“331”目标科技攻关,抓好“揭榜挂帅”项目落实落地,加快各级各类科创平台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申报层级与质量,力争取得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五要用好改革招。持续做好重塑性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6个体系建设、“两个根本转变”,不断完善地质科研组织体系。运用好改革审计成果,不折不扣整改反馈问题,积极推动改革遗留问题解决。六要锻好能力板。围绕提升地质科技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加强研究所、研究室两级院属科研机构建设,把研究所建强,把研究室建优,立足专业方向,培育专业优势,出成果、出品牌。七要守好安全线。把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保障,落实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等工作的考核目标要求,在安全生产、网络安全、意识形态、保密工作、防范经济风险等方面,切实做到知责、履责、尽责。王金亮强调,全院上下要发扬“拼”的精神、强化“抢”的意识、鼓足“争”的劲头,以攻坚的姿态,快节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答好“期末考卷”!院机关副主管及以上干部,院区党委书记、副书记,院属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各院区派出机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 27
    / 11
    11月20日,我局与甘肃能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卫雄与甘肃能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晓锋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甘肃能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袁崇亮主持。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时玉祥、王德祖参加。谢晓锋对我局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甘肃煤田地质局长期以来给予甘肃能化集团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甘肃能化集团基本概况以及产业重组整合、重点项目建设、资源储备开发、产业布局优化、经济效益提升等情况。表示,甘肃煤田地质局作为全省地质找矿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地勘单位,在推进煤炭资源勘探,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甘肃能化集团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深厚友谊。希望双方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机遇,协同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资源、投融资平台优势,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煤炭资源获取以及技术服务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合作路径,共同把甘肃煤炭文章做实做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张卫雄介绍了我局基本情况以及甘肃煤炭资源赋存等有关情况。表示,作为扎根陇原大地的省属煤炭企事业单位,甘肃能化集团与甘肃煤田地质局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共同的发展目标,并在长期互信交流和深度合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希望双方持续巩固多年来建立起的良好合作关系,紧紧聚焦煤炭勘探开发主责主业和双方共同关切,以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为抓手,发挥协同示范效应,在煤层气、页岩气、煤矸石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矿山防灾减灾、技术服务等领域寻找突破点和契合点,把双方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更深领域,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作出积极努力。袁崇亮表示,此次签约不仅是双方顺应大势抢抓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双方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在能源资源保障、地质技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更加长期、稳定、优先、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发展,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甘肃能化集团战略规划部与甘肃煤田地质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约。甘肃煤田地质局地质矿产科技处、水工环地质处、办公室负责人与甘肃能化集团总部相关部室及子公司负责人参加。...
  • 26
    / 11
    生态大队中标上饶一土地整治开发技术服务项目 近日,生态大队中标上饶市广信区土地整治开发项目勘测设计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采购项目。(生态大队  徐辉)地信大队中标赣州一废弃矿山技术服务项目 近日,地信大队国土综合整治院中标赣州市瑞兴于钨矿独立工矿区兴国画眉坳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勘察设计工作技术服务项目。(地信大队 邓君)江西中煤合资公司中标一农贸市场项目 近日,江西中煤合资公司——瑞金建工中标瑞金市壬田镇综合农贸市场项目。(江西中煤 郭海优)...
  • 26
    / 11
    11月23日,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数字文旅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军虎受邀出席大会。陕西省文旅厅与集团的合作成果“数字赋能陕西文旅‘3+1’新模式新体验”项目成功入选2024数字文旅十大创新应用案例,并现场专题发布。大会以“科技引领未来,数字赋能文旅”为主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全国政协原常委、原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光暐等专家领导齐聚一堂,围绕文旅行业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实践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交流,吸引了来自文旅和工信等相关领域400余人参加。会上,集团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作为创新应用案例获奖代表,从场景化、产品化、资产化和数据库建设四个维度,专题分享发布了集团在文旅资源保护、文旅资源融合、文旅体验场景创新、沉浸式体验开发等方面推动数字文旅发展的生动实践。陕西省文旅厅和集团合作的数字文旅成果,相继荣获智博会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优秀成果奖、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数字科技(元宇宙)创新应用优秀成果、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创新秀”二等奖、“数据要素×”大赛二等奖等荣誉,为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提供了煤航方案。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总经理贾满、副总经理王江涛,中煤数科(广州)公司副总经理黎景良参加相关活动。...
  • 26
    / 11
    11月23日,为期三天的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全省地勘系统土地质量调查评价职业技能竞赛在日照圆满落幕。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宇新,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孟庆峰,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志强,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作为本年度全省地质行业的一项重要职业技能赛事,此次竞赛得到了省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省煤田地质系统、省地矿系统,以及相关能源和勘查单位的17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获团体一等奖,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省物化探勘查院获团体二等奖,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获团体三等奖,另有10支队伍获优秀组织奖。臧浩获个人一等奖,孔帅、石永超、邢吉辉获个人二等奖,张承斌、吴佳坤、王阳、刘丙顺、孔凡飞、赵月文获个人三等奖。范宇新为团体一等奖颁奖孟庆峰为个人一等奖颁奖本次竞赛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日照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比赛任务,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次竞赛是一场交流经验、切磋技能的盛会,是对全省土地质量调查评价队伍综合素质一次集中检阅,也是提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实战能力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促进全省地勘系统技术交流合作,发掘和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25
    / 11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开展2024年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认定,青海中煤岩土公司脱颖而出,顺利通过认定,为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岩土公司着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科研工作持续推进、专利和软著的申报、“五小”创新活动的开展及职工集中座谈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收集意见、建议及发明创造,投入到生产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中,解决了部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 25
    / 11
    近日,由第十大队自然资源调查院承担的江西省乐平市杨家坞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通过江西省矿产资源保障服务中心组织的成果报告评审,获评良好级。该项目为省级财政出资2022年度地质勘查项目,采用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等技术手段,辅以构造专题研究,初步查明了普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刻画了赣北塔前-赋春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序列,初步构建了该区钨铜多金属成矿构造模型,推断了普查区深部地质结构,并择优进行了钻探验证,总结了区内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 25
    / 11
    11月18日至20日,在广东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改革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中煤江南(广东局)勘测公司党支部《“一抓一稳四聚焦”党建创新 助力党建与地勘主业深融合》项目在总决赛现场展演比拼中发挥出色,获得大赛“三等奖”。中煤江南(广东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沈志全应邀出席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本次比赛以“党建引领促发展 创新聚力谋突破”为主题,分为“发展提质、服务增效、党建赋能”等三个参赛类别,全省21个地市党政机关以及78家省直单位、中直驻粤单位共4600多个项目参赛。历时近8个月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评选,共792个项目进入复赛,150个项目进入决赛。 近年来,中煤江南(广东局)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锋在一线”,落实“1258”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创新性开展“四个六”党建品牌建设,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获得广东省市多个“四强”党支部称号。其中,所属单位勘测设计公司党支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探索出的“一抓一稳四聚焦”党建创新工作法,为企业改革提质增效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保障作用。下一步,集团公司(局)党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贯彻落实总局“1158”发展战略,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及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地质+”力量。...
  • 25
    / 11
    近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主持完成的8项科研成果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其中,5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物探测量队认真贯彻执行局党委提出的“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差异化发展之路,依托雄厚的物探、测量技术实力,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海洋地质”等重点任务,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工程。该队成立了由队总工程师、总办及单位的业内专家组成的科研领导小组,精准指导、严格把关科研成果,对拟选优秀科研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物测队研发了“黄河流域山东段典型场地土壤污染风险梯度管控及治理模式研究”“黄河流域典型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预测”“黄河下游特大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生态网络构建分析”3项科研成果,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揭示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典型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健康风险预测模型,为研究区景观格局提供了合理优化建议,为黄河流域山东段典型污染场地的监测识别与净化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导,为黄河流域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风险评估预测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服务能源资源保障方面,物测队的4项成果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被动源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研究及其在深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针对实际问题,在弱信号提取、拟炮集偏移计算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深部矿产勘探风险和勘探成本;“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准化识别厚煤层及其下部隐蔽型构造方法研究与应用”实现了隐蔽型构造的快速、智能和精确识别;“基于雷达遥感的广域采煤沉陷区智能识别与监测评估”对采煤沉陷区雷达遥感智能识别与精细监测评估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为煤矿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GB 12950—91)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对主要采用炸药作为震源的煤田和石油勘探队伍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服务海洋地质方面,科研成果“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水深反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传统水深测量“费用高”“周期长”“船只难到达的区域测量难”等问题,应用GF-2遥感影像,对底质分类和水深反演的关键技术进行结合攻关研究,从而明确使用条件及范围,形成相应技术体系,提高了水深反演精度。下一步,物探测量队将以此优异成绩为契机,发挥好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海洋地质等领域担当地质使命,实现创新突破,为以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2
    / 11
    11月21日,省地质院在平江召开万古矿区金矿找矿成果推介会,会上宣布湖南平江县万古金矿田探矿获重大突破,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0.2吨,预计地下3000米以上远景黄金储量超1000吨,资源价值达6000亿元。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谈文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肖克炎,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选祥,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元卓,新华社湖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苏晓洲,平江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鲁勇出席,省地质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拥军主持会议。会议前,11月2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带队赴平江万古矿区金矿找矿项目现场实地考察指导。万古金矿,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坐落于江南古陆成矿带(湖南“金腰带”)的东北部。历经三十载辛勤耕耘,从1991年初次被发现到2010年后在“358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重大进展,再到近年来深部找矿的再次突破,万古金矿已成为湖南首个超大型金矿床,全国七大金资源基地之一。省地灾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不断深耕细作并取得了新的重大找矿成果,为湖南完成国家下达的金增储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毛景文院士在万古金矿勘查现场与地灾所技术人员就矿床的成矿时代、构造控矿特征、共伴生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导,指出今后要加强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找矿空间,同时加强矿床共伴生钨锑矿的研究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会上,专家们对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唐菊兴院士对湖南省地质院在万古金矿勘探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坚守使命,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责任感,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唐正国指出,万古矿区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历经三十年的艰辛探索,几代地质人终于取得了这一重大找矿成果。这一成果不仅为金矿的增产与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潜力。肖克炎进一步指出,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的取得是质的飞跃,这一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与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激发科研活力,同时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与设备,实现了找矿技术与方法的革新,推动了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谈文胜对各位领导、专家和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集团对湖南地质工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湖南地质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平江万古金矿的重大发现。他从五大方面介绍了湖南地质的优势,湖南地质是一支历史贡献卓著的队伍,历经72年发现146种矿产,在全国地质科研领域位居前列;湖南地质是一支改革生生不息的队伍,完成结构重塑,拥有顶尖技术团队和平台;湖南地质是一支创新动能澎湃的队伍,年研发投入过亿,科研产出丰硕;湖南地质是一支勇立潮头发展的队伍,国内外布局广泛,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湖南地质是一支文化底蕴深厚的队伍,秉承优良传统,铸就了新时代的地质形象。他指出,万古金矿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找矿重地,也是地质科研高地。在勘探过程中,湖南地质工作者不断创新技术,极大提高了找矿效率。这一成果的取得具有五大意义:支撑了找矿目标,顺利完成了“十四五”增储上产任务,为湖南打造千亿黄金产业完成了勘探目标;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为湖南4X4产业链资源保障提供了勘探保障,助力矿产资源集团黄金产业发展;擦亮了湖南地质品牌,展现了湖南地质找矿铁军的实力,擦亮了地质湘军的品牌;加快了矿山绿色转型,绿色勘探、绿色采选将助推平江绿色矿业转型发展,打造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平江模式”;造福了地方民生社稷,项目达产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将极大地助推地方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部署要求,谈文胜表示,湖南地质工作者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增储上产步伐,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矿产勘查新篇章。李元卓指出,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的实现凝聚了三代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汗水,这份成就来之不易,他向所有辛勤耕耘的地质队员们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与感谢。针对后续的找矿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矿业秩序的规范化管理,为矿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深入挖掘潜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利用率提升。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壮大高素质的地质勘查队伍,为国家的资源战略储备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矿产资源研究所、重大项目总师办,省自然资源厅,省矿产资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华社湖南分社相关负责人员,平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平江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及省地质院办公室、质量技术室、地质矿产室、科技合作室负责同志,省地调所、地灾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