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3
    / 06
    工作履历:1970.12 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0部队96分队,战士、班长; 1976.3 退伍;1976.7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钻工、班长、钻机书记;1983.7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工区副主任、主任、总支部书记;1995.6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副队长,工区主任; 2001.10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队党委书记;2009.12 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3.9  到龄退休;2013.9-2015.12  继续负责埃塞俄比亚AF项目、负责华昌国经公司;2015.12  正式离岗。在部队,他是军人,以保家卫国为荣。在大队,他是钻工,以地质找矿为荣。在广东,他是工区领导,以创业发展为荣。在埃塞俄比亚,他是项目经理,以勇闯蓝海为荣。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他始终不忘共产党员本色,永当孺子牛,争当拓荒牛,甘当老黄牛。他就是江西中煤建设集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仲和。段仲和,男,1953年7月出生,江西萍乡人。1976年7月,退伍后,他在江西省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工作,从普通的钻工做起,成长为工区主任、副队长、党委书记,中煤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责任在肩,他是南下创业的“拓荒牛”1990年,地勘单位结构调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全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一大批地质技术人员下岗分流,地质队在岗职工的生计、退休职工的保障、未来的路怎么走,是摆在队领导面前的难题。“铁饭碗没了,我们要凭双手端起金饭碗!”二二六原队领导决定另谋出路。1992年深秋,萍乡火车站,一列南下的列车随着汽笛长鸣缓缓启动。时任二工区副主任段仲和带领一台钻机、20余名职工,踏上了南下广东的创业之路。一边是领导重托、职工期盼,一边是背井离乡、前路迷茫,段仲和隔着车窗,与送行的亲人挥手告别,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为尽快揽到业务,段仲和马不停蹄,好不容易接到的第一个单子,却是一个“四包工程”,单价低、不赚钱。作为工地总指挥的段仲和,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在热得像个蒸笼的工棚中辗转难眠:出师不利,难道就这样草草收兵,无功而返吗?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何不拼它一拼,搏它一搏!1992年年底,当听说香港滑模公司承建的广深高速公路道滘立交桥CN9标段主线桩基急需钻机时,面对如林的竞争对手,段仲和毛遂自荐:“我们有能力承包!”二工区初涉市场,设备、队伍都不适应,甲方没有预付款,职工因未发工资而情绪低落,工程进度慢,带去应急的2.5万元资金也花完了。年关将至,职工要做思想工作,民工工资可怎么办?段仲和召开支部会,党员带头将身上带的零花钱先垫出来,施工才得以继续。他与职工交心,决定背水一战,向管理要效益。最终,与兄弟施工单位相比,进度、质量处于领先地位,CN9标段工程告捷。这支队伍,以过硬的素质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赢得了甲方的信赖,从此,一个又一个工程接踵而来。创业路上,迎来一片艳阳天。1992年至1997年,五年内挑战与收获并存,段仲和带领的这支队伍施工大小工程29项,实现产值2585万元,年均安置职工35人,职工年均工资11355元。1998年以后,广东的工程渐少。队伍和设备开始陆续撤回萍乡,新上手的工程寥寥无几,工区一时陷入被动。段仲和与同事一道奔上海、上井冈、跑鹰潭,不辞劳苦揽业务,又承担了中国煤矿井冈山培训中心大楼、萍乡市的萍安大道C标段、余江梨温高速公路基桩工程等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职工上岗率达95%。“当时很多局属地质队都迈出了创业步伐,二二六队是闯出来的其中一支。”回想创业历程,段仲和全然不提苦处,多的是“走出一步天地宽”的豪情。老骥伏枥,他是勇闯海外的“老黄牛”一尺多高的荣誉证书,承载着第一代创业者段仲和多年的汗水与辛劳。2008年4月,江西中煤集团独立中标首个海外项目——5.5亿元的埃塞俄比亚AF(阿发)公路项目,迈出了驾船出海“走出去”的新步伐。2014.5李克强访问埃塞俄比亚,与中资企业人员合影(段仲和三排右七)项目位于提格雷省莫克来市阿巴拉镇,山区占全线80%。初到海外水土不服,时间过半,只完成总工程量的20%,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业主监理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事关江西中煤海外市场生死存亡的阿发项目告急!危急时刻,已经两鬓斑白,时年57岁的段仲和,临危受命,出任阿发项目项目经理,主持项目全面工作。面对工程进度长期滞后的困境,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分析后,他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项目管理,吹响了抢抓进度、狠抓质量的号角。段仲和(右)与监理(中)庆祝阿发项目第一口井出水——强化内部管理。打破大锅饭,制定了按施工进度和完成的工程量计发加班工资和奖金的措施,责任落实到工区、部门、班组和个人,施工进度和完成的工程量细化到工序,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果断敲定土石比。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采取工区生产竞赛、劳动竞赛的方式,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力以赴打好项目进度战。——引进分包商、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增加机械设备,确保生产进度。加强对外沟通协调,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邀请业主、监理及当地人一起庆祝,进一步拉近与业主、监理之间的关系。在段仲和的带领下,项目施工进度明显加快。2011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完成的土石方量超过40万方,10月份达52万方,创下了该项目单月土石方完成量的最高记录。这个即将被清场的项目救活了。2014年11月,随着摊铺机的轰鸣声,阿发项目完成标尾路面摊铺,94.1公里的公路施工画上句号。段仲和与现场所有人鼓掌欢呼,共同见证这美好时刻,至此,历时六个年头的阿发项目全线通车,累计实现利润9671万元人民币。该项目完美收官的同时,翻开了地质局海外事业“驾船出海”的新篇章。庆祝阿发项目全线通车时任阿发项目设计部负责人周兆峰感慨地说:“段书记在项目最艰难的时候带着我们,他的睿智和魄力,是项目绝地反击的关键!”                        全心全意,他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如果说干好一个项目、一个工程,是他的岗位职责所在,那么服务群众、培养人才,就是他带好队伍的绝招。段仲和为人开朗热情、风趣幽默,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却细致贴心。海外项目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久居国外、远离家乡的年轻人思想波动较大,他时刻关心年轻人的思想变化,千方百计好后勤保障工作。去过阿发项目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个有名的“南泥湾”。为了让大伙吃到家乡菜,段仲和费了不少心思。他亲自在基地种植蔬菜,搞起了生猪养殖。每逢节日,项目部都会杀猪宰羊,给大伙加餐。业余时间,他经常组织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过得充实快乐,项目的年轻人都把他当成自己贴心的长辈。段仲和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他总说:“年轻人不能怕吃苦,要有奉献精神。”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大学生们经过不断的学习,很快成长为项目的精英和骨干。埃塞阿发公路项目阿发项目成为江西中煤建设施工的干部摇篮。务实清廉,他是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在江西中煤,有一种精神,是“阿巴拉”精神(因首个海外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提格雷省莫克来市阿巴拉镇)。而段仲和,无疑是这一精神的缔造者和践行者。初到埃塞俄比亚,语言不通,年近花甲的段仲和从头学起,怀揣的字典汗湿了、翻烂了。几个月后,他甚至能用当地的阿莫哈拉语进行简单交流。埃塞俄比亚地处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项目驻地地处荒漠、风沙肆虐,条件十分艰苦。察看施工进度、检查安全生产、做好后勤管理,是段仲和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查看全线情况,早上7点就得在“搓衣板”路上颠簸,时不时要停车,徒步爬上山去查看地形。到了中午气温高达40多度,连身强力壮的年轻伙子都感到吃力。考虑到段书记年纪大,高原反应严重,大家劝说他就在山下等。可段仲和挥挥手说:“我怎么不要上去?我可是学地质出身的。”繁重的工作每天都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段仲和与项目的其他年轻同志同吃同住,还得自己咬牙克服风湿病痛。段仲和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正是中煤引以为豪的“阿巴拉”精神。无论是南下创业,还是征战海外,段仲和始终不忘初心、廉洁自律。有人质疑:“搞工程这么多年,他肯定也捞了不少吧?”然而,不管是二二六队还是江西中煤,段仲和的廉洁小故事仍在传扬。在广东创业时,有的业务是与单个人打交道,手续相当简单。工程结算时段仲和都让几个同事参与,自己尽量回避,坚守“廉”的防线,不后退一步。他公私分明,自己花钱买“白沙烟”,从不抽单位接待客人的业务烟。他勤俭节约,每次出差,若没有客人相约,都住在最廉价的床位,吃盒饭、吃炒粉打发肚子。他高薪请不动。1997年,有台湾老板对这位内地实干家青睐有加,当得知段仲和在广东的月工资只有千把块时,便开出高薪聘请他合伙办公司,他毅然回绝:“我是二二六队的干部,我带的工区还有几十号人要吃饭,我不能丢下他们,我的根在二二六队。”在阿发项目,在一次考察分包商时,对方把茶叶、蚕丝被和水果放在随行的车里,段仲和连忙一一拿了下来,“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些礼品我们不能收,水果我带一些给同事们尝一尝。”当兵出身的段仲和一直以军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并时刻发挥着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时常告诫年轻人要坚持原则,不要犯错误。韶华如水,步履匆匆。段仲和用火样的年华谱写了一曲地质人创业与奉献之歌,他在嘹亮军号声中保家卫国,在青山绿水中探寻宝藏,在走南闯北、征战海外中,为地质局工程建设业先行先试,扎实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无疑,段仲和是我局上世纪九十年代转型时这一代人、工程建设这一产业板块拓荒者、创业者的优秀代表之一。 (江西省地质局整理)...
  • 22
    / 06
          近日,中煤华盛水文地质勘察有限公司中标了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及老校区更新改造工程能源专项工程,并由绿能公司组织实施,承担能源专项工程室外项目。项目金额1850万元。该项目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是中国民航大学进行清洁能源供热、响应国家双碳减排的重大项目,天津市        重点项目,校区全部采用浅层地源热泵加中深层取热不取水方式进行供热制冷,包括1543眼浅层地埋孔及相关水平连接,和两口单井井深2500米的同轴换热井,解决全部教学楼、宿舍楼及体育馆的供热制冷问题。...
  • 21
    / 06
    6月16日上午,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与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大虎,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魁广,局一级巡视员张路锁,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光华出席签约仪式。李魁广和刘光华分别代表我局与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签署协议。局机关相关处室和二队负责人、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相互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业务发展方向。王大虎表示,为全力服务我省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跨越提升,在清洁能源矿产勘查、煤炭清洁利用、能源战略储备研究、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科研机构,在井工程基础前沿及高新技术研发、井工程高端技术支持与服务、井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技术实力深厚。刘光华表示,双方在储气(油)库、煤层气、页岩气、煤炭地下气化、地热干热岩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合作空间。根据协议,我局与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将按照“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长期合作、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切实增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共同助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
  • 18
    / 06
          日前,从冷王集装箱温度控制(苏州)有限公司获悉,江苏局远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焊材产品,在前期的样品测试和小批量供货中,各项性能、化学成分完全符合美国银焊料ROHS、Reach采购标准,正式获批进入冷王美国总部供应商序列,并实现批量供货。      2021年初,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江苏局远方公司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国际市场,以良好的服务信誉、优质的产品品质敲开了冷王集装箱温度控制(苏州)有限公司的大门。...
  • 18
    / 06
           2021年6月16日上午,2021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暨2021西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集团董事长赖百炼受邀出席开幕式,并与参会省市领导一同按下开幕式启动按钮。       本次博览会由西安市政府、陕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陕西省工信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通信管理局主办,以“提速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来陕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陕西省和西安市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转型。集团作为驻陕央企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单位应邀参展。       开幕式上,先后举行了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的签约仪式、主旨论坛和重要发布。       集团还参加了大数据局长圆桌论坛,并就大数据赋能城市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 18
    / 06
    6月16日上午,以“提速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未来”为主题的2021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搭建交流新平台,近200家行业领军企业携最新成果参加本届西部数博会,煤航集团携“煤航云”盛装亮相本次展会。博览会上,煤航集团系统展示了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通过LED屏现场展示了“煤航云”全球遥感卫星在轨演示系统、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城市地上地下三维系统、智能主动安全防御系统、机动车碳排放监测系统以及高端大型地图集产品等,数字成果受到了来访领导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据悉本届西部数博会设数字经济成果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化应用等八个主题展区,涵盖大数据、数字金融、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网信安全、区块链、5G等领域,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转型。通过此次展会,充分展示了煤航大数据在地理信息应用方面的实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对数字经济的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疫情时代“煤航云”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 17
    / 06
    巾帼不让须眉三八钻机精神永传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东煤炭地质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为贯彻“扭转北煤南运”的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从全国各地来到广东,开展广东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其中有一批女地质工作者,把我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就是广东煤炭地质局“三八”钻机的女同志。广东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一台女子钻机组—一五二队三八钻机组于1970年3月8日在广州嘉禾成立。从1970年3月至1979年底,先后共安排85名女职工参加钻机工作,从开动一台钻机到开动三台钻机,先后共完成煤田钻探任务36594.63公尺,为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和单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年来,这些由铁姑娘组成的钻机组,在困难时刻顶得住、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她们听党话,跟党走,完全服从组织安排,甚至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工作岗位工作;她们为党和国家的地质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无怨无悔;她们用苦干加巧干、遇到困难不达目的永不言弃的精神阐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敢为人先,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定扛起国家地质事业的重担。1975年一五二队钻机被广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命名为“铁姑娘钻机”;1976年被评为“省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1976年和1977年两次参加工业部召开的学大庆先进大会,1977年机长张凤珍同志代表钻机组出席了煤炭部“学大庆赶开滦群英会”,见到了华国锋主席;1979年荣获全国“特别能战斗的钻机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铁姑娘。                        广东煤炭地质局    铁姑娘们在深夜不怕山路艰险,用板车拉钻机配件到钻场钻场技术人员耐心向铁姑娘讲解生产中关键问题铁姑娘们听钻场技术人员讲解分析岩芯问题铁姑娘们迎着朝阳奔赴钻场铁姑娘们在钻场进行上下钻工作三八钻机搬家三八钻机作业场景机长张凤珍同志和女钻工在高空架设钢丝绳坚决响应党委“学理论抓路线,大干快上夺高产”的战斗号召,铁姑娘们在向党委写决心书铁姑娘们在工作之余不忘学习1973年1月合影三八钻机队员合影...
  • 17
    / 06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中煤地质总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悟党史守初心,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实施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至5月下旬,木里高原依旧风雪交加,木里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第一项目部的同志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日夜奋战,成立“党员突击队”,签下决心书,摁下一个个红手印,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在艰难面前绝不退缩的信念,以及坚决打赢生态保卫战的决心。5月21日,对于第一项目部的全体同志而言,不是“5.20”甜蜜过后的延续,而是“5+2”七个工作日后“0”休息的坚持和笃定。为了能在6月20日之前完成种草复绿任务,他们日夜赶工,推进前期土壤重构工作。奈何接连的大雪天气使工作进度延误,所有人寝食难安。近一周了,夜晚的温度下降至零下十度左右,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这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的节骨眼上,外面的每一朵雪花都仿佛化作烈油,焦灼着大家的心。“木里的雪啊哪是雪,分明就是刀子,一刀刀扎在我们的心上。”一位项目组成员说。5月21日下午4时,在项目部全体同志的翘首以盼中,载着3车草籽的大卡车终于平安抵达了驻地。远离人群的高原地区,没有装卸工人可找,没有机械工具可依靠,为了能够让这47.33吨2051袋希望的种子尽快入库,免遭雨雪淋湿,项目部党员突击队发动全体人员20余人投入这场没有硝烟却紧张热烈的“草籽保护战”中。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大家推选高大威猛的邵彬同志担任现场副指挥,在车顶插上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开始最原始的负重前行。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雪地里,他们身上背着50斤重的草籽,脚下踩着足有20厘米深的淤泥,弓着腰,像不知疲倦的蚂蚁,来来回回,出出进进,历经6个小时的鏖战,硬是将2051袋草籽从车上搬进了库房,平均每人搬100袋以上,楞是没有一个人退出战场。他们中的十几名同志更是下午从工地回来就投入搬运工作,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一直干到晚上12点钟。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大汗淋漓,汗水混合着雪水浸透了头发、脸庞、衣背,头上冒着升腾的白气。他们喊着劳动的号子,相互加油打气,实在干不动了,就躺在草籽堆上喘口气,并用第二天早上提前的早饭时间来激励自己扛起一袋,再多扛一袋。整个团队团结向上,满腔热血,没有抱怨,没有懈怠,只有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草籽全部搬运完成,每个人从头到脚一身泥泞,好多同志因为用力太久指甲缝被撑得鲜血直流。尽管这样仍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走出了2万步以上的步数。青海局(公司)总工程师李永红作为一名老党员,看到如此振奋人心的劳动场景,激动地说:“咱们的年轻人,真是好样的!这就是共产党员敢于冲锋陷阵的优良传统,是地质人应有的刚强作风。”有10年党龄的王鸿飞说:“我这一生都会记住这一天与兄弟们顶风冒雪的战斗。尽管很累很累,但是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经过这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我也坚信自己可以像党史中那些革命先辈们一样无所畏惧的战斗了。”保护好草籽是打赢木里地区生态环境保卫战的基础保障,第一项目部的党员突击队带领项目组成员以青海煤地人“自强、奋进、实干、担当”的精神展现出了在“急”“重”任务中央企人顶得上、靠得住的风采,展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团队精神和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百炼成钢。种草复绿工作还在继续,不管前面还要克服多少困难,遭受多少考验,地质人在高高飘扬的党旗的引领下,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定能全力以赴,书写高海拔复绿的奇迹,将草原还给草原,以决心践行初心。...
  • 17
    / 06
           近日,因在江西高压卤井封井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浙江局获得合作方江西富达盐化有限公司授予的“突出贡献奖”荣誉。       在高压卤井可能存在污染农田的紧急情况下,江西盐井项目部以“干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树一座丰碑”为原则,急业主和当地群众之所急,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制定方案,组织封井,克服了大涌水量、高压力等困难,最终成功封井,避免了环境污染。...
  • 12
    / 0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局二队近日传来喜报,该队成功中标煤矿底板水治理项目,这是该队今年初以来第二次中标该类型项目。截至目前,该队已在安徽、内蒙古等地成功中标多个煤矿注浆防治水项目,防治水业务已成为该队的支柱产业。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注浆防治水施工现场       转型升级 开拓市场树品牌       面对传统地勘市场的急剧萎缩,江苏局二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1463”总体发展战略,主动推进传统地勘向煤矿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领域转型,围绕“坚持转型突破、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培养专业技术团队,狠抓重点项目落实,在煤矿防治水市场打开了新天地。       2018年冬,二队成功承揽淮南新集二矿底板注浆加固项目,这是该队首次介入多分支定向井施工。面对这块硬骨头,二队发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毅然决定要打赢这场硬仗。项目中标后,二队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淮南项目部,经过十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完成钻探进尺近2万米,释放治理区煤炭资源约500万吨。钻探施工效率、成果质量以及成果可靠性均创两淮煤田同类项目的历史纪录,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许,成功打响了“江苏二队”品牌。       二队的高质高效施工,给甲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0年初,二队又在内蒙古市场斩获佳绩,成功中标鄂尔多斯唐家会煤矿煤层底板异常区地面治理工程。       该煤矿煤层底板奥灰水的威胁非常严重,治理迫在眉睫。二队通过施工地面定向近水平顺层分支钻孔群,揭露了该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溶隙、裂隙等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分段、分序连续高压注浆手段,对裂隙及导水通道进行封堵,成功降低了治理区内回采的突水威胁。       在施工过程中,二队紧抓施工重点难点,在定向轨迹控制、钻具组合、泥浆配制工艺等方面制订详细设计方案,最终提前110多天完成项目野外施工。项目注浆近1万吨,释放治理区内煤炭资源约230万吨。       不断创新 精益求精创佳绩       无论是安徽还是内蒙古防治水项目,二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一举攻克注浆技术难题,从入门到精通,从牛刀小试到核心竞争力的锻造,除了该队长期以来的技术积淀外,还得益于该队在项目施工中狠抓“两大法宝”——定向施工工艺与泥浆调配技术。定向技术在防治水项目施工中起到关键导向作用,必须做到“指哪打哪”。水平井定向和普通定向井不同,钻孔井斜角大,水平段长,轨迹不好控制,后期托压严重。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定向井施工工艺,并通过优化定向轨迹设计,减少扭方位段长等措施,总结出一套定向井施工工艺,并固化为定向井施工作业工艺标准。高效优质的施工,离不开泥浆的科学调配,为保障定向施工项目顺利开展,二队挑选了一批经营丰富、技术精湛的一线工人,组建了一支             “泥浆大师”团队。这群“泥浆大师”不畏困难、没有退缩,每天驻守在泥浆池旁,认真记录每一项观测资料,同时积极向泥浆专家咨询请教,从无到有再到熟练掌握。       有了“泥浆大师”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他们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提高泥浆的岩粉携带能力和护壁效果,确保孔内安全。面对钻孔较深的实际,他们增加润滑剂用量,降低“托压”对施工造成进尺缓慢的影响,并适时调整泥浆泵排量,提高了项目施工钻效。       以人为本 履职尽责强担当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近年来,二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矿山安全提供地质服务领域。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绿色开采,二队先后购置了一批ZJ系列石油钻机,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向煤矿防治水领域的成功转型。近两年,在安徽、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二队成功实施了多个防治水项目,有力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煤炭资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担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二队发挥技术优势,瞄准煤矿矸石山处置,努力破解煤矿固废资源化利用难题,在内蒙古推进了煤矿矸石山资源化利用项目,有力解决了煤矿矸石山露天堆放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破浪迎晨曦,聚将战沙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江苏局二队人将继续弘扬“打不垮、不服输”的勘探铁军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来源于: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