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8
    / 06
    6月16日上午,以“提速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未来”为主题的2021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搭建交流新平台,近200家行业领军企业携最新成果参加本届西部数博会,煤航集团携“煤航云”盛装亮相本次展会。博览会上,煤航集团系统展示了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通过LED屏现场展示了“煤航云”全球遥感卫星在轨演示系统、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城市地上地下三维系统、智能主动安全防御系统、机动车碳排放监测系统以及高端大型地图集产品等,数字成果受到了来访领导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据悉本届西部数博会设数字经济成果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化应用等八个主题展区,涵盖大数据、数字金融、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网信安全、区块链、5G等领域,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转型。通过此次展会,充分展示了煤航大数据在地理信息应用方面的实力,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同时,也对数字经济的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疫情时代“煤航云”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 17
    / 06
    巾帼不让须眉三八钻机精神永传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东煤炭地质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为贯彻“扭转北煤南运”的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从全国各地来到广东,开展广东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其中有一批女地质工作者,把我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就是广东煤炭地质局“三八”钻机的女同志。广东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一台女子钻机组—一五二队三八钻机组于1970年3月8日在广州嘉禾成立。从1970年3月至1979年底,先后共安排85名女职工参加钻机工作,从开动一台钻机到开动三台钻机,先后共完成煤田钻探任务36594.63公尺,为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和单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年来,这些由铁姑娘组成的钻机组,在困难时刻顶得住、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她们听党话,跟党走,完全服从组织安排,甚至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工作岗位工作;她们为党和国家的地质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无怨无悔;她们用苦干加巧干、遇到困难不达目的永不言弃的精神阐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敢为人先,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定扛起国家地质事业的重担。1975年一五二队钻机被广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命名为“铁姑娘钻机”;1976年被评为“省工业学大庆的先进集体”,1976年和1977年两次参加工业部召开的学大庆先进大会,1977年机长张凤珍同志代表钻机组出席了煤炭部“学大庆赶开滦群英会”,见到了华国锋主席;1979年荣获全国“特别能战斗的钻机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铁姑娘。                        广东煤炭地质局    铁姑娘们在深夜不怕山路艰险,用板车拉钻机配件到钻场钻场技术人员耐心向铁姑娘讲解生产中关键问题铁姑娘们听钻场技术人员讲解分析岩芯问题铁姑娘们迎着朝阳奔赴钻场铁姑娘们在钻场进行上下钻工作三八钻机搬家三八钻机作业场景机长张凤珍同志和女钻工在高空架设钢丝绳坚决响应党委“学理论抓路线,大干快上夺高产”的战斗号召,铁姑娘们在向党委写决心书铁姑娘们在工作之余不忘学习1973年1月合影三八钻机队员合影...
  • 17
    / 06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中煤地质总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悟党史守初心,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实施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至5月下旬,木里高原依旧风雪交加,木里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第一项目部的同志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日夜奋战,成立“党员突击队”,签下决心书,摁下一个个红手印,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在艰难面前绝不退缩的信念,以及坚决打赢生态保卫战的决心。5月21日,对于第一项目部的全体同志而言,不是“5.20”甜蜜过后的延续,而是“5+2”七个工作日后“0”休息的坚持和笃定。为了能在6月20日之前完成种草复绿任务,他们日夜赶工,推进前期土壤重构工作。奈何接连的大雪天气使工作进度延误,所有人寝食难安。近一周了,夜晚的温度下降至零下十度左右,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这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的节骨眼上,外面的每一朵雪花都仿佛化作烈油,焦灼着大家的心。“木里的雪啊哪是雪,分明就是刀子,一刀刀扎在我们的心上。”一位项目组成员说。5月21日下午4时,在项目部全体同志的翘首以盼中,载着3车草籽的大卡车终于平安抵达了驻地。远离人群的高原地区,没有装卸工人可找,没有机械工具可依靠,为了能够让这47.33吨2051袋希望的种子尽快入库,免遭雨雪淋湿,项目部党员突击队发动全体人员20余人投入这场没有硝烟却紧张热烈的“草籽保护战”中。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大家推选高大威猛的邵彬同志担任现场副指挥,在车顶插上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开始最原始的负重前行。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雪地里,他们身上背着50斤重的草籽,脚下踩着足有20厘米深的淤泥,弓着腰,像不知疲倦的蚂蚁,来来回回,出出进进,历经6个小时的鏖战,硬是将2051袋草籽从车上搬进了库房,平均每人搬100袋以上,楞是没有一个人退出战场。他们中的十几名同志更是下午从工地回来就投入搬运工作,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一直干到晚上12点钟。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大汗淋漓,汗水混合着雪水浸透了头发、脸庞、衣背,头上冒着升腾的白气。他们喊着劳动的号子,相互加油打气,实在干不动了,就躺在草籽堆上喘口气,并用第二天早上提前的早饭时间来激励自己扛起一袋,再多扛一袋。整个团队团结向上,满腔热血,没有抱怨,没有懈怠,只有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草籽全部搬运完成,每个人从头到脚一身泥泞,好多同志因为用力太久指甲缝被撑得鲜血直流。尽管这样仍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走出了2万步以上的步数。青海局(公司)总工程师李永红作为一名老党员,看到如此振奋人心的劳动场景,激动地说:“咱们的年轻人,真是好样的!这就是共产党员敢于冲锋陷阵的优良传统,是地质人应有的刚强作风。”有10年党龄的王鸿飞说:“我这一生都会记住这一天与兄弟们顶风冒雪的战斗。尽管很累很累,但是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经过这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我也坚信自己可以像党史中那些革命先辈们一样无所畏惧的战斗了。”保护好草籽是打赢木里地区生态环境保卫战的基础保障,第一项目部的党员突击队带领项目组成员以青海煤地人“自强、奋进、实干、担当”的精神展现出了在“急”“重”任务中央企人顶得上、靠得住的风采,展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团队精神和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百炼成钢。种草复绿工作还在继续,不管前面还要克服多少困难,遭受多少考验,地质人在高高飘扬的党旗的引领下,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定能全力以赴,书写高海拔复绿的奇迹,将草原还给草原,以决心践行初心。...
  • 17
    / 06
           近日,因在江西高压卤井封井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浙江局获得合作方江西富达盐化有限公司授予的“突出贡献奖”荣誉。       在高压卤井可能存在污染农田的紧急情况下,江西盐井项目部以“干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树一座丰碑”为原则,急业主和当地群众之所急,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制定方案,组织封井,克服了大涌水量、高压力等困难,最终成功封井,避免了环境污染。...
  • 12
    / 0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局二队近日传来喜报,该队成功中标煤矿底板水治理项目,这是该队今年初以来第二次中标该类型项目。截至目前,该队已在安徽、内蒙古等地成功中标多个煤矿注浆防治水项目,防治水业务已成为该队的支柱产业。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注浆防治水施工现场       转型升级 开拓市场树品牌       面对传统地勘市场的急剧萎缩,江苏局二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1463”总体发展战略,主动推进传统地勘向煤矿全生命周期地质服务领域转型,围绕“坚持转型突破、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培养专业技术团队,狠抓重点项目落实,在煤矿防治水市场打开了新天地。       2018年冬,二队成功承揽淮南新集二矿底板注浆加固项目,这是该队首次介入多分支定向井施工。面对这块硬骨头,二队发扬“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毅然决定要打赢这场硬仗。项目中标后,二队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淮南项目部,经过十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完成钻探进尺近2万米,释放治理区煤炭资源约500万吨。钻探施工效率、成果质量以及成果可靠性均创两淮煤田同类项目的历史纪录,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许,成功打响了“江苏二队”品牌。       二队的高质高效施工,给甲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0年初,二队又在内蒙古市场斩获佳绩,成功中标鄂尔多斯唐家会煤矿煤层底板异常区地面治理工程。       该煤矿煤层底板奥灰水的威胁非常严重,治理迫在眉睫。二队通过施工地面定向近水平顺层分支钻孔群,揭露了该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溶隙、裂隙等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分段、分序连续高压注浆手段,对裂隙及导水通道进行封堵,成功降低了治理区内回采的突水威胁。       在施工过程中,二队紧抓施工重点难点,在定向轨迹控制、钻具组合、泥浆配制工艺等方面制订详细设计方案,最终提前110多天完成项目野外施工。项目注浆近1万吨,释放治理区内煤炭资源约230万吨。       不断创新 精益求精创佳绩       无论是安徽还是内蒙古防治水项目,二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一举攻克注浆技术难题,从入门到精通,从牛刀小试到核心竞争力的锻造,除了该队长期以来的技术积淀外,还得益于该队在项目施工中狠抓“两大法宝”——定向施工工艺与泥浆调配技术。定向技术在防治水项目施工中起到关键导向作用,必须做到“指哪打哪”。水平井定向和普通定向井不同,钻孔井斜角大,水平段长,轨迹不好控制,后期托压严重。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定向井施工工艺,并通过优化定向轨迹设计,减少扭方位段长等措施,总结出一套定向井施工工艺,并固化为定向井施工作业工艺标准。高效优质的施工,离不开泥浆的科学调配,为保障定向施工项目顺利开展,二队挑选了一批经营丰富、技术精湛的一线工人,组建了一支             “泥浆大师”团队。这群“泥浆大师”不畏困难、没有退缩,每天驻守在泥浆池旁,认真记录每一项观测资料,同时积极向泥浆专家咨询请教,从无到有再到熟练掌握。       有了“泥浆大师”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他们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提高泥浆的岩粉携带能力和护壁效果,确保孔内安全。面对钻孔较深的实际,他们增加润滑剂用量,降低“托压”对施工造成进尺缓慢的影响,并适时调整泥浆泵排量,提高了项目施工钻效。       以人为本 履职尽责强担当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近年来,二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矿山安全提供地质服务领域。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绿色开采,二队先后购置了一批ZJ系列石油钻机,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向煤矿防治水领域的成功转型。近两年,在安徽、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二队成功实施了多个防治水项目,有力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煤炭资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担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同时,二队发挥技术优势,瞄准煤矿矸石山处置,努力破解煤矿固废资源化利用难题,在内蒙古推进了煤矿矸石山资源化利用项目,有力解决了煤矿矸石山露天堆放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破浪迎晨曦,聚将战沙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江苏局二队人将继续弘扬“打不垮、不服输”的勘探铁军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来源于:中国矿业报...
  • 10
    / 06
          6月2日,集团公司召开202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会暨消防安全培训学习活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国锋出席活动并宣布“安全生产月”活动正式启动,集团公司总经济师赵淮生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上对集团公司2021年“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集体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视频,与会人员在“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活动主题条幅上郑重签字。      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的活动月主题,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一是要加强专题学习、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二是要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三是要组织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培训和竞赛。各部门、各单位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性的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积极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夯实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基础。      启动仪式结束后,要求贵阳五进消防培训中心做消防安全培训,用多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警醒大家,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了火灾的危害及成因,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与会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以及扑救初级火灾和火灾自救的能力。      集团公司总部全体干部职工在现场参加了会议及培训,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视频的形式参加了会议及培训。(郭靖)...
  • 10
    / 06
         近日,中煤智能创新联盟揭牌仪式暨创新论坛在天津顺利召开。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为联盟主要成员单位,董事长蒋向明、总经理吴军虎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授牌仪式。      参加中煤智能创新联盟是落实中煤水文局集团“11543”新时期改革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积极投身“三个地球”建设和应对“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新格局的重要布局。      据介绍,当前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监察局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工作。联盟成立不仅是中煤集团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的里程碑,更是煤炭行业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工作的助推器。中煤水文局集团表示以此为契机,把握智慧矿山建设机遇,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聚焦灾害防治智能化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发展合力,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定位的智慧矿山勘查及灾害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步实现从自动化、数字化到局部智能化的新突破,充分展现科技创新新引擎和技术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程英好)...
  • 10
    / 06
          5月28日,水文局集团公司举办了“碳达峰、碳减排和碳中和”培训会,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董战峰主任作《碳达峰促进政策思路与重大政策》专题报告。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许超主持会议。       董战峰围绕“新发展格局与降碳战略”“碳达峰促进政策实践进展、碳达峰促进政策总体思路”“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重大政策”“地区碳达峰重大政策”“夯实政策实施支撑能力”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入浅出的讲授,同时与学员进行了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许超表示“碳达峰、碳减排和碳中和”对于水文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研究政策,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抢占制高点,为“十四五”的发展贡献央企实力和担当。各单位总工程师,地质、生产、技术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培训。(郭杰)...
  • 09
    / 06
    初识陈然志,是13年前一个庆祝大会上播放的电视专题片里,一位头戴大草帽、手拿地质锤的老人领着年轻地质队员上山找矿的镜头,深深嵌入我的脑海里,这位老人就是江西省地质局原总工程师陈然志。年逾八旬的陈然志,在长达60年寻找铀矿的职业生涯中,凭着对伟大祖国的忠贞和热爱,怀揣着为祖国找大矿、找富矿的坚定信念,勇于探索、顽强拼搏,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多次荣获省部级劳模、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在中南海还受到时任总理李鹏接见。2020年12月,他入选“中国铀业功勋人物”,全国仅48人获此殊荣。陈然志(前排右二)在北京被授予“中国铀业功勋人物”提出“一槽二碳三覆盖”成矿规律认识使不到百吨的龙坑矿点扩大为大型铀矿床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1972年,历时18天的全国性“沉积矿床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江西省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成功召开。陈然志总结交流的“一槽二碳三覆盖”成矿规律,很快在全国核地质系统传开,北京专家、本系统的大队长、工区技术员、钻机工人,人人皆知。此成矿规律曾有效指导滇西地区及国内同类型铀矿找矿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打破核垄断,铸造保卫和平的核盾牌,国家组建专业铀矿地质勘探队伍,寻找铀矿资源。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勘探专业的陈然志响应祖国号召,毅然投身核地质事业,被分配到位于浙江衢州的华东608队第7队(江西省地质局二六四大队前身)工作。白面石矿田是二六四大队入赣后勘探的第一个大型铀矿田。那时,队伍急需在赣南找到探矿突破口,以便立足扎根。可以说,没有找到这个矿田,就没有后来二六四大队“核工业功勋地质队”的地位。在白面石矿田的勘查中,大队开始采取“切西瓜”战术,钻机由边缘向中心部位施工。最初效果很不理想,59个钻孔只有两个钻孔见到工业矿体,大家心里都非常着急,怎么办?必须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来。当时已担任白面石矿田龙坑矿点七〇一工区地质组长的陈然志决心攻克这一难题,他带领地质组成员日夜奋战,用了整整4个月时间,对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化的地表露头进行全面踏勘,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翻阅大量沉积矿床和沉积相的资料和文章,深入研究龙坑盆地成矿规律,并广泛吸取总结实践经验,最终抓住了砂岩厚薄这个关键,找出了控矿规律。陈然志决定选择盆地最凹处的黑风口作为突破口,布设5台钻机主攻黑风口。奇迹出现了,经过55天的奋战,第一个孔见到富矿,接着又连打了3个孔,孔孔见矿。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陈然志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出了“一槽二碳三覆盖,砂岩厚薄是关键,注意斑岩把人骗,水文异常在上边”的找矿经验。有了这把“芝麻开门”的金钥匙,找矿的自由度和钻孔命中率大大提高,矿床不断扩大,使得许多原来认为无矿的地段恢复了生机,龙坑也由小矿点跃升为大型矿床。最终经过13年的拼搏,向国家提交了白面石火山岩型铀矿田。白面石铀矿田的发现和成功勘探意义重大,它不仅对我国火山热盖型铀矿床找矿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一些沉积铀矿床勘查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1978年陈然志撰写的《白面石铀矿成矿规律》论文获全国科学大会三等奖。上世纪90年代,遵循陈然志提出的这个找矿规律,二六四大队对黄泥湖矿点进行勘探,使得黄泥湖由一个小矿点也发展成为一个铀矿床。首个火山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发现者之一提交全国第一个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1974年1月,陈然志所在的工区进入河草坑地区进行勘查。对于河草坑矿田,有人认为这里岩体以花岗岩为主,应主攻花岗岩型铀矿,预判矿体走向为东西向,这一思路针对上寮、河草坑、庙背等矿床确实有效,但在草桃背地区却遭遇挫折。工区在草桃背干了三个多月,始终见矿品位低、矿体规模小,找矿难度大。此时,岩芯中几块特别的角砾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人说是沉积形成的,有人根据角砾尖棱、石英波状消光等特征认为是构造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成分复杂,是火山造成的,就连北京的专家也拿不准。——但陈然志坚信这是火山岩。为了得到证实,他来到钻机机场,将原本就地掩埋的上百个岩芯一个个刨出,清洗干净,仔细观察,绘出上百张素描图,发现这些角砾岩中存在浆屑,且形状不一,有破布状、蚕虫状、火焰状等,这说明过去它们很可能是火山爆发的岩浆,继而发现其他钻孔的岩芯也有类似现象。大队组成学习组,派人带上有关图件资料、光薄片及实物标本,到火山岩研究权威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去学习请教。最终确立了这种角砾岩是火山隐蔽在地下爆发形成的。大队将其定名为“隐蔽爆发角砾岩”,简称“隐爆角砾岩”,这一命名也得到了地质界专家的认同。思路一变天地宽。火山成因确定后,陈然志立即提出“包围火山口,注意东西向”的钻孔布设方案。施工钻孔后,成功发现厚大工业矿体,见矿率达70%,河草坑矿田找矿前景一片明朗。随着找矿工作的推进,草桃背矿床迅速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型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河草坑矿田成为江西五大铀矿田之一。“隐爆角砾岩”的发现也开拓了后人对赣南火山岩研究的视野。人们对陈然志敬佩不已,江西省地质局原地质矿产处处长朱立庠、老同志何才一说,“从1960年至1983年,陈然志一直工作在野外一线,龙坑矿床和草桃背矿床完全是依靠他的力量找出来的,这在整个核地质系统都非常地少见。”拓展大地质延伸服务项目海外找矿成果丰硕1985年,陈然志任江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他的责任更大了,担子也更重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组织华东地区铀矿勘探,采用地质生产和地质科研相结合,推进数字找矿、立体找矿、模式找矿和综合找矿,提交了全国第一个特大型铀矿床——邹家山矿床,使得此阶段全局提交的铀资源量保持较大幅度提升,约占当时全国探明铀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为响应国家“保军转民,铀金并举”的号召,在一无资料、二无矿点、三无技术的情况下,陈然志调动各队人员集中力量开展金矿地质找矿,仅3年时间向国家提交金矿18个,其中有三分之二位于江西省内,不少矿床已被开发利用。他还积极组织拓展大地质延伸服务,推动全局在工程勘察、地质环境、测绘业的发展成型,为大地质发展奠定了基础。陈然志还把目光定格在海外找矿上。他不顾自己年近花甲,多次应邀远赴埃及、智利、尼日尔指导找铀,实现埃及30多年未提交矿床的重大突破,在尼日尔完成中国第一个海外铀矿床储量核查工作。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我局展台引起埃及核燃料总署关注。1998年至2002年期间,受埃方邀请,经埃官方与中核总签订合作协议,陈然志连续4年率专家组远赴埃及,指导埃方技术人员对选取的两个工作区首次全面系统开展铀矿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埃及,陈然志和专家组成员一起,克服当地沙漠干旱等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埃方密切合作,传授铀矿勘查工作经验,经过长达40个月的工作,最终向埃及提交了两个小型铀矿床,实现了埃及30多年未提交铀矿床的重大突破。当埃方技术员在项目营地成功提取出金黄色铀原料时,他们兴奋地说,“依靠中国技术力量,我们也能生产‘黄饼’啦!”陈然志带领的专家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埃及核燃料总署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誉,为加深中埃传统友谊再谱新曲。专家组组长陈然志(右三)向埃及核材料总署官员和技术人员讲解铀矿勘查部署方案(曾文乐提供)尼日尔阿泽里克矿区是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位于撒哈拉大沙漠南沿。2006年8月开始,年近七旬的陈然志带领技术骨干在这里工作了3个多月。他们克服高温天气,顶着被疟疾感染的风险,加班加点,抢时间,争进度,按照详查的有关规范编制报告及附图、附表,对阿尔利特地区马达维拉矿床的铀资源量情况进行野外钻孔取样验证,帮助尼日尔技术人员熟悉业务。项目圆满完成,受到尼日尔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誉,荣获中国国核海外铀资源开发公司“优秀工程”奖。只为国家利与兴责任使命勇担当陈然志将名利看得很淡,为了国家的利益、事业的发展,他奋斗不止,甘当人梯。1985年前后,陈然志在前人已开展的基础上接手“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铀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项目。他特别申明:“如果申报成功,局、队总工程师的名字一个都不上报。我们要为集体荣誉而战。”赣杭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极具科研价值。人心齐泰山移,240名技术骨干经过长达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赣杭铀成矿带项目的研究实现了突破,该项目于198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陈然志要当一回“隐姓埋名人”的做法深深刻印在参与项目研究的所有人心里。陈然志在家中翻阅资料2003年,为尽快培养更多的找矿技术人才,局里准备聘请一批老专家成立规划组。早已退休在家的陈然志当仁不让,他来到规划组,发挥“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共产党员本色,认真组织编撰《华东铀矿地质志》(190余万字)《江西铀与多金属成矿项目》(29万字),完成《相山——鹅公山铀矿整装勘查区实施方案编制》,在各类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尽心尽力指导全局铀矿地质工作,为后人提供经验参考。——这一干又是整整14年。近年来,局里建立铀矿地质数据库,地质工作实现由传统手工到数字化信息化转变,陈然志得知后额首称庆,并始终关注数据库的建设进展,提出修正意见。直到2020年,初级数据库终于建成。陈然志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野外探矿现场,陈然志常给干部、技术员、工人讲课,将生产与研究相结合。对前来请教的年轻人更是倾囊相授,力求将一个问题讲深讲透,有时对一个问题能讲出七、八种解决方法。局核地质与能源处三级调研员狄家亮最大的感触是,陈总善于集思广益,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与基层技术干部关系融洽,是最讲民主、最平易近人、最富亲和力的老专家之一,经他指点后的年轻人进步都很快。狄家亮向陈然志请教技术问题80后副处级干部吴赞华说,陈总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当初,他因博士论文没有合适的选题而苦闷,是陈总鼓励他要坚定信心,又指出几个值得研究的地质问题,启发了他的思路。吴赞华也常常以陈总为榜样,每有懈怠,一想到陈总都还在坚持不懈地学习找矿新知识,保持超前思想观点的精神,便感到信心倍增。是的,翻开陈然志总结的成矿规律笔记和学习材料,里面内容详实丰富,笔记工整清晰,所附的手绘素描图,扎实的绘图功底让人钦慕不已。60年来,陈然志全身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地质工作中,从野外踏勘到钻孔设计再到报告编写,从找铀到找非铀再到延伸业,从国内到国外,他都力求尽善尽美。局党组书记宋斌称赞:“奉献于地质事业,痴迷于地质工作,是我局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局核地质与能源处牵头负责人曾文乐介绍,全局提交的100多个铀矿床和大量铀矿点、乃至矿化点,陈总都能如数家珍,详细讲解每个矿点的成矿地质背景、工作程度、地质认识、工作结束的原因及建议。可以说,陈然志是江西铀矿工作的“活地图”。他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深受全局干部职工的敬仰与爱戴。回首过去,陈然志谦虚地说,如果说我有一点小小的成绩,那首先是党培养的结果,我要感恩于党,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党的恩情。其次是团队支持的结果,大家齐心协力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成功的秘诀。再就是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陈然志在“中国铀业功勋人物”颁奖发言时说:“铀矿地质勘查及铀矿采、冶是核工业的基础,也是中国核工业一张光彩的芯片,其重要性无需言表。核工业必须从这里出发。我们只有把国家铀矿储量找得越多,国家核安全和战略安全才能更有保障。”陈然志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平生只为“铀”而来……地质前辈创造的荣光,不仅需要我们铭记,更需要我们后继者珍惜与发扬。(江西省地质局宣传处  张希)...
  • 09
    / 06
    近日,广州疫情牵动人心,全城上下一心抗击疫情。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煤炭地质局)党委、工会积极响应防疫号召、发扬国企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上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作为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在接到均禾街罗南社区支援疫情防控任务后,集团公司(局)党委迅速吹响共同战“疫”的“集结号”,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自觉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全力支援社区,协助属地街道居委在大院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6月5-6日上午,志愿者们一早便到达指定支援地点投入战斗。按照均禾街道的统一安排,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根据现场情况分成体温测量组、登记组、后勤组、宣传组、安保组五个小组,引导居民排队、填报检测信息、测量体温、发放物资、指引采样区检测等,确保大院住户及辖区居民应检必检。由于辖区居民、大院退休职工居多,有不少老人前来做核酸检测,无法扫描小程序填报相关资料,面对此种情况,志愿者们细心询问,耐心地帮助老人填好资料,生成二维码,及时协助老人做完核酸检测。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赶紧上前搀扶或帮助推轮椅以确保老人安全。广州的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志愿者们个个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浸透了全身的衣服,但他们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劲头丝毫没有减少。帮助录入信息时,碰到现场信号不稳定,他们还一一叮嘱要截图保存个人信息二维码,减少排队时间,让群众尽快完成核酸检测流程。“请扫码,填报个人资料”“请保持安全距离”“再来五个”“请出示二维码”“请戴好口罩”“请确认完成检测”这是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本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在检测现场,成为大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全力奋战,顺利完成了大院居民的核酸检测任务,展现了国企员工的责任和担当,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中煤力量”。(胡希梅、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