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国泰民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五队牢记“国之大者”,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立足专业技术优势,扛牢地质公益使命,全力赋能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深化党建引领 厚植思想根基
五队充分发挥党建在攻坚克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利用“第一议题”、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党课宣讲等形式,让党员干部通过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真正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入脑入心。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党建阵地前移,在泗水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源井项目、滨州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山东省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生态地质服务项目一线建立“移动课堂”,将主题党日、学习研讨搬到工地现场、乡村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党员在服务国家战略最前沿深化认识、激发干劲,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沿黄发展的实干成效。
扛牢主责主业 筑牢安全屏障
五队切实做好沿黄城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为重点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地质灾害预防服务。高效完成泰安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肥城高新区及经开区区域地灾评估、2101人防工程、聊城国网长顺输变电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重大工程安全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地质技术支撑。此外,开展了枣庄市市中区某采空区地质稳定性评估项目、莒县某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日照某矿区废弃采石场综合治理、内蒙古露天煤矿生产全周期隐蔽空区钻探工作,以精准地质服务织密沿黄城市安全防护网。
践行公益职能 服务“国之大者”
五队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国情国力自然灾害普查、泰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服务项目,摸清自然灾害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权威信息和科学依据。编制完成多项沂蒙山区域林草湿地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生态修复领域开新局、立新功。服务黄河流域国土地下空间新格局构建工作,承揽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菏泽、济宁、泰安区域钻孔数字化项目,完成11348个地质钻孔的资料数字化工作,为建设“透视山东”地质综合成果信息平台、构建地下三维空间模型作出积极贡献。
聚力创新转型 开创服务新局
面对地勘行业发展趋势,五队主动谋变,推动服务领域向生态环保延伸,业务重心由传统工程勘察向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转移。先后实施了济南卓远药业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滨州水文地质调查、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北石家村北侧脱硫副产物处置前期调查、济宁市嘉祥县用地项目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等项目,积极参与了山东省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东营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采样工作,为摸清沿黄城市水土环境“家底”提供了专业支撑。在济宁市泗水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源井工程,为贫水山区找到并建成16口大水量水井,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实现地质技术惠民与生态服务双赢。
厚植人才沃土 锻造过硬尖兵
五队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支撑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坚持“事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岗位缺什么就补什么”,围绕地质测绘、钻探技术、土地污染防治等重点转型领域,开展精准化专题培训。搭建项目平台压担子,在沿黄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开发等重点项目一线历练年轻技术骨干,让其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通过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青年人才逐步走上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为持续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锻造了一支“懂技术、能吃苦、善攻坚”的地质尖兵队伍。
山东局五队将持续深耕沿黄城市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防灾减灾主战场,加强地质科技攻关,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坚守公益属性,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深化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服务,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