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30
    / 05
          为进一步盘活、用好校园宝贵资源,中煤地质总局多家单位联合学校精细打磨党史学习教育优质课堂,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谈合作”,在交流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搭建学习平台。在党史学习中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提高校企双方实际应用能力。       一勘局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蔚县项目部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开辟用党的理论武装指导项目一线工作的新阵地。实践基地针对生产一线党员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党员管理、党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及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深度参与蔚县项目部项目党建规范化建设,指导构建全员党建工作长效组织机制,通过“五抓一聚一课堂”,即抓方向、抓基础、抓人才、抓廉洁、抓企魂,聚合力,党建课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全速推进阶段,全体职工按照工程实施计划节点,克服困难、保质保量、科学施工,底土平整完成面积近1万6千亩,施工进度超过50%。同时,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开办《每日早报》,内容覆盖党史、先进人物事迹、每日一学等模块,受到职工广泛好评。       二勘局与北京印刷学院校企交流合作由来已久。双方以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深度挖掘行业内红色党史,通过大学生与职工党员的交叉互学,不断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新时代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还就环保印刷材料、危废治理、智能化工厂、开办联合实验室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讨,发挥各自优势,各施所长,互补所需,达到共赢,共同打造校企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知行合一。       助力技术创新。用党史学习教育激活科技创新“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鉴高校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推动产学研创新平台共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中煤地生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拓展、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共建,针对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长远发展方向,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浅埋深、大采高、薄基岩等复杂条件保水采煤技术”“生态环境修复与产业开发一体化”“充填开采和离层注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等主要研发方向,以及困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冲击地压等问题开展深入沟通和交流,并确定初步研究课题和方向。...
  • 30
    / 05
          中煤地生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身“美丽地球”建设,在固废处理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成功承揽伊化矿业公司母杜柴登矿井开采沉陷控制与矸石处理项目,金额3.01亿元。       该项目将采用覆岩离层区注浆充填技术,对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中的离层空间进行高压注浆充填;注浆材料选择母杜柴登矿煤矸石,注浆用水采用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通过高压注浆泵将注浆材料压入输浆管路,最后进入注浆钻孔,对地表塌陷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护地表蓄水池不受破坏、保护地表运输铁路安全,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生态环境政策,将大量煤矸石固废充填至地下空间,秉承“从哪来,到哪去”,使煤矸石回归自然,以达到对固废物(煤矸石)的无害化处理,实现矿井水不外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实现矿井绿色开采。...
  • 30
    / 05
    5月26日,宁夏煤炭地质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关工作。宁夏地质局党委委员、煤炭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夏斌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宁夏区党委、地质局党委关于深化地质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文件和宁夏地质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宁夏煤炭地质局事业单位改革(重组)工作方案》,并就下一步做好全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了具体要求。会议指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和宁夏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补齐地质事业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局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改革、统一思想、服从大局、明确任务、严明纪律,确保全局深化改革(重组)任务圆满完成。会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重组)时间紧、任务重,全局上下要压实责任,积极稳妥推进深化改革任务落实。要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职责,在推进深化改革同时,为重组后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革(重组)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的组织协调和统筹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督促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统筹协调配合,做好组织人事、清算、项目管理等工作无缝衔接,确保改革(重组)不偏向、不漏项、不拖沓,做到深化改革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在安全生产、维护队伍稳定等方面不出现空档期;顾全大局讲政治,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好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正确对待个人进退流转问题,做讲政治、讲原则的合格干部,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做好宣传教育发动,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宁夏区党委、地质局党委和局党委安排部署上来,自觉拥护改革、主动参与改革,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会议强调,落实事业单位改革(重组)是当前全局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局改革(重组)领导小组要严肃要求,确保如期完成深化改革任务,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干部职工;要严格时间节点,将改革任务细化梳理,限期完成任务;要严格规定动作,按照宁夏区党委编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相关文件要求,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执行到位;要严格工作程序、严格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做不符合政策的事,不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宁夏煤炭地质局领导曹生贤、张继红、张建宏、冯希文,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宁夏煤炭地质局/穆静思  签发人/曹生贤)...
  • 30
    / 05
      5月22-24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紧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主旨,着眼企业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荣获“2020-2021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2020-2021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先进”两项荣誉证书。 本次论坛邀请了全国各行业的院士、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企业的尖端人才在会上展开讨论,交流思想。与会专家肯定了京能地质公司一年来的工作。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弘扬创新精神,在创新课题、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攻坚克难,有所突破,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争创更多辉煌。供稿:邵娜娜...
  • 30
    / 05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有这样一位科学家,把中国的煤田构造研究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通过资源评价为国家增加了8亿吨煤炭储量。他就是国家地质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李万程。河南省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李万程 彭桂湘 摄黎明的微光 照亮少年心       上世纪50年代初,很多中学生青睐《中国青年》杂志。高中快毕业时,李万程在《中国青年》上看到了一幅漫画,叫做《黎明》。画的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在帐篷里面拿着一块石头,一直看到天亮。李万程说:“那个时候人的思想,就是一心为国家,为革命。要到国家最艰苦的环境当中去。这幅漫画给我印象很深,地质工作是最艰苦的,也很重要,我就报了。”进入北京地质学院,李万程学习的是煤田专业。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而当时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煤炭成为了新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李万程对野外岩石露头进行分析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供图有技术难题 喊李万程来那时,大学生一毕业,就要到一线去,李万程也不例外。测量扶标杆、地质填图、煤岩层对比、构造分析等等,几乎地质类所有基础工作他都干过。几十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使李万程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他常常通过一块岩石,就能判断地层所处的时代。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钻探施工管理中,见煤预告精度达到一米之内,钻机遇到层位疑难时,机长总是第一时间请李万程来解决。李万程荣获国家地质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薛源源 摄       1996年,包括李万程在内的18位科学家,荣获国家地质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提起25年前的那次颁奖,李老依然兴奋:“18位当中有两位是我当学生时的副院长,我跟他们同台领奖,这是我一生感到最荣幸的。”开创滑动构造理论 增加8亿吨煤储量        改革开放以后,李万程把目标转向了一个在河南煤田界长期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红层压煤。按照正常地层规律,红层和煤层之间的距离至少有1000米。河南大部分地区情况如此,而荥阳、巩义、登封、新密等大面积含煤区内,年代较新的的红层直接覆盖在年代较老的二叠系煤层之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红层压煤”。       李万程说:“前人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把这个问题留了下来。正好我在那里工作,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喜欢静下来想一想。”李万程利用休假,到芦店煤田进行调研。有些地段坑道低矮,他就爬着进出;有些竖井,他要乘坐箩筐,甚至吊着一条腿上下进出……就这样他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素材,而那时,他的风湿病日渐加重,活动也开始受阻。        经过两年艰苦而辛勤的探索,李万程在中国煤田地质界首先提出了重力滑动构造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控煤构造形式,在国内地质界产生了极大反响。不仅给芦店煤田做了一个正确的解释,也把芦店、告城这几个煤田的资源评价,增加了8亿吨储量。...
  • 30
    / 05
           暮春四月,在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随着红色丝绸的揭开,中煤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正式亮相龙城太原。       始建于1974年,曾以邯邢、两滩、夏邑等诸多煤田会战而饮誉全国煤炭地质系统的第一勘探局,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提交煤炭资源储量1300多亿吨,所属多个单位被评为“国家功勋勘探队”“全国地质勘查先进单位”“全国百强地质队”“全国煤炭系统文明单位”……多项荣誉彰显着他们为国家煤炭能源开发作出的重要贡献。       然而在煤炭行业经历的“黄金十年”中,地勘单位虽然表面繁荣,在企业积累等方面却并未得到大的实惠,相反却潜藏着管理上的漏洞和市场发展的危机。一勘局也不例外,诸多的施工项目,“会战式”地集结大量钻机,看似场面红火,却疏于管理。“有活干就行”的观念作祟,一度使企业脱离了正常的运营轨道。       第一勘探局局长、党委书记,中煤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冀涛介绍,“2010年,根据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出资成立了中煤地第一勘探局有限责任公司,与第一勘探局一体化运营。但是2012年后,我国煤炭行业遭遇“黄金十年”后的首个寒冬,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一勘局公司作为以传统地勘产业为主的煤炭地质单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曾经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的一勘局公司,在地勘主业不再一枝独秀的背景下,要打破“一业独大”的局面,必须发展新兴产业。       2015年,冀涛一上任,就从“根上改”“制上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爬坡后,一勘局公司破茧成蝶,以年均增幅35%以上的速度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经营收入、利润总额、职工人均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创造了该局改革发展的新辉煌。       “思路一变天地宽。”冀涛说,“地勘单位发展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只要坚持思想转变、业务转型,发展必将大有可为。”       “十三五”期间,一勘局公司以“做精资源勘查产业、做强生态与环境产业、做优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地下工程产业、做好现代农业地质技术服务产业、稳步发展辅助产业”为指引,以“矿山全生命周期地质技术服务”和“现代农业地质技术服务”为抓手,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搭建平台,凝聚合力,积极投身“三个地球”建设战略愿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山西分公司创新“投资+业务”“委托代建”商业模式,整体运行卓越高效;“中煤光华”“中煤华辰”央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生产经营成绩斐然;一一九队、物测队、勘查院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一勘局公司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空白;地理信息分公司、山东分公司、环境分公司围绕新兴产业开辟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勘局公司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勘查、施工资质升为甲级,并取得了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有效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干部人事和劳动用工管理,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积极落实国资委、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关于国资国企改革要求,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谈及“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冀涛感慨道:“从‘一业独大’到‘新兴多元发展’不是一句口号,近年来,一勘局公司一方面做优做强传统地勘产业,着力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全面深入推进企业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整合优质资产,推进产业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立足太原,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山西及周边市场资源,建立转型发展主战场,优化队伍结构,强化资源配置,建立全新经营机制,稳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7月,一勘局公司成立了山西分公司。该公司按照“新产业、新理念、新机制”发展思路,以资本运营为推手,以全面企业化运行为路径,以打造产业价值链为方向,拓展业务领域。通过投资山西“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和“矿山修复”等产业基金,运用“投资+业务”市场营销手段,快速推进一勘局公司向现代农业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新兴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向新兴多元发展模式的转变,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成绩证明一勘局公司正在积极从煤以外寻求新的增长极,打造若干个与煤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经过两年的发展,2020年,山西分公司由企业化运行改革试点和桥头堡,逐步发展成为一勘局公司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山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由此,中煤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太原组建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总局战略要求,一勘局公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聚焦矿山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地质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重点领域,加强属地市场资源培育,提升营销能力,聚焦重点项目,狠抓项目落地。       去年12月,总局局长、党委书记赵平与山西省省长林武在太原进行工作会谈,其间,就一勘局公司在太原组建的事宜进行了交流。       在总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勘局公司加快推进选址、装修等各项工作。在会谈仅仅三个月后,2021年2月,中煤地第一勘探局有限责任公司便完成了注册地址变更,由河北邯郸变更为山西综改区;4月,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中煤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如今顺利揭牌。       冀涛表示,今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区”,又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中煤一局集团要把握国家发展大势,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按照总局的战略要求,将深化改革当作具体手段,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可以说,从中煤地第一勘探局有限责任公司到中煤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勘局公司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该局转型发展的重头戏。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国家批复的全省域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担着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使命,中煤一局集团落户太原后,将发挥央企优势,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打开更广阔的前沿市场。       “集团公司在太原组建后,将以山西为前沿阵地,辐射周边的内蒙古、陕、冀、豫,可有助于公司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太原目前在大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土地整治市场需求大;而且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会极大地催生生态环境修复等产业的市场机会,这样,公司在新兴业务上也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煤一局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肖洪林笑着说道,“这次组建,公司为我们干部职工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十分高涨,由于刚搬过来,很多工作都需要捋顺,这几天,大家每天都主动加班到很晚。相信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第一批过来的人员里,一共有6名女职工,对女同志来说,真的很不容易。像我家孩子今年上初三,面临着重要的中考。本来想着如果公司晚点搬过来,可以陪伴孩子参加完中考,但是最终确定了4月份搬迁,为了工作,还是决定把孩子交由老人照顾,第一批来到了太原。虽然离家远了,但是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予我们很多关心,我现在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办公室黄娟娓娓道来。       听着中煤一局集团领导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话语,仿佛看到了一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风雨无阻的闯劲干劲,顺势而为,因势而动,乘势而上的地质队伍,正向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地质勘探野战军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军目标勇往直前,向着“十四五”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相信这个有着“第一局”之称的地质队伍,定能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弄潮儿。...
  • 30
    / 05
           5月24日,“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结果揭晓,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荣获“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系统集成”全国20强企业。       近年来,中煤新能源公司以“打造陕西地热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攻坚克难、稳扎稳打,营业收入连年提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同时,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现两级集团公司快速高质发展要求,积极主动采取各类措施,明方向、补短板,强管理,在产业布局、公司结构调整、综合管理、技术创新、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品牌形象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也持续提升,公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据悉,此次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活动于2021年3月1日启动,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地热加APP、《中国地热》、地热能网共同承办,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提交申报业绩材料、行业专家评审打分、行业相关专业媒体投票、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网络投票几个环节,从参评企业的品牌形象、经营业绩、创新成果、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全面考量,新能源公司从中脱颖而出,展现了自身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能源公司将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引领、扎实实践,在地热能产业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黎思文...
  • 27
    / 0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认真学习百年党史之际,笔者于4月20日跟随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48名党员再次来到山东枣庄,参观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瞻仰了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聆听了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并向王志胜之墓敬献花篮,重新感悟了老队长“王强”“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鲁南军区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而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是一支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属国家主力军,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要从江苏局二队的前身说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些煤矿因资源不明,巷道无法开采,造成生产萎缩。当时煤田地质勘探几乎是空白,苏联地质专家在山东考察后建议:要恢复煤矿生产,多出煤炭,就要开展煤田地质勘探。1951年4月,原燃料工业部召开全国煤矿钻探会议,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大规模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       1952年5月,山东省矿务局在枣庄市陶庄煤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钻探专业队伍,取名陶枣煤田勘探队。队领导班子由三人组成,其中第一副队长叫王志胜,专门负责钻探设备的筹备、器材供应和钻探工人的选调工作。王志胜也是最早负责筹建勘探队的领导。该队初期有职工100余人,后发展到500余人。       王志胜,生于1912年8月,山东省枣庄市陈庄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大家只知道王志胜是部队的转业干部。那时勘探设备陈旧,配件也不齐全,机械岩芯钻机较少,队里有不少是手摇钻机。钻机搬迁没有汽车,除雇佣农村的牛车、马车搬运外,全靠人拉肩扛。每次钻机搬迁,王志胜都冲在最前面,不怕苦和累,从来都是当日搬迁当日开钻。工人们从王志胜身上学到了不服输、敢打敢拼的精神。       1952年8月,著名作家刘知侠专程到枣庄市采风,要找当年铁道游击队的领导人王志胜,结果在陶枣煤田勘探队找到了他。几天来,王志胜向作家讲述了铁道游击队在徐州至兖州的铁路沿线及各支线夺机枪、打票车、炸桥梁,有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这时,大家才知道王志胜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9月被编入铁道游击队,任副大队长。王志胜还向职工讲述了在微山湖上巧出奇兵、沉重打击日军的日日夜夜,使大家重温了抗战时期火热的斗争生活,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之后,该勘探队的职工对王志胜更敬重、更崇拜了,干起活来也更有劲、更卖力了。      1954年1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成为革命战争题材中十分突出的好作品,并迅速形成一股席卷全国的“读铁道忆抗战”的旋风。书中铁道游击队副队长王强成为共和国家喻户晓、威名远扬的英雄,王志胜即“王强”的原型。从此以后,陶枣煤田勘探队男女老少不再叫他“王志胜”“王队长”了,都称呼他“王强”。“王强”的名字,“王强”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大家为“王强”是勘探队的老领导而自豪、骄傲!       1955年2月,电影《铁道游击队》摄制组和编导演职人员入住陶庄煤矿招待所,并在鲁南铁路沿线和微山湖一带紧张拍摄。他们边拍摄,边请教王志胜,实拍了半年多,王志胜参与了拍摄的全过程。       1956年1月,《铁道游击队》在全国上映,影响面更大更广,铁道游击队勇士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创造的故事为世人传颂。“王强”的英勇事迹广泛流传,名字更加响亮。这时该队改称为华东煤田地质局一二三勘探队,全队职工已达600余人,钻探设备也大有改善,普查找煤任务更加繁重,王志胜仍任第一副队长。在开展争当先进生产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王强”精神更加发扬光大,王志胜带领职工日夜奋战在鲁西南地区,施工了一个又一个普查钻孔。不久,该地区被地质专家认定为肥城、滕县、济宁三大含煤区,这是山东煤田地质工作的重大突破,当时《人民日报》作了题为《山东发现三个大煤田》的报道。       1956年4月,王志胜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议期间,北京记者采访并报道了当年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强”的英勇事迹,在首都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在京大专院校纷纷邀请王志胜前去作报告。在从北京返回的列车上,当乘务员和旅客得知“王强”就在这趟列车上时,都来看望这位英雄,并争先恐后地和他握手。        回到一二三队驻地后,枣庄市的各厂矿、学校都盛情邀请王志胜作报告。一二三队从机关到钻机,从干部到钻工,掀起了向老英雄、新模范学习的热潮。“王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二三队的广大干部工人。       1958年2月,一二三队机关从陶庄迁至兖州,同年5月,王志胜调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枣庄市政协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去世,享年75岁。       王志胜,即工人们公认的“王强”,在勘探队工作了6年,他把铁道游击队的红色基因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带进了这支勘探队,并一直传承了下来,成为该勘探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8年3月,一二三队奉原煤炭工业部命令调往江苏常州地区勘探,工人们提出了“拼拼拼,干干干,扒了棉袄流大汗”的激情口号。在苏南水网稻田地区施工,地面条件困难重重,工人们又喊出了“手拉肩扛加滚杠,大战江南泥巴塘”的昂扬口号。       1973年10月,一二三队迁至徐州市,更名为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二队,后改为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即江苏局二队,属中央企业。该队参加了丰沛铜勘探会战,又回到当年铁道游击队的主战场——微山湖,他们在水上和沼泽地施工,一干就是10多年,克服了洪水和蚊虫叮咬等困难,全面完成湖上及周边地区的勘探任务。2012年,江苏局二队建队60周年时,专门召开老干部、老工人座谈会,回顾“王强”带领他们建队创业的艰苦历程,队史编写人员还专程去陶庄煤矿等单位收集资料。11万字的队史《60年闪光的足迹》中,铁道游击队和“王强”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是江苏局二队建队69周年,69年风雨岁月,69年斗转星移。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在江苏,铁道游击队的红色火种在该队始终没有熄灭。江苏局二队多次组织党员、团员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瞻仰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和“王强”精神永远铭记在该队职工的心里。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迅猛发展,也改变着勘探队的钻探装备。如今,江苏局二队的现代化大钻机正奋战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高寒地区,为祖国的西部大开发再立新功。“江苏局二队”已成为一张红色的名片,被称为“勘探铁军”,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在“王强”身上所体现的铁道游击队“敢打敢拼,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至今仍然镌刻在江苏局二队职工们的心底,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如今,江苏局二队干部职工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弘扬“王强”精神,发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团结进取,争创一流”的“铁军”精神,让红色文化在全队更加焕发生机,激发昂扬的斗志,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 27
    / 05
           近日,山东煤田地质局在德州禹城市举办“深覆盖区富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关键技术”高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何继善等来自地质矿产、航空遥感、地球物理、资源评价,储量评审、开发利用领域的13位专家出席。       论坛围绕研究院提出的富铁矿成矿理论、探测方法、找矿成果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研讨、论证并进行现场考察。论坛充分肯定了找矿成果,就研究院提出的“禹城式”富铁矿成矿模式、“煤铁共盆”成矿新理论和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达成了一致,形成了《禹城共识》。       《禹城共识》指出,一是实现了富铁矿找矿新突破,发现国内罕有的厚层高品位富铁矿,找矿潜力巨大。二是提出了“煤铁共盆”成矿新理论,为鲁西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富铁矿找矿开辟了新方向。三是构建了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四是提供了富铁矿建设新基地。禹城矿区富铁矿厚度大、品位高、分布范围广,煤铁兼探联采集约开发优势突出。五是找矿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齐河-禹城富铁矿找矿突破拓展了富铁矿找矿空间和找矿思路,找矿关键技术成果可推广应用到国内相似地区,预示了华北断陷盆地的巨大找矿潜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六是找矿潜力、找矿远景、找矿方向进一步明确。       《禹城共识》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此次富铁矿找矿新突破,对缓解我国富铁矿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我国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研讨会上,研究院项目组汇报了齐河-禹城富铁矿勘查工作情况。山东大学、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有关专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院士、专家赴ZK7钻孔现场进行了考察,并举行禹城富铁矿标志岩芯捐赠仪式,将从ZK7钻孔获得的标志岩芯捐赠给禹城市政府。       论坛由山东煤田地质局主办,由研究院,中共禹城市委、市政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研究院有关中心、部门及禹城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 27
    / 05
           近日,中煤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市场传来喜讯,成功中标伊化矿业公司母杜柴登矿井开采沉陷控制与矸石处理项目,中标金额3.01亿元。       此项目在煤炭开采形成的地下空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离层注浆充填技术将煤矸石浆液注入地下,秉承“从哪来,到哪去”,使煤矸石回归自然,实现对固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此项目的中标意义非凡,是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总局“透明地球”“数字地球”“美丽地球”建设的最好体现,也是我公司在固废处理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