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地矿局印发《关于表扬2025年度优秀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的通报》(黑地矿发〔2025〕54号),对全局系统内涌现出的优秀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进行表彰。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在科研项目、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论文及技术标准等多个领域斩获佳绩,充分彰显了调查院在地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实力与人才优势。
在科研项目方面,我院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富Ag与富Au中硫型浅成低温热夜矿床流体属性对比研究:闪锌矿和流体包裹体原位分析联合约束》。李成禄负责的《嫩江-黑河地区金银成矿末端效应和找矿标识体系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荣获嘉奖,展现了在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协同方面的扎实能力。
在科技人才方面,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大小兴安岭找矿预测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创新团队”,获团队奖励;詹涛荣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杨文鹏荣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张生旭、吕明奇、杨文鹏、石国明、徐国战、李新鹏等6名青年科技骨干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窦智慧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这些荣誉体现了我院在地质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与科普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显著成效。 在科技成果获奖方面,由黄春辉、马江水、谷文渤、贾嘉等人完成的《黑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估规范》荣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体现了我院在绿色矿业与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 在科技论文方面,我院科研人员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上成果频出:詹涛、张立、李成禄、符安宗、于跃江、于喜洹、刘立芬、刘婷、郑博等分别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Environmental Pollution》《Ore Geology Reviews》等SCI期刊及《地质论评》《吉林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研究内容涵盖成矿作用、古气候、环境地球化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我院深厚的科研积淀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院作为第二编制单位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DZ/T 0486-2024)已由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徐文喜、史建民等为主要起草人,体现了我院在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坚决贯彻局党委科技引领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集中体现。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团队建设,推动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