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田三队承揽的青东四含及断层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安徽煤田三队发布日期:2025-04-15浏览量:14

青东四含及断层治理项目是安徽煤田地质局和淮北矿业集团重点项目,在安徽省尚未有治理成功的先例。该工程采用地面定向钻将“四含”、风化带改造为相对隔水层,封堵断层裂隙导水通道,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安全保障。自2025年2月14日开工以来,项目部以“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的精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近半。

技术创新  攻克施工难题

项目中标后,三队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筹备,选派在防治水区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干部职工组建项目团队。与以往探查治理项目不同的是,该项目治理地层埋深浅,需要在厚度250m松散层中造斜。松散层岩性主要为黏土、含水砂层等,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黏土缩径,砂层坍塌,砾石掉块等影响孔内安全的情况,且松散层岩性松软,造斜率低,技术难度大,钻孔轨迹着陆困难。

面对这些难题,项目部积极谋划,针对松散层容易缩径问题,一方面加强泥浆性能,减少泥浆失水量,提高泥浆护壁能力。另一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快速完成通井、下套管等工作,以减少裸孔暴露时间。针对松散层造斜困难,项目部团队不断优化钻孔轨迹,使其尽量平滑,降低“狗腿度”,减小造斜难度;同时使用新设备新工艺,选用造斜能力强的1.75°及2°单弯螺杆,提高造斜率,大大提高了钻孔成孔的成功率。目前,5个主孔已全部顺利成孔。

图片

图为项目职工正在记录数据

立体监测 筑牢安全屏障

该项目治理区域内有巷道、水文长观孔,由于多条高角度断层及风氧化带裂隙的发育,在注浆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井下巷道跑浆、长观孔水位异常等情况。另外,根据现场实地勘察,注浆区域地面存在村庄、加油站、道路等基础设施,治理层位埋深较浅,且上覆地层主要以第四系黏土层和砂层为主,在注浆过程中容易引起治理区上部地面变形,进而可能会造成村庄建筑物的破坏。

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精心构建立体监测网络,井上与井下实现双向联动。井下利用监测设备对巷道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查。井上从多方面建立监测风险点,一是安装全国最先进的在线监测服务,在注浆期间可以24小时随时在手机、电脑网页上监测注浆流量、压力、密度等内容,同时配备注浆失压、超压预警装置,注浆过程中出现突然失、超压等异常现象,设备将自动报警停止注浆;二是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系统,在村庄、加油站等关键区域布置地面沉降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实时上传,在手机和电脑端网页上均可以查看;三是建立巡查机制,安排专人在注浆期间对周围水文长观孔及注浆可能影响区域进行巡查,如有异常第一时间反馈。通过全方位的立体检测,项目稳步安全推进,巷道及地面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图片

图为安全监测与预警平台

标准化管理  提升施工效能

项目部在安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时,积极落实局党委、队党委关于地质项目钻机管理标准化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队党委班子多次深入一线项目,围绕“解决三类问题、实现两个目标”要求,严格按照钻机标准化专项提升行动标准,开展常态化督查,确保扎实推进钻机标准化提升。

一方面,开展标准化设备管理,根据注浆泵量及注浆压力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注浆泵型号,配备先进、满足施工要求的设备,不断提高工效。另外一方面,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合理布局工作区、材料区、生活区、活动区,创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工作环境。通过地质项目钻机管理标准化专项提升行动,进一步树立了项目职工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了生产安全平稳进行。

图片

图为项目现场