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1
    / 10
           9月26日,由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文局与河北省地热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地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产业装备博览会在海河之滨天津落下帷幕。论坛以“双碳目标背景下 产业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共同研究地热产业新时代下的国际趋势、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发展重点,分析行业动态及转型中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通过高层次的思想碰撞、视角分享、交流经验,搭建共谋发展的桥梁,论坛汇聚了地热、温泉行业的企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成果交流和主题演讲。与会来宾在论坛中紧紧围绕着地热产业的勘探、钻井、浅层、中深层、干热岩及其温泉开发利用,从政策,技术、市场及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精彩,研究深入,新技术与新装备不断涌现。       水文局树立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中深层“取热不取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浅层地源热泵规模化推广应用等新能源规划、设计、投资与运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成功实现了邯郸飞机场、邯郸科技中心单体楼10万平方米、石家庄藁城区400万平方米地热能供热改造、河北定州市农村煤改地源热泵规模化推广应用、地热条件十分复杂的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成功完钻地热井等示范项目,完成青海省贵德干热岩孔深4721米井底温度214℃钻井钻探工程,尤其是在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应用“取热不取水”技术完成80万平方米校区供热制冷实验工程,打造“无烟校区”引起业内和社会广泛关注,并在陕煤集团建庄矿实现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了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
  • 11
    / 10
    近日,地质集团以近年来产学研结合实践为题材所撰写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争当行业科技创新领头雁》一文,入选《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示范企业》一书。 该书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遴选了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有突出业绩的一百家不同类型企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目的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地质集团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了多层次“产学研”创新体系:在集团内部,设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专门负责集团牵头的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工作。在集团外部,引进行业和高校领军人才,打造新领域、新业态方面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加大和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度,大大提高了产学研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良好收效。...
  • 09
    / 10
    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以来,中煤长江地质集团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成立5 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断激发国有资本活力。同时,中煤长江多措并举,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和总局关于国企改革部署要求和“双百行动”精神,印发《关于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和加强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领导,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得到有效落实,促进企业发展。完善治理结构。坚持“四同步”原则,按照党章及党内法规制度,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按照“应建必建”原则,5家混改企业均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并依法落实职权,压实责任义务。加强工作指导。中煤长江所属各混合所有制企业分布在安徽池州、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徐州等地,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深入各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强调研指导,就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管理体制、市场开发、风险管控、激励约束机制等工作提出要求,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增设管理机构。为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统筹管理,中煤长江集团新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办公室,配强工作人员,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内控体系,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着力防范重大经营风险发生。强化制度建设。按照重要性、适用性、效率性原则,中煤长江集团从公司治理、经营、人力资源、财务资产、投资、法治风控、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党建、行政等12个方面,梳理适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执行的规章制度,并对需要结合实际修订的制度给予指导,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夯实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制度保障。文稿:陈述...
  • 09
    / 10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0年度公路建设市场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结果,江西中煤建设集团再获A级信用评价。目前,江西中煤已连续五年获得A级信用评价,不断彰显和提升了江西中煤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助于江西中煤进一步开拓公路建设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江西中煤)...
  • 08
    / 1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中化浙江院)成立于1972年,前身为浙江省化工地质大队,行政隶属原化学工业部和浙江省石化厅双重管理。2002年,在全国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隶属关系划归到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管理,并同时更名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成立四十余年来,秉承地质“三光荣”精神,奋发拼搏,对萤石、明矾石、伊利石、硫铁矿、膨润土、磷矿、绢云母等化工矿种及金、银、铜、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矿种开展了综合找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探明了一大批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其中包括全国第一个大型伊利石矿——浙江省瓯海渡船头伊利石矿、全新类型萤石矿——浙江省常山县八面山萤石矿等。  “十三五”期间,中化浙江院主要开展项目2405个,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共完成地质勘查类钻孔进尺15955.21米(含地热钻孔),槽探方量1176.52立方米,坑探进尺1748.08米,工程勘察钻孔进尺715480.5米。在地质勘查方面,向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提交“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春建乡铜山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地质报告38份,其中省厅备案报告11份;提交至院资料室各类地质报告近百份。共探明饰面石材(333)1113.01万立方米、熔剂用灰岩和水泥用灰岩总资源储量 400365.7千吨、页岩矿总资源储量 159.66万立方米、萤石矿物总资源储量261.48千吨。经老矿山深部找矿,提交中型铅锌矿矿产地1处,增加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871.52千吨,铅金属量2407.66吨,锌金属量132034.44吨,铜金属量3537.97吨,银金属量103.78吨。岩土工程方面,提交各类勘察报告2526份,测绘成果534份,岩土设计86份,检测监测物探1677份。地基基础施工方面,共完成桩基施工、围护施工、地灾治理施工项目145项。  近年来,该院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国投公司及大型企业的合作,谱写了央企与地方合作勘查、资源共享的发展新篇章,为国家建设和浙江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化浙江院秉承“客户为先、人才为本、科技引领、工匠精神”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院及其下属单位主要承担了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治理与评估、岩矿分析与测试等工作,并向社会提供地质服务,同时还开展了地质矿产研究、工业贸易等相关工作。01打造“浙化地勘”品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地勘行业低谷期,中化浙江院属浙江化工工程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勘公司),作为重要的延伸产业载体,伴着国家基建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为中化浙江院创收和地方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1世纪以来,随着工程勘察市场饱和,市场竞争加剧,工勘公司经营收入虽然长期保持在2000多万元左右,但已显现出经营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自2016年起,工勘公司创新发展,制定了新的经营考核办法,在浙江省内设立了十余家分公司和办事处,基本做到省内各地市全覆盖。分公司还发展到省外的厦门、漳州、南京等地。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他们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深度开展与大型设计院所的合作,加强与石油、石化、铁路设计院等单位的业务联系,重视公开招投标工作,设立经营投标部,承接的项目遍及全国。  工勘公司还快速发展新业务,检测监测领域也实现了新突破。  2019年初,浙江院工勘公司岩土设计公司成立,从事岩土设计、桩基检测、监测工作,通过近两年检测计量认证的不断扩项,基本覆盖了地基基础检测、监测的主要方法,而且在岩土设计公司的带领下,其他分公司也陆续开展了检测监测业务,截至2021年初检测监测项目实现产值约3000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工勘公司项目数量逐年翻番 ,经营收入逐年增长,到2020年破亿元,增长率接近300%。经济指标一年一个台阶,处于系统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化浙江院还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28个实用新型专利及3个发明专利,并参编了化工行业标准《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规范》(HG/T20691-2017)、《复合桩基础设计规范》(HG/T20709-2017)、《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7-1080T-HG),先后完成了工民建、石化、铁路、公路、电力及水利等行业的岩土工程勘测项目数千项,其中包括《杭州西站枢纽站南区域综合配套设施及疏解通道项目》《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东西广场工程》《未来科技城公租房》《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项目》《菜鸟西湖云谷产业园1-1期项目地质勘察(详勘)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有数十个项目获得多个奖项。  此外,中化浙江院积极在数字化改革和生态环境修复业务市场寻求突破,在2021年初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召开之际,该院适应地质发展新形势,及时成立了数字地质分院,重点开拓矿山标准数字化建设业务,拓展尾矿库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业务。02打造生态地质新引擎  在地勘行业形势持续不景气的形势下,中化浙江院积极探索新出路,结合自身特点,适应市场需求,提出“1131”发展思路和经济“双高”发展要求,在坚守地质找矿根基的同时,提出打造三个平台,其中生态环境为该院打造的一个重点平台,把环境地质作为该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口,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浙江历来是我国矿业产业小省,在传统地勘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浙江省同样受到了冲击。中化浙江院审时度势,找准地方行业发展方向,迅速组建了农业地球化学项目团队,领导带头深入市场一线,在全省承接了10余个区县的土地质量调查和农用地污染调查项目,合同累计金额近3000万元,市场占有率在浙江省国有地勘队伍中处于前列。在浙江省国有地勘队伍中其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2017年初,中煤地质总局批复在该院化工地质矿山第十八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中化地质华东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化地质华东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的建设,是该院切合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作为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该院在上级领导单位支持下,投入自有资金,购置设备、改造场地、环保配套,完成了实验室硬件建设,并通过了多目标测试相关元素(组分)检测能力扩项、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测试能力54项考试以及环境水质、土壤、固废、食品、化妆品等新增检测能力认认证。  2019年底,实验室基本建成设备一流、检测能力雄厚的多专业综合性实验室,成为浙江省第二家具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52项测试能力的实验室。2020年,测试中心(即生态实验室)产业结构由原先的单一检测向“矿石为本、环境为主、多元盈利”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化地质华东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为国家级计量认证实验室,拥有岩矿测试(钙、镁、硅、铜、铅、锌、氟化钙等金属非金属元素/成分分析)、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多目标54项指标)、土壤样品分析(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水质分析(阳离子、挥发酚类、氰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金属非金属元素分析)、土工试验(含水率、密度、颗粒分析等)和岩矿鉴定(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及薄片制样)等检测能力。设备配置齐全,拥有ICP-MS、XRF、GC-MS、LC-MS、ICP-AES、元素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等高精度设备,是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综合实力较强的检验检测专业队伍。03积极消除地灾隐患  灾害地质技术服务平台作是该院打造的另一个重点平台,中化浙江院主动作为,消除地灾隐患,彰显央企的责任担当。  自2017年起,浙江省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中化浙江院作为中央在浙江的地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地质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当地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  中化浙江院作为浙江省常山县地质灾害服务技术支撑单位,长期安排技术人员驻点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协助开展日常地质灾害巡排查和群防群治工作。2018年,在一次例行的巡查中,该院技术人员李伟发现一处存在重大隐患的滑坡点,后经详细勘查和研究,上报当地政府,建议及时实施搬迁避让,当地政府采纳了其建议。2019年7月,该点发生滑坡灾害,因前期已经完成了危险地段的搬迁工作,成功避免了6户23名村民的伤亡及财产损失。当地县政府对该院出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该院凭借以优质技术服务再次中标成为常山县 2020-2022 年的技术支撑服务单位。  2019年,台风“利奇马”使杭州市临安区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灾害发生后,该院及时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10人应急服务队伍深入到抢险救灾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任务。杭州市委市政府及临安区委区政府专门就此事给该院发来了感谢信。  同年,该院地灾评估、勘查、设计、施工四项资质升级为甲级,为开拓地灾防治市场打牢了基础。近三年来,该院每年承接的相关技术服务工作产值均过千万元(不含施工)。自2020年开始,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乡镇级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全省近200个乡镇的地灾调查工作,该院承接了近30个乡镇,合同金额约4000万元,稳居浙江省同类单位前列。同时,他们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业务,不断提升地灾防治水平。  中化浙江院派出技术人员在浙江省30余个乡镇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安排技术骨干到市、县局挂职,完成了多个县市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并全面掌握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情况,保障精准防灾,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在浙江省“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中,中化浙江院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信誉、树立了品牌。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表扬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的通报》,该院荣获“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李伟荣获成绩突出个人。2021年,中化浙江院地灾治理案例《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0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04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五年来,中化浙江院持续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思想,坚持科技兴院,创新发展,围绕科技创新、地质工作质量,取得了一些成绩,涌现了一批先进地质科技工作典型,多次被中煤地质总局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制度先行,保障科技创新工作。中化浙江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总局相关科技创新政策,结合实际,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整套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显著。近年来,该院积极申请省部级科技创新项目,获应急管理部项目1个,申报中煤地质总局及地方财政科研项目多个,获批总局科技创新团队2个,多次获得中煤总局、中化总局、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其中“浙江省常山县八面山矿田高坞山-蕉坑坞矿区萤石矿勘探”获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使该院在萤石矿勘查研究领域位于浙江省前列。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该院出台了相关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每年组织培训10多次,多人次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黄汲清奖、金罗盘奖等奖项,并鼓励专利发明,现已获得3项发明、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本报记者 刘艾瑛 通讯员 李伟俊 邢玉玲)...
  • 29
    / 09
         经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近日新疆院成功中标本年度和田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理、喀什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理、克州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理、伊犁州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理、昌吉市南部矿区综合整治(三期)项目监理、克州生态修复项目监理、伊犁州生态修复项目监理、乌鲁木齐县生态修复项目监理等10个监理项目。     连中十标是新疆院持续开拓疆内地质灾害、生态修复业务领域监理市场的丰硕成果,对新疆院进一步扎根疆内监理市场意义重大,鼓舞了全体职工冲刺年度经营目标的信心,为新疆院高质量经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28
    / 09
    9月24日-9月26日,经过三天的全面审核,中煤浙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现场评审,涉及土壤、水、煤炭三大类共140余项检测项目,预计年底可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评审过程中,评审组对中煤浙江检测进行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评审。中煤浙江检测准确及时地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快速提供详细的证实性材料,体现出高度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期间,检测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评审会上交出满意答卷,有效检验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彰显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通过CNAS现场评审,代表了中煤浙江检测具备按照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的技术能力,已经具备了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 28
    / 09
    近日获悉,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勘察总院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郑州煤矿区煤层充水含水层保护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以超化煤矿为例)》荣获河南省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该成果继荣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贰等奖、第十八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业报告一等奖之后获得又一科技殊荣。该项目重点从煤矿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影响评价、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成果对于煤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勘察总院科研团队将以局科技座谈会精神为动力,再接再厉,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更多的成绩,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再立新功。(作者:勘察总院  曲亚辉 李林记)...
  • 28
    / 09
    近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公布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江西省地质局煤勘院地质勘查分院榜上有名。地质勘查分院是一支从事矿产、水文及测绘工作的专业化、年轻化的地勘队伍。近年来,分院接力服务江西省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地勘转型及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院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培养人才的有力抓手,打造出了一支爱岗敬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青年地质队伍,多次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直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分院负责人李金燕表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树立和增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光荣感使命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六比六看六提升”工作,展示青年良好形象,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实现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贡献青春力量。(煤勘院  陈姗姗)...
  • 27
    / 09
    人们将极难做到、不同寻常的事情称为“奇迹”。那么,与时间赛跑,为大地“整容”,在短短一年时间让木里高原再次芳草茵茵、生灵繁衍,这一壮举绝对称得上“奇迹”。——题记望着电脑桌面上那张新绿盈盈、生机勃勃、水系连通的沟谷梯田景观照片,赏心悦目的愉悦感一阵阵涌上心头,一时间仿佛领略到了岭南风情。谁能想到,一年多之前的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时针拨回到2020年8月,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让这里渣土飞扬,植被破坏殆尽,大地在“开膛破肚”之殇中死气沉沉,无声哽咽。生态的警钟敲响,“乱采之象必须制止,生态屏障必须守护”的共识让人们将目光聚焦木里,青海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以“国之大者”责任,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海拔“生态保卫战”……照片的拍摄地正是曾被破坏得最为触目惊心的木里矿区5号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作为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面对如此高的政治要求和世界第三极的环境考验,唯有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应对这场“生态大考”。“海拔4000多米的植被都是在数十年、数百年的自然演进中形成的,人工种草复绿,草能种活吗?”“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可能完成地貌重塑、土壤重构、种草复绿等大量工程,除非搬来天兵!”“人为种的草,能适应高原恶劣的环境吗?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面对无数质疑,面对无数未知,面对无数考验,地质人无所畏惧,用眼前的一片片新绿证明了一切。那绿清新得耀眼,鲜活得让人陶醉,与远山交相辉映,像是在大地深绿色的衣裳上缀满了嫩绿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明艳动人,让曾经满目疮痍的5号井换新颜、展新姿,成为美观与生态兼备的“五号景观区”,将治理单位青海煤炭地质局对青海大地的热爱融入每一寸土地。短短的一年时光,总局及参战单位以党旗为方向,以支部为堡垒,以党员作先锋,将生态治理科研论文写在泥土中,将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在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奇迹。胸有万千风景的地质儿郎用最真挚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一坑一策”的手法描绘出了高原新景象:湖泊深邃、河流蜿蜒、草甸优美、人工复绿草地鲜绿一片……大自然的成员相互连通,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让祁连山这一生态屏障继续成为养育生灵草木、延续文明之光的保护伞。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是超乎想象的努力和付出。一幅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照片、影像铺成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奋战轨迹。黑夜中灯火通明的大会战、雪地里艰难跋涉的测量、寒风中义无反顾的坚守、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播种诠释着新时代“三光荣”精神。咆哮的狂风,漫天的大雪,简易板房内随着雨水四处漂荡的拖鞋考验了中国煤地人打不垮、压不弯的脊梁;太阳暴晒过的“小丑红鼻子”,大风蹂躏过的流浪汉发型,高原反应折磨着的紫红色脸庞成为中国煤地人一生受用的勋章。听过他们的故事,见过他们的汗水,幡然顿悟,哪有什么奇迹,只不过是一群有责任、有担当的央企人拼命打赢的硬仗。当看到一位50多岁的老地质人双膝跪地,一棵一棵地数着青草,计算着出苗率,一群大男人比姑娘还心细地观察着青草的根系发育时,谁又能不瞬间破防?这青青绿草地的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啊!当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当高原高寒生态修复方法从设计变成经验,中国煤地人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青海煤地人更有底气守护好青海这片生态高地,让绿色发展理念浸润和谐家园,让生态文明战略惠及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