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5
    / 12
    随着寒冬的到来,淖毛湖岔哈泉地区的夜间最低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25摄氏度以下。在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恶劣条件下,一六一队地质工作者们依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全力推进冬季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他们面对严寒天气,不畏艰难,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自2023年11月份开钻以来,该项目已经施工了84个钻孔,累计进尺达到了24706.61米。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一六一队岔哈泉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严谨措施并严格落实。一是严格执行每周生产例会制度,重点安排布置一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教育,主要学习自治区、地质局党组、大队党委关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点提示,进一步提高了各钻机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施工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项目部连同甲方、监理方重点对施工现场安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防一氧化碳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定期复查整改情况。三是做好施工人员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为全体人员配备了防寒衣物和防寒设备,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保温工作。同时,为有效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为各钻机宿舍统一配备电采暖设备。建立常用药配备机制,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健康、舒适,让野外一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巍峨的钻塔矗立其间。一六一队岔哈泉项目野外一线工作人员,充分发扬了一六一地质人“听党指挥、扎根边疆、献身地质、为国找矿”的铁军精神,不畏严寒,与极端天气作斗争,艰难困苦若等闲,为整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证。...
  • 25
    / 12
    12月20日,总局与江西省地质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马刚与江西省地质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祥云出席签约仪式,就进一步深入合作开展交流。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小连与江西省地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俊华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马刚代表总局感谢江西省地质局多年来的真诚合作和工作支持,对江西省地质局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表示,总局始终聚焦保障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和为矿山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主责,秉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按照“区域化+专业化+平台化”发展路径,形成了“一体四翼两培育”产业新格局。双方战略协同性强、合作空间广,希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学学相长,立足江西资源大省的禀赋特点,以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积极谋划推进合作项目,加强在煤及煤系伴生资源找矿突破、矿山生态治理、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携手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推动江西大地“再结金花”贡献地质智慧和力量。陈祥云简要介绍了江西省地质局改革重组、生产经营等方面情况,他表示,江西省地质局与总局始终保持着密切交流,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希望双方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落实合作项目,持续深化在地质勘查、生态修复、地理信息、国际业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地质工作绿色低碳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中煤长江主要领导,总局经营管理部负责同志参加签约座谈。...
  • 22
    / 12
    12月1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个人公布,共评出获奖项目393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184项,三等奖150项,创新团队9个。以勘研总院作为依托的“煤炭与煤层(系)气地质科技创新团队”荣获202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奖励。这是该团队继2017年通过了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考核”,被授予“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后,又一次获奖。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瞄准我国煤炭能源开发地质勘查科技前沿,针对影响我国煤炭与煤系矿产地质勘查相关重大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成果:建立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新技术体系;实施了中国东部老矿区深部与外围找煤勘查,探获220亿吨接续煤炭资源;开展了西北地区煤与煤系气协同勘查与开发的地质关键技术研究,在新青地区勘探煤炭资源储量1325亿吨,评价煤层气资源7.86万亿m3,有利支撑了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战略西移。将煤炭地质学与生态学结合,建立了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规模与难度最大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程。累计获各项科技奖励 82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一等奖4项,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出版专著 10部,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专利100 余项,制(修)订行业标准 5项。团队未来将瞄准新发展阶段下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将团队建设成国家级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地质保障团队,为煤炭能源资源兜底与高强度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为煤矿绿色开采、生态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地质科技支撑。...
  • 22
    / 12
    近日,勘查院晋城煤层气项目TS-642“优快”井台顺利完工,刷新了业主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公司)煤层气定向井钻井周期的历史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勘查院积极响应中联公司“优快钻完井”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细化目标责任,整合各方资源,采用双钻机同台作业的新模式,有效缩短单井台施工时间,完成2口水平井、1口定向井,设计钻井周期47.5天,实际施工钻井周期23.06天,较设计提前24.44天,提效51.45%。刷新了中联公司煤层气定向井1000米当量钻井周期最短记录,提速增效成果显著。继前期一天三封表扬信后,勘查院又收到了中联公司发来的表扬信。2023年以来,勘查院在晋城区块完成钻井45口,累计进尺近6万余米。在后续钻完井作业中,勘查院将继续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质量开展、高标准推进,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施工组织效率,助力中联公司快速增储上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建设能源强国再立新功,以推动新能源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 22
    / 12
    日前,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委托,公布了杭州市2023年度第二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煤浙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获批入选。发展“专精特新”是国家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此次成功入选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对中煤浙江检测在检测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煤浙江检测聚焦主业发展,深耕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让中煤浙江检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22
    / 12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胸怀“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围绕“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测绘地理信息”三大板块,聚焦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拓展矿山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延长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链条,业务领域取得新突破。截至11月底,该队在矿山资源勘查、矿井物探、矿山环境及地质服务等领域共承揽项目140余个,较去年同期增长94.4%,合同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1.7%。建章立制保障,增强发展新动能该队党委围绕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以传统优势项目为切入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推动全队持续稳定发展的十四条措施》,筛选出具有合作潜力的170家单位,逐一明确技术联络人、业务联络人;制定了《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意见》,在能源资源勘查、矿井灾害探查治、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及智能化矿山地质保障等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奖惩细则。今年以来,该队与34家矿山企业签订了两次以上合作协议,与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滕州市金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了6个项目。立足区域发展,筑牢业务发展根基在“陕蒙地区”业务根据地站稳脚跟。该区域是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的主战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依托优质矿山建立根据地,逐步向上下游项目拓展,以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黏性,从而有效改变项目碎片化、业务分散化的现状。该队与陕西美鑫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恒源投资集团等矿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与其下属多家矿山企业签订了长期地质服务协议,承揽了该区域34项矿井物探、矿井灾害探查治一体化工程等项目,合同金额达1700余万元。以“扎根新疆,再立新功”为目标恢复设立新疆办事处。该队凝聚资源勘探、开采和生态修复治理关键链条的合力,深度交叉融合现有的三大业务板块,夯实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与疆内地勘单位、亚新煤层气等企业紧密联系,形成战略合作,目前已成功实施3个项目,另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拓展矿山救援服务领域。作为济南唯一一支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该队除了为济南市27家非煤矿山应急救援提供服务外,还与矿山企业建立了隐患排查与地质技术服务联动机制。他们与济南17家矿山签订了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协议,合同金额130余万元,打造了矿山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品牌,切实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矿山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科技创新赋能,助力全生命周期产业升级对外交流,探索发展途径。该队派出调研组到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调研,充分了解矿井物探在矿井隐蔽灾害探查治的行业现状,探索矿山全生命周期矿井物探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途径。通过调研,该队在经营理念、关键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明确了矿井物探科技创新的方向。平台提升,助力转型发展。立足海量地球物理、矿山开采等地质数据和工程项目,该队加大地球物理探测智能化创新力度;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积极筹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地质信息中心,成功申报建立矿山地球物理信息数智化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还向山东省大数据局申报建设山东省煤田地质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示范带动,助推成果凝练。该队成功申报了2023年山东省煤田地质局重点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数智化动态四维地质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在透明矿山的应用”;正在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动态识别预测流程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煤内煤下隐蔽地质体的精准识别预测和透明化问题,实现矿山透明化,为煤矿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采提供全方位的地质保障。...
  • 22
    / 12
    交汇点讯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隶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三级中央企业,主要服务国家能源资源保障与调配、生态文明建设等。1952年建队,70多年来转战大江南北,煤炭勘探总面积达2180平方公里,提交大型地质报告40余件,探明煤炭储量约67余亿吨。上世纪90年代,在巩固和发展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同时,向岩盐勘探与采卤井施工转型。先后在江苏金坛、淮安等地区实施中深岩盐探井、探采结合井、生产井及水平对接采卤井,并在盐穴地下储库井施工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为江苏和常州地区天然气、电力等调配作出积极贡献。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转型升级 参与“世界首个”项目上世纪70-80年代,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为积极响应国家“扭转北煤南运、开发江南煤田”号召,在江苏省大面积开展煤炭普查找煤,在找煤过程中,先后在江苏金坛、淮安、徐州丰县三大盐盆。90年代起,勘探三队开始从传统煤炭勘探向岩盐勘查与开发利用转型,后续承接完成了金坛盐矿各类勘探孔、水文孔以及开采井30余口,形成了盐矿勘探施工、水平对接井、高精度测井等施工技术体系,成为首个涉足岩盐采卤井的地勘单位,并参与“西气东输”工程,完成三口探采试验井深井施工任务。之后,凭借着丰富的盐矿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在江苏、江西、山东、四川、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甘肃等地施工深部岩盐探井、探采结合井、生产井及水平对接采卤井200余口,其中定向对接采卤井80多组,对接成功率100%。同时具备定向绕障、侧钻开窗及老井修复、老腔改造等专业技术,在行业内获得了高度认可。2014年起,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作为首家煤田系统单位,开始涉足盐穴储气库井,并实现从直井向大口径“S”型丛式井转型,实现了钻井技术新跨越。2020年,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发电项目“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勘探三队负责施工大口径储能井2口,成为国内首个涉足地下盐穴储能井施工领域的专业化队伍。该储能项目于2021年9月实现并网发电,2022年5月发布投产仪式,项目和技术成果亮相北京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专题成果展。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林(右)与江苏煤炭地质局副局长杨文光出席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实验示范型项目投产仪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地面工程图截至目前,勘探三队在金坛、荣炳地区已累计施工完成大口径储气储能井20余口,其中,大口径储能井2口、“S”型储气井21口,实现4座废弃盐穴老腔近120万立方米地下空间的再利用,目前帮助建成投产储气井8口,总库容量4.3亿标方,工作气量超2.7亿方。参与施工完成的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度,可供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年发电量约1亿度,服务地方能源调峰及国家储存战略。积累技术优势 开创行业先河 实现“三个首创”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着力在金坛大口径‘S’型丛式盐穴储气井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开展研究,全面攻克了盐穴储气库建设大口径“S”型丛式井施工工艺,解决了地表地貌不利影响、地下岩盐资源充分利用、地面管网设备集成化布设等实际问题。盐穴储气库大口径“S”型丛式井施工技术减少了地面用地,增加了建库数量,实现了规模化、集成化运营和管理,降低了整体投资成本,开创了全国盐腔储气库建设领域的先河。先后立项实施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盐穴储气储能技术领域实现了“三个首创”:即首创盐穴老腔再利用施工技术,首创盐穴储气库建设大口径“S”型丛式井施工技术,首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井施工技术。先后申请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核心团队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大口径‘S’型盐穴储气库井施工工艺相关技术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优秀成果奖、优秀地质项目等奖项,“岩盐腔体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年)》,并荣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牢记“地质报国”使命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持续深化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两轮驱动”战略,目前在岩盐资源勘查和盐穴综合开发利用领域,拥有ZJ-50、ZJ-40、ZJ-30石油钻机和T50修井车等全液压钻机10余台(套);拥有法国428XL遥感数字地震仪、高分辨率数字检波器、三维地质雷达、陀螺测斜仪、PMWD-C无线随钻仪、有线随钻测斜仪、强磁对接仪、新式GSM质子磁力仪、SKH-3000数字测井仪等设备60多台(套);拥有数量充足的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339人,其中多名正高级以上专家,专业覆盖物探、地质、水文、钻探、定向等领域,为在岩盐资源勘查开发、盐穴综合开发利用领域市场拓展提供坚强支撑。近年来,三队围绕盐穴储库上下游产业开展延伸服务,还承接了江苏丰县、湖南衡阳盐穴储气库库址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具有盐穴储气库选址和综合评价技术能力,能够完成盐穴声呐测腔、井筒及腔体密封性测试等配套工程,凭借多年来在盐穴储气储能井业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和领先优势,成功中标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5口储气库微地震监测井施工任务,开辟了三队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助力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新征程,同时标志着三队在构建盐穴综合开发利用领域产业规划、科技研发、工程施工等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上迈进了重要一步。未来,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地质报国”使命,坚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以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己任,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战略,扎实做好国家能源储库工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央企贡献。(陈寒秋 刘茜清)...
  • 20
    / 12
    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实际行动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聚焦黄河国家战略使命显担当。研究院围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承担黄河流域(山东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完成临沂、潍坊2市5县565处矿山调查、577件样品采集,查明了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污染现状。承担2023年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黄河流域(山东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现状调研,摸清了沿黄9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可行性决策建议。联合省科协、德州市政府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论坛”,汇聚沿黄地市自然资源部门、全国地质行业的100余名院士专家和部门领导,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能源资源保障、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力推进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完成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修复调研,并获得省政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展作为。研究院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公益地质服务清单为重点,在省内外推广复制“泰山模式”“山东经验”,主动与划片服务地市对接,积极参与“十四五”期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委托,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省级验收工作。协助临沂市完成林草湿地摸底调研,提供公益地质服务,编制完成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林草湿地类项目验收办法。发起成立沂蒙林业碳汇研究院,与临沂市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碳汇试点探索,技术支撑蒙山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及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聚焦环境保护治理创实绩。研究院勇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担,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入选土壤“三普”检测实验室,承担省内首个土壤普查试点项目并率先完成全部任务,今年中标济南、淄博、潍坊等土壤“三普”采制样和检测项目5项。承揽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与主要考核指标背景值研究项目,全流程参与方案编制、采样、检测、调查评估质控工作。完成蒙阴小微湿地修复示范工程、泰安地下水环境调查、烟台重点行业用地土壤调查等环保项目20余项。组织开展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站土壤取样和化验测试,连续第四年承担山东省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任务。年内开展泰安、日照等地园区、公路、矿井建设等规划环评项目20余项,以实际行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8
    / 12
    12月13日,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表彰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的通知》,物探研究院主持联合7家单位申报的《煤田全数字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煤田全数字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应用”建立了一套从观测系统设计、野外采集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精细解释技术与叠前、叠后反演技术为一体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能够大幅度提高煤矿小构造等隐蔽致灾因素和顶底板岩性的识别精度和准确性,为煤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成果。这是物探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成果转化的又一成功案例。2023年物探院持续强化专业化发展,聚焦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智能地质、重大灾害治理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共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4项,开发出了煤矿三维地质岩性建模、多属性数据融合建模、模型动态更新等系列模块,取得了瞬变电磁数据多属性融合、槽波地震仪及其井下时钟校准和时间同步方法、井震联合岩性反演、地质雷达在煤矿区域探查治理方法、主被动源联合探测等10余项科研成果,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56件(发明15件、新型实用41件)、软著2件。这些科技研究成果的取得与应用提升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 18
    / 12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是全国煤田地质系统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单位。本次评选由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组织完成,共评选出科技进步奖96项,其中山东省获二等奖4项。聚焦国家富铁矿资源安全保障重大需求,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研究院历经十余年的科技攻关和勘查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富铁矿找矿创新成果。理论创新上,创建了“禹城式”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模式,提出了深覆盖区富铁矿“四级渐进”找矿方法,系统构建了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体系,开辟了深覆盖区伸展盆地富铁矿找矿新空间;技术突破上,研发了微弱磁异常信息增强和有效提取技术,创建了基于重-磁-电-震多源地球物理的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解决了深部富铁矿体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探测难题;工程示范上,构建了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开展了多尺度、多深度矽卡岩型铁矿找矿预测,在齐河-禹城深覆盖区取得富铁矿找矿重大突破,开辟了我国北方富铁矿找矿新方向,对推进我国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与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富铁矿战略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研究院将持续加强深覆盖区富铁矿科研攻关,不断完善找矿理论和探测技术体系,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支撑相似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力争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